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唱《中华民谣》,别老捂嘴笑,咱得知道为啥要把“菊花插满头”

唱《中华民谣》,别老捂嘴笑,咱得知道为啥要把“菊花插满头”

查看:835 / 更新:2022-02-10 11:55

大家好,我是多肉小娘子,小娘子这厢有礼了。1995年春晚留下了太多经典,黄豆豆的《醉鼓》,赵丽蓉、巩汉林搭档的小品《如此包装》,还有于文华和尹相杰演唱的《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这些都是多少人的珍贵记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春晚上,还有一首歌一夜爆红,它就是由孙浩和陈红共同演唱的《中华民谣》。

一、《中华民谣》往事

《中华民谣》,原本是歌手谢东在1994年发表的个人专辑《笑脸·一路等候》中的其中一首,然而这首歌自发表以来,一直没有大火,而专辑主打歌——《笑脸》此时已经红遍大街小巷。

也就是在同一年,当时恰好有一个青年歌手正参加第六届青歌赛(1994年),这个歌手就是孙浩。

正值比赛时期,有人向孙浩提议,让他在比赛的时候唱这首《中华民谣》,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反对,反对的人都觉得这首歌太土了,受众太小,不适合拿来比赛。

奇妙的是,孙浩一听《中华民谣》就立即爱上了这首歌,于是由这首歌的其中一位词作者——冯晓泉(此歌另一个词作者是张晓松)出面,与谢东达成协议,对这首歌进行了改编,并由孙浩进行重新演绎。

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孙浩带着这首《中华民谣》成功走上了青歌赛的冠军宝座,获得了当年青歌赛的一等奖。

此时,《中华民谣》已经有了一定的听众了,然而,真正让它成为脍炙人口的网红歌曲的是次年,也就是1995年的春晚。

1995年,由孙浩和陈红搭档,在春晚的舞台上共同演唱了这首《中华民谣》。凭着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华民谣》一夜爆红,成为了男女老少都爱唱的歌曲,甚至当时的很多学校,也喜欢在课间的时候放这首歌。

据孙浩回忆,春晚过后,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妈妈手里拿着蒲扇,看见他后高兴地一把拍住他的肩膀,充满惊喜地喊出六个字:孙浩!《中华民谣》!

当时孙浩只会尴尬微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应,因为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首歌而被全国人民记住和喜欢。后来他还在某节目里说过,当时觉得满大街都在唱他的歌,自己还感到蛮不好意思的。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年春晚的舞台上,排在孙浩和陈红的《中华民谣》前一个节目,正是《中华民谣》真正的原唱——谢东,不过他这次带上春晚舞台的节目并不是《中华民谣》,而是已经让他成名的歌曲《笑脸》。

二、“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自古簪花那些事

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唱《中华民谣》,然而有很多人至今都不知道为什么这首歌的歌词里,有一句叫“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这还得从咱们老祖宗的一个习俗——簪花说起。

簪花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古代汉族传统习俗,男女皆可。在很多人印象中,花是代表女人,只有女人才会把花戴在头上,如果有一个男人把花插在鬓边,就会被人嘲笑说他“娘里娘气”的。然而,咱们中华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簪花的人,其实是一个男人,他就是战国时期的屈原。

据记载,当年屈原在汨罗江边吟诗时,他就喜欢把秋兰、芳芷、杜衡等奇花异草佩在衣襟上或是插到鬓角边。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簪花此时还只是屈原的个人行为,事实上,在先秦时期,簪花并不流行。

簪花普及是在汉朝。晋人嵇含曾在《南方草木状》中写到:

也就是说,素馨(耶悉茗花)、茉莉花是从外地移植的,到了南边后,由于它的芳香惹人喜爱,人人们都竞相种植。

陆贾《南越行纪》中也曾这样写道: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然而茉莉花和素馨花却不因为改变种植地而改变其浓郁的花香,所以为汉朝女子所喜欢,经常用来当首饰簪在头上、佩在身上。

就是在现代,在咱们生活中都还能发现,那些比较讲究的老太太就有佩戴茉莉花的习惯。

其实在汉朝以前,我国并没有很多花卉种植,到了汉朝以后,人们也才慢慢开始种植花卉。花卉种植在汉代,还只是上层贵族或者有钱人才玩的东西。

汉代有个富商,不但多金,更有一个花卉园。后来这个富商获罪被处死,家产也都充了公,他家花卉园里的花卉植物也由于深受皇帝喜欢,而被移植到了皇家花园当中。

在汉墓中曾出土过多个簪花陶俑,包括簪花舂杵女俑、簪花奉食物女佣等,由此可见,簪花在汉代尤其是上层贵族,已经是个普遍现象了。

到了唐代,簪花已经很流行了,最喜欢簪花的帝王当属唐玄宗李隆基,他老喜欢赐给臣子花,因此,簪花在唐朝就不但是风雅之事,更是地位的象征。

到了宋朝,簪花进入鼎盛时期。最直观的是在《水浒传》里,小霸王周通爱簪花,浪子燕青更是簪四时花,还有短命二郎阮小五,头插石榴花…这些人物形象足以说明簪花在宋朝之盛。更有宋朝诗人杨万里曾在诗中如是说:

“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 》)

到了明清,簪花习俗虽已式微,在上层贵族中仍有留存,《甄嬛传》中,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已经是风光大盛,这时候,皇后却让她给自己头上簪了牡丹,就是为了告诉甄嬛:别忘了,我才是正宫娘娘。

三、重阳不是只能簪茱萸,还能簪菊花

在流行簪花的唐宋时期,不止表明心志要簪花,彰显地位要簪花,到了重阳佳节更要簪花。

唐朝诗人王维就曾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这样写到:

在古代,每到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簪茱萸花,因为茱萸花有一种奇特的药味,能够驱除虫子,所以它又有一个雅号叫“辟邪翁”。

除了簪茱萸,人们还会在重阳节簪另一种花——菊花。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在《九日齐山登高》中这样写道:

而咱们前面提到的《中华民谣》中“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也正是来源于此。

无独有偶,宋代词人晏几道也写下这首《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由此看来,菊花在古代重阳节的地位,就相当于粽子、月饼在现代端午节、中秋节的地位。

因此,古代重阳节,人们除了茱萸,最常簪的就是菊花,于是孟浩然才在《过故人庄》里写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千古名句。

可是现代的菊花,已经被污名化了,一说到菊花,人们最常想到的就是不可描述的人体器官,再不然就是墓碑,因为菊花常常用来祭奠死人。

然而在古代,菊花却是非常高雅的花卉,陶渊明独爱菊,因为它是花中隐士,世人亦爱菊,因为它代表着不畏严霜,坚贞高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希望今人能够重新认识菊花这种美好的花卉,而不是谈菊色变,谈菊低俗。


上一篇:

吊打25岁的杨幂,白歆惠何方神圣?豪门阔太也没那么好当

下一篇:

什么操作?胡杏儿回应二胎传闻粉丝却在底下要门票
标签:中华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