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封神!从一片骂声到3万人集体真香,终于有国剧改编改对了
本年度国产最强真香剧。
刚播两集,微博一片骂毁童年;
10集之后,开始有观众反水,直呼真香;
如今30集,集体吹爆。
Sir眼看它从刚开播的7分飙上8分,8.1,8.2,8.3……
昨晚又又又涨0.1,且喜提多个热搜。
振奋不仅在口碑攀升,更在于它是新人、新题材、新类型。
今天剧集收官。
Sir要第一个为这“国剧新世代”鼓掌。
棋魂
ヒカルの碁
国产漫改剧。
改的对象,一座大山。
原作由堀田由美执笔,小畑健作画。
《棋魂》不仅是日本王牌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的招牌之一,更拿过第45届小学漫画赏、第7届手冢治虫文化新生奖。
当年播出后,日本下围棋的人实现百万级增长。
日本网友看到改编怎么想?
按以往,嘲讽一波?
不。
这回不仅我们看爽了,他们也看爽了,推特上一片彩虹屁。
连原作者都发来贺电,表示支持。
这回改编,做对了什么?
要Sir说,诚意是基本分。
加分项,在于敢跳出原著的框架。
去寻找更深层的“魂”。
01
口碑逆转,还得感谢网友的一星。
海报一出,注定开局差评。
尤其是褚嬴(张超 饰,原作中藤原佐为)的定妆。
对比原版辣眼睛,也没点中国的影子。
很多人第一次哭,是心碎。
第二次还哭,是感动落泪。
事实证明,主创用诚意,硬生生补上了硬伤。
首先,给日本漫画的“魂”,找个在中国安家的地方。
哪里?
你的身边,你的回忆。
一辆老式自行车穿梭街道,竟有几分当年《甜蜜蜜》的感觉。
主人公小光(原著进藤光),遇到围棋之前,满脑子只有——四驱车。
△小豪和旋风冲锋
他比原著更顽皮,为买四驱车硬“借”青梅竹马的钱包。
一点不害臊,还大口咬了姑娘的……“绿舌头”冰棍。
△2000年左右,小卖部5毛到1块一根
你说这个有点小众,没碰过?
那这些道具,你该有印象吧。
经典的诺基亚小灵通+惊艳一时的摩托罗拉旋转屏手机。
还有方砖电脑时代,我们爱用的头像。
满满回忆杀。
要更大众化的,当然有。
看看电视剧里播的,《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仙剑》。
90后们,可以大声喊出“爷青回”了。
道具布景之外,特效也不糊弄。
看他们怎么处理“灵魂”。
以往鬼魂,要么全透明,要么跟真人没啥区别。
它呢?
取中间,半透明。
为凸显存在感,还故意留下雨滴打在身上的效果。
再来,就是给原著粉的福利了。
这些小细节,能看到剧组的确参考了原著。
衣服,棋盘,都是彩蛋。
人物的名字也不是随便改,和原著一样致敬现实中的棋手。
这部改编,从一开始就有定调。
致敬原著,但更想跟少年们的青春对话。
但光用情怀,肯定不足以让3万多人喊“真香”啊。
第二惊喜,在演员。
全员鲜肉,但一点不“流量”。
选角在一个“稳”字。
少年时光(胡先煦 饰),演技早在《琅琊榜2》播出的时候,就得到了肯定。
接演时光,本人也做好了功课。
“演出职业棋手的神韵,以及对待友情、对待对手,还有失去、得到的感觉,这些大开大合的情绪的把握上。还有一些微小的心慌,或者兴奋不能表露出来这种细微的小情绪,都需要把控。”
△转自《腾讯娱乐》
所以你看得到,小光仅眉毛一挑,就有少年灵动。
看到围棋修行的难,他表面轻描淡写,也告诉你他有犹豫。
真正的比赛,又满是谨慎。
童年的小光(卢思宇 饰),一样让人入戏。
看他知道自己有高人相助时,那股嘚瑟劲儿。
△ 对面的世界冠军都不放在眼里
知道自己被骗后,又耍脾气,又哭闹。
是我们熟悉的熊孩子了。
从布景到演员,剧方的诚意,让你心动了吗?
有人说未必。
那就对了。
Sir也不建议把剧组“诚意”当成吹爆的理由,它应该是一部作品的基本盘,和创作用心的必然表现。
纵使能找到再多的细节去夸,你也必须承认《棋魂》的制作非顶级。
这种忽隐忽现的粗糙,却无意中拉近我们与青春的距离。
“青春”是一种什么状态?
