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金殿鸣冤的出场顺序才是成功关键,梅长苏下了好大一盘棋
《琅琊榜》全剧经过五十多集的铺垫,按照透彻清醒的萧景睿所言,争权夺利都不是麒麟才子、江左梅郎梅长苏的目的,自始至终就是为了赤焰冤案的平反,投靠谁辅佐谁,都不过是手段罢了。
冤案平反的一天终于来了。
第52、53集,金殿鸣冤,最是惊心动魄,每个鸣冤人的出场顺序,更是意义非凡,一丝都不能错乱,这份心智计谋,真真细思极恐。
让我们详细看看这些人的顺序:
第一个人:莅阳公主——起之以因
【莅阳自身就是案中人,加害人谢玉是他丈夫,受害人晋阳是她妹妹,祁王是她侄子。谢玉流放时包括夏江在内的很多人都知道谢玉曾留下手书,详述当年之事,如今谢玉已死,这手书已无保命功能,何况众所周知莅阳下嫁谢玉并非心甘情愿,也没有多少夫妻感情,因此由莅阳出面最具有合理性。】
可是五条大罪,陈述至第三条赤焰军被冤杀详情时,梁王恼羞成怒,大呼“住口,来人,把她给朕拖下去!”
【镜头】禁军进场,群臣失色——如场面在梁王控制下,禁军带走莅阳,则鸣冤过程至此就结束了。
然而,第二个人出场了。
第二个人:蒙挚蒙大统领——胁之以兵
【蒙挚全程只说了这一句话,却雷霆万钧,掷地有声。因为莅阳的述说还未完成,所以他没有正面表态是否支持赤焰中人,但只此一言,令所有人都明白,禁军已不在梁王掌控下,俗话说刀把子里出政权,刀不在手,威力必失。】
梁王至此大惊失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莅阳果然无惧色,任凭梁王再喝闭嘴,继续把五条大罪陈述完成,并说出重点“请陛下明析冤情、顺应天理,下令重申赤焰军一案。”
梁王不肯人数,抓住最后稻草,大叫“御林军何在”,意图继续武力镇压。
【镜头】御林军被禁军包围,与禁军安静对视,毫无动作。
御林军也不是傻子,本来力量不敌禁军,也能看出蒙大统领代表的太子集团已掌控全局,自然放弃抵抗。御林军失控,向在场所有人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尽管畅所欲言,无需惧怕了!
但仍需要有胆量之人打破僵局。于是第三个人出场。
第三个人:霓凰郡主——动之以情
【霓凰大打感情牌,林氏遗属的身份在此分量千钧,林氏和祁王已满门被灭,她成了唯一的当事伸冤人,更易引起同情和悲叹。何况,她不但代表云南十万铁骑,也代表军方力量的选边站队。】
对于霓凰的“反叛”,梁王除了感叹,无计可施。
毕竟至此还都是局内人,属于小圈子范围,只有扩大化、公开化、朝廷化,才能形成汹汹民意。
第四个人该上场了。
第四个人:刑部尚书蔡筌——晓之以理
【蔡筌为吏部尚书,审案查冤本是职责所在,何况他早已心属景琰,得到过明确指示,此际自然应该挺身而出,代表朝臣势力,以朝局民心、圣德大义为基调,向梁王施压。】
于是尚书令柳成、户部尚书沈追等景琰关系户(柳成是景琰的老丈人)或死党(沈追上位完全依赖景琰)立刻附和,群臣有样学样,一起附议,情势滔滔,形成梁王骑虎难下的局面。
群臣虽都附议,但毕竟牵扯到皇家,类似审理悬镜司一案,需要有皇族人(宁王)出面主持才行,缺少领头羊,依旧不能成事。
此刻,是皇族中最具有地位、身份的人出面的时候了。
第五个人:皇弟纪王——劝之以善
【纪王虽看似不理朝政、诗酒风流,但从他暗地里救助庭生,感叹谁和谁不是骨肉,可见其心地善良,不忍心见家族内相互血淋淋厮杀,此时虽未必是梅长苏提前安排好,但遇到能为当初血案伸冤的机会,从本心里也会挺身而出。】
纪王这记重拳,对梁王打击之大,无异于泰山压顶了,他怒喝“你们这算什么?一起逼朕吗?谢玉他早就死了,仅凭着一封真假难辨的手书,凭着她(指莅阳)一套子虚乌有的说辞,就想让朕重申十几年前的旧案吗?”,推翻书案,状如泼妇。
顶住天子之怒,敢于直言的人,当然还是当枪使的蔡尚书。
可惜他作为臣子,尤其是还要保住自身官阶仕途的臣子,话语言谈只能说得委婉、讨巧,不敢触动最终底线。
是时候,需要个勇士了!
