申城校园红色印记|45年前,上海医疗队的党旗就在唐山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每当国家危难之际,总有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书写人性的光辉,彰显生命的尊严。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的大地震,百年的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废墟,千千万万个家庭霎时分崩离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无数鲜活的生命埋身于废墟之下,死亡的气息铺天盖地地笼罩了整个唐山。
唐山地震(1976)因陋就简救治伤员
这一刻,与死神抢夺生命的行动迅速在神州大地展开。数量巨大的等待救治的伤病员与有限的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永远是灾难救援中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各地迅速组建医疗队赶赴唐山进行抗震救灾。拥有丰厚医疗资源和高超医疗水平的上海当然也义不容辞地积极组建医疗队。
土法上马,医疗队自制蒸汽喷雾呼吸机
根据上海市的安排部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时为上海第二医学院,简称“二医”)作为一个医疗中队参加抗震救灾,共派出3批医疗队。每一批医疗队都成立了临时党总支,例如,第一批医疗队,由刘远高担任总支书记,孙克武担任队长。第二批医疗队,由李春郊担任丰润抗震医院的总支书记兼队长,第三批医疗队,由朱济中担任总支书记,魏原樾担任队长。
在这场激烈的抗震救灾战斗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在第一线。医疗队中支部书记、党员是占大多数的,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华医院余贤如回忆,地震发生后,医院党委召集紧急会议,挑选了几个大科室既是支部书记又是医务人员的双肩挑干部,作为第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成员。徐志伟也回忆道,“新华医院第一批救援队有30多个人,由麻醉科、外科、五官科等科的医生、护士,还有药师组成,都是各个党支部书记带队,组员都是党员。”
出发前,各级党组织也非常注重和医疗队员开展谈心谈话,单友根担任了附属瑞金医院第三批医疗队领队,还担任了河北省丰润抗震医院的党总支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他说,“当时的党委领导在得知我报名后,立即与我谈话,给予我充分的肯定和殷切的期望。”附属仁济医院的卓志华也回忆,参加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得到启示就是,“党希望我到哪里去,我就应该到哪里去,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在党需要我的时候挺身而出,这就是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董永勤(中)和队员们在救灾现场利用简易设备做化验
医疗队党总支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诸多积极作用。党总支注重发挥各类人员为灾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书记和委员们经常针对存在的问题找队员们谈心,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每月形成工作小结。医疗队中,青年人的比例比较高,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党总支对青年人的成长十分关心,重视发挥团总支的作用,对年轻干部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并与行政部门一起发动青年改造医疗条件和环境,完善规章制度。平时还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包括常见病的诊断和防治知识,常规检测项目如心电图、血化验的普及知识,以及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医院管理等讲座。第三批医疗队总支书记朱济中总结了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自始至终做好三个“始终坚持”, 即始终坚持突出一个“灾”字,强调一切情况从灾情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做好服务工作。
1977年元旦前夕国妇婴第三批医疗队员表演“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舞蹈
在医疗工作之外,医疗队的党总支和团总支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委员们坐下来一起研究讨论,很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仁济医院诸葛立荣回忆,最让大家难以忘怀的是赛歌会和赛诗会。李莎莎老师至今还能念出当年迎春赛诗会上的诗句:“年年过元旦,岁岁不一般。朝朝离上海,耿耿在唐山。悠悠还乡水,巍巍披霞山。处处歌声起,高高红旗展。”青年护士翟仁娣芭蕾舞跳得很好,在晚会上,她光脚为大家表演芭蕾,医务人员、附近的群众都来观看,引起了广泛的轰动。多次活动之后,医院年轻队员情绪明显转变,队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多了,队员们安心在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回沪后,新华医院刘国华医生与护士陈美娟、仁济医院药剂科曹惠明与新华医院护士黄松元结为终身伴侣,成就了一段佳话。
上海第二医学院第一批医疗队与后勤工作组合影
灾难带来毁灭、造成创伤,灾难更凝聚力量、孕育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救援唐山从第一批医疗队出发到第三批医疗队于1978年3月18日主体撤回上海历经了近两年的时间。近两年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队秉持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宗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救灾一线的组织引领作用,让一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成为一座堡垒,为灾区伤病员的救治与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着医务工作者昂扬奋进、勇挑重担的坚强意志和时代风采。
(本文第一、第二作者分别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科员)
相关推荐
最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