粗糙但真诚。
冲动且简单。
原著的“魂”,就借着这种状态,悄悄飘进观众心里。
02
先问一个问题:“梦想”是天真的吗?
要Sir回答——是,也不是。
是,很好理解。
因为梦想大多数情况遥不可及,且没有止境。
不是呢?
《棋魂》就在设法回答这一句“不是”。
那副棋盘,是少年的反光镜。
三次哭戏,反射出“梦想”的三种形态。
一种,主角小光。
小光在仓库里找到了带有血迹的棋盘,一阵声响……
眼前出现了灵魂状的,阴阳师?(仅小光可见)
原来他叫褚嬴,来头不小。
南北朝时南梁第一棋手,没人比他更懂围棋。
可惜遭人陷害,愤然自尽,灵魂仅凭一点执念附在棋盘上。
有缘人才能看到。
可小光一点都不喜欢围棋啊……
他却天天在你耳边念叨下棋,用怨念弄到你呕吐。
许多网友说,这版《棋魂》看得很感动。
的确。
努力,励志,梦想……都是人类天然的催情剂,稍一鼓吹就容易兴奋。
在Sir看来,《棋魂》真正做对的地方,就在于对这种“感动本能”的疏离。
剧版《棋魂》给你的,不像原著一样。
原著告诉你,围棋点燃了多少少年的梦。
改编同样在说这点,但换了个形式。
它讲梦想的背后,苦涩和代价。
开篇就塑造一个“没有梦”的主角。
让小光生气的,有两点。
第一,褚嬴把自己当成了下棋的“工具人”。
什么“神之一手”绝技,世界冠军一辈子都找不到的东西。
指望我一小孩?
第二,他想靠自己赢。
他接触围棋,动机很简单。
一半是褚嬴威逼,一半是馋零花钱。
妈妈说报围棋班,给100块,瞧把孩子乐的。
一听说,围棋冠军可以拿几百万,几千万……
哇,那该能买多少四驱车。
这是少年的天真。
但它马上让你看到这天真背后的易碎。
靠着褚嬴,一路杀到少年比赛冠军。
奖杯到手,他看着旁边小孩哭。
一怒之下,摔了奖杯。
为什么?
真正的羞耻感面前,没人还能用天真打掩护,孩子也不行。
他发现:我想赢,但我更想靠自己赢。
看到没。
——《棋魂》的热爱、梦想,不是靠鼓吹来的。
它包含着欲望、血肉,和泪水。
尽管如此,梦想这词他还是托不住。
长大后,小光和宿敌小亮(郝富申 饰)再次对弈(之前靠褚嬴帮忙赢了人家)。
这回他按捺不住,拒绝褚嬴指点。
又是我想自己赢。
结果?输惨了。
他嘟囔着嘴,心在哭,也在生自己的气。
棋力源于经验,小亮打小学棋,自己才几个月。
那时候,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技艺的分量。
自己,远远不配。
尽管他后来敢对小亮放话:
我总有一天会超越你。
但小亮一问:你敢现在和我下棋吗。
还是怂了。
尽管抓紧拳头,却在哽咽。
他的天真已然破碎。
剧本设计中,“小光”和“小亮”,其实代表着梦想的两端。
小亮曾以为自己是“被围棋选中的人”。
父亲,世界冠军。
自己呢,俨然翻版的柯洁。
小小年纪就像各位围棋大爷的总教头。
直到那一天,童年小光来了棋牌室。
他想不到对面那个棋子都拿不好,下棋要数格子,有点臭屁的小孩(小光)。
居然赢了自己。
心态全崩。
技不如人,委屈?
不不不。
他委屈在于,发现打败自己的人,根本不拿围棋当回事。
于是,他毅然去韩国深造6年。
没有玩耍,没有同伴,有的只有日夜反复练习、比赛。
这些我们看不见。
但学成归来的辛酸和尴尬,你看得见。
屈尊入社团,被前辈欺负。
女生撩他,发现不在一个频道上。
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这一点,早有暗示。
一个细节,服装。
整齐的衬衫、西装裤,从小就是正装风范。
儒雅正派,也注定了他与同龄人的区隔。
如果说小光是在寻梦的路上,一步步打破自己的天真。
小亮则是以阉割自己身上所有“天真”的方法,尽量坚定自己的梦想。
如果学围棋,要你过早享受成人世界。
你愿意吗?