第六个人:穆小王爷穆青——奋之以勇
【穆青并非仅仅是少年之勇。他年纪虽小,心机不深,但从前面盘点朝局来看,也不是全无心思的人。所以在率真坦诚的面具下,最敢于说出真话,前面众人所说,还不过是案情有疑需要重审,他直接定性为“审错了”“不重审就是昧良心”,把事件挑明,可谓有勇有谋。】
梁王忍无可忍,喝之为“放肆(果然够放肆的),你也想造反吗?”要知道穆青此时已经承袭云南王王位,是有造反能力,至少是造反嫌疑的人。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要求重审此案的人,都是要造反,却仅仅是为了主持公理正义,因为这样的人,本身就铁胆忠心,令人敬佩。
没错,这就是第七个人。
第七个人:言侯爷言阙——谕之以义
【言侯的气场、人气、威信,无论军中还是朝中(例如巡防营在谢玉门前面对言侯时只能唯唯诺诺),都是无人能出其右的。言侯身为国舅(身份地位硬气),与国有功(不存在造反嫌疑),与赤焰案无私人瓜葛(至少明面上没有),几乎一言九鼎,他是讲道理、讲道义的,道理清晰,自然得到拥护。】
果然,群臣如得到主心骨,再次群起附议。
梁王乱了方寸“你们都是宗亲啊,是谁,谁让你们这样来对朕!”。他终于意识到,这不是莅阳一时兴起,更不是众人一时受蛊惑,这分明就是一步早已布置好的棋局,他需要找到下棋之人。
终于,下棋之人该出场了。
第八个人:靖王(太子)萧景琰——逼之以势
太子自有太子的力量和胆魄。他并没有直接对梁王陈情,而是走下玉阶亲手扶起莅阳长公主,即表示所有下跪求情之人皆可以起身直面梁王,此为太子教令。
他以此举向所有人表明:此事我萧景琰与众位同仇敌忾。
梁王至此终于清醒了:“朕早就应该知道,一定是你。(望向静妃),还有你!”然而毕竟帝王一世,依旧不甘心此败,想尽力挽回,于是祭出臣子为挡箭牌:“据莅阳的控诉,主谋无外乎谢玉和夏江二人,他们既然伏法了,你们为何重审呢?”
他是谁?这个局面中,那个还没有说话,但是把控全局的人,才是幕后最大的boss。
第九个人:江左梅郎梅长苏、赤焰少帅林殊——斥之以恩
【终于林殊可以面对面诉说他林氏家族的冤屈,从他父亲一次次救驾有功、与梁王有恩说起,甚至涉及梁王登基内幕,直指梁王忘恩负义,犹如高手出刀,刀刀见血、招招毙命。】
终于,梁王知道大势已去,就算明白了梅长苏就是那个复活了的“乱臣贼子”,就算大喊一万句“来人给朕杀了他”,他已经对整个局面无能为力。
他只能自己拔出宝剑,跌下台阶,摔掉王冠,剑指心中仇敌时,却要面对亲生儿子景琰的挺身而出。
这个镜头实在太经典了
第十个人:静妃——诉之因果
【静妃的最后一击,是总结,更是定论,所有一切的因由,只能梁王自己独尝苦果。】
至此,梁王完败。
一座压迫逼仄的宫殿,一头苍白凌乱的头发,一行踉跄疲惫的步履,一声悲愤凄楚的呓语,就是他最终的结局。
总结一下,这十个人的顺序和作用
第一:起之以因,有据可依
第二:胁之以兵,提供支援
第三:动之以情,博取同情
第四:晓之以理,呈现公心
第五:劝之以善,立场坚定
第六:奋之以勇,不畏威压
第七:谕之以义,道德高点
第八:逼之以势,情势相逼
第九:斥之以恩,恩怨分明
第十:诉之因果,总结陈词
一步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也不可颠倒顺序,真是绝妙好棋!
我等如能学会一二,在职场上鏖战无良老板,岂非也能战无不胜!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