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三集片,开场8分钟就高潮
连环杀人案,总是影视剧改编的热门对象。
这一类题材拍得多了,也很难拍出新意。
有历经千辛万苦,抽丝剥茧,最终成功破案的。
有追查了许久,却反复走进死胡同,以悬案不了了之的。
尽管如此,最近一部新剧,还是大大超出了预期。
开场5分钟,凶手就被逮捕。
8分钟后,全部坦白。
更绝的是,这一切竟然完全不影响整部剧的精彩程度。
今天,鱼叔就来说说这部新出的英剧——
《丹斯》
Des
口碑出众,豆瓣8.6。
无疑是近期最佳英剧。
篇幅不长,才三集,一口气就能刷完。
剧名《丹斯》,就是杀人凶手的名字。
他看上去只是个平庸无奇的公务员。
却在1978年至1983年期间,一共杀害了至少15名年轻男子。
然而,案件并非警察费尽力气侦破,而是完全由他自己坦白的。
可谓是对当时的英国警方,一场绝妙的讽刺。
本剧的拍摄手法更是另辟蹊径。
没有对犯罪过程直观地展示,更难见到多少暴力血腥的场面。
全靠人物间的对话,推动剧情的发展。
如此一来,这样的剧对主演的考验就非常严苛。
扮演这位连环杀人凶手的,是英国实力派演员大卫·田纳特。
田纳特在英国戏剧界有口皆碑。
进入影视圈后,塑造过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
比如,第10任的「神秘博士」,《小镇疑云》里的探长,《逃脱大师》里的律师威尔。
以及,在去年大火的《好兆头》里,与天使组CP的风骚恶魔。
优雅,风趣,是田纳特此前留给观众的印象。
而这次颠覆性的出演,再次证明了他过硬的演技。
并且在形象上,就为这次演出做足了功夫。
外貌上尽力接近,气质上更是神还原。
故事开始于一个报案:
一位房东因为下水道堵住而意外发现了人的骸骨。
他怀疑楼上的租客有问题。
夜晚,租客丹斯现身。
西装革履,领带围巾,干净、整洁又时尚。
哪里像是什么杀人凶手?
接到报案的彼得探长,一进屋就闻到了异样的气息,感到不对劲。
便直截了当地诈一下丹斯:
「别浪费时间了,尸体的其他部分在哪儿?」
没想到丹斯毫不掩饰,坦然地回答:
「在柜子里。」
搭档打开柜子,一阵恶臭扑面而来。
里面躺着几大袋子腐肉。
彼得探长立即逮捕了丹斯。
坐在警车上,搭档忽然回想尸体的分量,不像是一个人的。
便再次问他:
「你是杀了一个还是两个?」
丹斯依然没有绕弯:
「十五、六个吧,我估计…」
语气无比平静。
好像只是在讲什么买菜的家常。
而坐在一旁的两个警察,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
此时,进度条才刚刚来到8分钟。
接下来的工作更顺利,丹斯在警局里完整地交代了自己所有罪行。
警方还十分公正地为他配了一名辩护律师。
结果这个尽心尽责的律师,所有建议都被无情忽视。
最后还被嫌碍手碍脚,炒了鱿鱼。
「我其实觉得松了一口气,终于说出来了。」
丹斯深深吸了一口烟,掐灭,又点燃一根新的。
他毫无保留地告诉警察详细的作案细节。
甚至包括埋藏尸体残骸的具体地址。
他在同性恋酒吧、街上遇见那些孤独落魄的男子。
带他们回家,给他们食物。
通常是从背后勒死被害人。
之后,他还会给尸体洗澡,对着尸体做淫秽动作。
有时,他会和尸体一起听音乐、看电视,甚至同枕共眠。
他将尸体藏在地板或者橱柜中。
过段时间取出来再清洗,有时会保存尸体一年之久。
而对于碎尸,他表示毫无快感。
并形容成「大餐过后收拾残局的部分」。
所以「大餐」是指杀人?享用尸体?
当杀害的人越来越多,丹斯说自己就「熟能生巧」。
肢解后的尸体会在花园里烧掉,还会加入橡胶掩盖气味。
剩下的就通过下水道冲走。
律师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丹斯似乎自己也说不清:
「我其实也不知道,我倒希望你们能告诉我。」
不过,丹斯虽然讲出了犯罪的很多细节。
但唯独受害人的名字,却记不大清。
在当时的英国司法体系下,如果没有获得明确的受害人身份信息,便无法对嫌疑犯进行起诉。
谁知道他是不是神经病,胡吹瞎掰呢?