小光抽噎着说:
“我特别想拍着胸脯说
我时光(小光)就选围棋了
我绝对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后悔
可我说不出来这种话”
还有,第三种。
普通人,小光的好友,吴迪。
没有天赋,没有神助,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样子。
他热爱围棋,最早和小光建立了围棋社。
可一年功夫,菜鸟小光的水平就超过自己。
挫败?
小事。
对于普通人,最难过是当你为梦想赌上全部,最后却不得不成为那个唾弃“做梦”的人。
连比他厉害的朋友也说:
下棋,为了高考加分而已嘛。
全剧最让Sir动容一幕,恰恰发生在吴迪身上。
他向自己的偶像“褚赢”发私信,问我还适合围棋吗。
坚持,他无法全力备战高考;
放弃,他舍不得。
重点不在答案,而是提问本身。
昭然若揭。
选择离开围棋社,备战高考的时候。
吴迪哭了。
这哭让人共鸣,不仅在于惋惜和感动。
更在于这哭是无声的,是孤独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距离梦想有多遥不可及。
吴迪这一段,是改编加戏。
他与俩主角形成完整的“梦想闭环”。
这也表明了《棋魂》真正尊重梦想的态度,坚决不用鸡汤回避每个中国少年要面对的现实。
03
说完孩子,不妨也看看大人吧。
被誉为“最年轻九段”的方绪,世界冠军的得意弟子。
大家都希望他也去拿个世界冠军。
他呢,反其道而行之,下海经商。
这一笔,可以说是对原著角色最大的改动。
有的人说方绪被改得油腻了,毁了。
Sir看,这恰好是编剧用意所在。
与儒雅的小亮相反,方绪性格风流,爱玩。
脑子转得比谁都快。
怎么用媒体,他懂。
你们节目骂我,我就上你们节目宣传自家网站。
网络上出现大神,我就搞个约战的噱头,让媒体报道加流量。
围棋是文艺;互联网+围棋是商业。
正因如此,他同时遭到师兄和师傅的责怪。
但他很清楚,自己拿再多世界冠军,也改变不了围棋界。
围棋当时什么地位?
小光跑了大半座城,才找到一家偏僻的棋室。
司机问围棋是体育吗,店老板怕围棋赛事新闻耽误自己看球,古代家里摆棋盘是种殊荣,现在没人稀罕……
无论师傅、师兄,他们都不care眼前事实:
围棋,越活越小众了。
但千禧年的中国,有一样事物的崛起有可能打破困局。
你懂得,互联网。
方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契机,初步尝试也证明了——围棋网让更多人爱上围棋。
他要证明自己的棋道,哪怕被师傅逐出师门。
这里Sir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彩蛋。
方绪被逐出师门,在买醉的时候。
看到了电视上播的《阿飞正传》,张国荣演的旭仔和养母诀别的一段。
和养母“相爱相杀”的旭仔,必须要离开,他才能找到自我。
同样,剧里的“绪仔”,也必须离开师傅。
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喜欢围棋,不一定要拿冠军。
靠这点,改编跳出了原著的框架。
喜欢,是多彩的。
登峰造极就好吗,走向大众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诠释这一精神的,是被大家封神的第30集。
导演称,是从业以来最佳单集。
目的很简单:
想让大家一起为围棋哭一次。
对。
不是为梦想,不是为青春,不是为兄弟情谊……
为围棋。
褚赢对俞晓暘的世纪大战,是看点;
巧了,成就这一经典的,恰好是方绪的围棋网站。
而观战的群众,成了催泪弹。
那是一群热爱围棋的人,无论是职业棋手,还是爱好者。
有的人,像吴迪,因学业不再下棋;
有的人,找到了更合适自己的职业,可以是发廊的Tony老师,工地搬砖汉子,甚至是送棋盘的大叔……
因为喜欢,他们在天南地北的屏幕前,共同品评这一场大战。
忘了在烧饭,忘了要烫头发,忘了要工作……
热爱,让属于大神的光芒,变得和你我有关。
尽管这热爱已埋在心底铺满尘埃。
它的手法有多高明吗?
不得不说,这单集的节奏看得出经过精心设计。
可熟悉日漫的朋友应该懂,制造感动是最常见的手法,尤其是以往出现的每个角色,在结局为主角呐喊助威。
这一段的感染力,甚至超越原著。
为什么?
恰恰因为,它在前29集中,充分包容了那些曾经被梦想抛下的人,被梦想误解的人。
围棋看见了“我”。
如今。
万千个“我”集结,为围棋衷心鼓掌。
也为曾经追过梦的自己,鼓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贫民窟的百万雪糕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