所以,这个故事的走向与往常的探案不同。
不是追查凶手,而是确认死者。
随着审讯、调查的缓慢进行,警察变得愈发焦虑,内心沉重。
对比之下,丹斯反而平静如水。
眼里毫无波澜,也不闹,也不喊,对待警察有礼有节。
还接受了作家布莱恩的采访,打算出本「自传」。
面对作家,他侃侃而谈,振振有词。
肆意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人生哲学。
甚至还教训了一把作家的道德体系。
难以想象,这个变态杀人魔王,有时候说的话还显得「三观很正」。
他还读过不少书,常常在言语中引经据典。
言语中还总透露出一股敏感、细腻的诗意:
「太阳落山了,酒宴散了,人死了。」
在周围人眼里,丹斯也是个谦和,友善,富有责任心的人。
甚至在被捕之后,他还经常担心家里的狗。
对于别人给予的照顾,他也会由衷表示感谢。
如此奇特的一个杀手,自然地引起了诸多媒体和作家的注意。
布莱恩最终获得了采访的机会。
在与丹斯谈话的过程中,慢慢揭开了他神秘的过去。
他自小性格孤僻,连自己的妈妈都从未拥抱过他。
唯一对他好的只有祖父。
6岁的时候,祖父去世。
丹斯在没有被预先告知的情况下看到了祖父的尸体。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对死亡的神秘感到着迷。
在丹斯内心中,或许已将祖父尸体的形象与爱联系到一起。
童年里爱的缺席,使得他对情感的理解变得扭曲。
尽管他有广泛的职业生涯,但从没有过长久的朋友。
永远独自一人。
孤独,让他在夜晚寻找男性的陪伴。
他只会选择那些同样孤独的流浪者。
1978年,丹斯进行了第一次谋杀。
受害人年仅14岁,俊美得犹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或许,只有通过谋杀,才能将这副完美的躯体留在自己身边。
出自纪录片《Discovery全球重大凶案系列》
这让丹斯在沉闷的生活中找到了某种乐趣。
对尸体的迷恋,驱使他会在杀死被害人后精心「照顾」尸体。
这种怪异的情感驱使他不断犯罪,他也明白这样是错的。
他希望自己被阻止,但他自己无法阻止自己。
这也就是为什么丹斯会在面对警察时如此「坦诚」。
他只杀男性,并且每一个都是俊美少年。
让人迷惑的是,丹斯在杀害他们之前,都会以非常温暖的方式对待。
抚慰那些在社会上遭受歧视、暴力和抛弃的灵魂。
有一次甚至中断了杀人过程,最后将他友好地送走。
导致受害人也对此感到迷惑:
他到底是个杀手,还是个救赎者?
极具讽刺的是。
这位丹斯谋杀未遂的证人,由于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并且曾是一名异装舞者。
在走出法庭后,遭到了围观群众恶毒的谩骂。
不禁令人深思: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丹斯还是这个冰冷的社会?
在作家布莱恩在他后来出版的书籍《为同伴杀戮》中写道:
「让他变得怪异的地方是周围发生的一切。」
如果说缺爱的童年在他心中埋下了畸形的种子。
那么那个年代的英国社会就是最适合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
本剧一开头也用了快速剪辑的新闻,以冷峻的口味讲述80年代的英国社会。
经济萧条、失业率激增、年轻人迷茫、时局动荡。
镜头中是遍地的流浪汉、不良少年、朋克歌手。
跟光彩夺目的伦敦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自己的生活状况都难以维系,大家根本无暇顾及他人。
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
以至于五年内有十几个人凭空消失所引起的关注,还不如一栋小楼的下水道堵塞。
同时,英国警方也人浮于事。
曾有人报案丹斯试图谋杀未遂,但警察却认为是情人纠纷,草草了事。
而此次逮捕丹斯,因为案件持续时间过长,最终也打算尽快结案。
15个被害者,才找到6个。
可以说,当时整个英国社会都处在一种病态且低迷的状态。
而丹斯便是这个冰冷、孤立的社会下,一个最极端的代表。
他一面愤怒于这个社会毫无同情心,毫无责任感。
一面又纵容自己变得更加冷血,更加残忍无情。
不过,虽然丹斯的身世和时代的残酷,让人感到同情。
但这一切,并不能作为他残害无辜的借口。
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傲慢和冷漠。
他最后依旧不觉得自己有罪,毫无悔过之心。
认为正是因为自己,才得以让那些悲惨的死者得以正名。
甚至还希望作家为其立传,让自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并且随着案件的步步深入,我们还是看到了丹斯「坦诚」背后那层真正的虚伪。
他看似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但这些口供之中,其实掺杂着许多谎言和掩饰。
记不住死者的名字,也是他故意为之。
目的就是为了拖一拖审判定罪的时间。
他一开始遣送走辩护律师,后来又找了更好的律师来为自己辩护。
实际上,丹斯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
他知道这是错误的,但从不感到自责。
反而是将自己为何变成这样,归咎于无能的政府,不幸的家庭以及这个残酷的世界。
对此,作家也在最后保持住了自己的清醒。
打击了丹斯自以为是的胜利,告诉他:
「这不是你的庆典,这是为了警醒大众。」
他拒绝了丹斯希望把书改成自传的要求。
而是表明,要用这本书揭露出,这类人为什么会变成杀人狂魔。
他想要找到恶的来源。
借此警示大众,从而避免这类事再次发生。
这让鱼叔想到了去年的热门影片《小丑》。
亚瑟同样在经历过生活的困苦、周遭人的歧视之后,信仰崩塌。
最终变成邪恶的代名词。
冷漠的社会固然形成了滋生犯罪的土壤。
但这样的罪犯,永远不能成为英雄被歌颂。
就算他放过了与自己命运同样不幸的侏儒。
却也代替不了他心中疯狂的邪恶。
每一个杀人凶手的出现,其实都是在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敲响警钟。
恶果已经结出。
法律的制裁,只是伸张正义的最后一道闸门。
重要的是,要以此为鉴,反思我们的社会出了哪些问题。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不要再去忽视身边需要关怀的人。
也不能放纵自己的内心,任由魔鬼牵着鼻子走。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踏出的简单一步。
改变脚下的土壤,我们人人有责。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