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从「李雪琴现象」看大众娱乐的庸俗与坍塌

从「李雪琴现象」看大众娱乐的庸俗与坍塌

查看:684 / 更新:2022-02-10 12:12

从「李雪琴现象」看大众娱乐的庸俗与坍塌

原创 黄小白

当然,也包括大众娱乐营销。

最近李雪琴的通稿太多了,很多知名媒体都下场了。包括GQ报道在内,几乎是统一的口径,描述李雪琴的丧、散漫、痛苦的边缘,以及各种不同环境和口吻的成长经历。当然这些都是真实的,通稿通过统一角度不同立面塑造出相对完整形象的李雪琴。

这件事,大概在上「脱口秀大会」之前就开始预备了。

大众娱乐的泛文化传播,并非毫无价值的。十多年前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到后来的网综进化,可以看出来大众娱乐鲜明的进化逻辑。随着互联网发展和受众群体的迭代,以及文化多元性,大众娱乐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就单从综艺节目来看,也有了更多的节目形式和探索,这其中真人秀和说话类节目尤其突出。

但,琳琅满目的网综文化和大众娱乐,也让社会批判家们感到焦虑。许知远作为比较偏执的代表,通过「十三邀」这档深度对话节目,与社会主流和行业大家们频频对话,试图找到内心的困惑和时代走向。

2020年剩下最后100天了,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1


从「奇葩说」到「脱口秀大会」

小众口味逆袭,走上大众娱乐舞台



如果说2012年《中国好声音》是综艺文化走向垂直领域的风向,那么《爸爸去哪儿》就是真人秀的分水岭。直到《奇葩说》第一季上线引爆之后,从电视综艺到网络综艺,从全龄段受众面到小众圈层,从节目形态到内容设计...不难看出,综艺文化的迭代正在改变大众娱乐的传播走向。

而这一切的改变,也仅仅只过了8年而已。

「奇葩说」在马东的生意经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面对许知远的诘问:你不打算为这个时代做点什么吗?马东脱口而出:我没那么自恋。

事实上「奇葩说」的走红不是偶然,将严肃辩论放在复杂的社会语境当中,通过打开边界的谈话方式引起大众思考的神经,这也是马东拥抱互联网变化的同时,试图做的一点尝试。

只不过,许知远单刀直入,马东曲线救国。

「奇葩说」尝鲜之后,带红了一批「奇葩」,他们在各个领域开始发光发热。商业上的突破让马东对于大众娱乐嗅觉更加灵敏,尽管外界看「奇葩说」已经黔驴技穷的地步,但马东没空搭理,迅速又做了「乐队的夏天」。如今已经到了第二季,随着「五条人」的爆红,大家终于看懂了马东的商业逻辑,做大众娱乐还是得懂大众神经,以及理解和包容大众的善变。

学习能力超快的年轻人李诞,很快融会贯通。早在《吐槽大会》第一季的时候就开始试水将脱口秀搬上大众舞台,因为第一期节目用力过猛,遭到下架。

但反应很快的李诞,瞬间摸到了大众娱乐市场中,观众的神经和审查的模糊边界,找到了一条观众喜欢看,市场喜欢追捧,资本愿意投钱的路:用吐槽的方式帮助有负面和污点的明星洗白。

这是一个稳健并且完成了营销闭环的商业模式,笑果文化也很快组建了一支编剧团队。无论是目前专职的编剧还是散落在民间的脱口秀人才,都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开始商业化运作。

深谙其道并且尝到甜头的李诞,并没有因此飘飘然,还是带着池子去马东的「奇葩说」上去取经。回头跟池子说:大家都是干说话这行的,人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能赚钱,咱们就只能逗人笑了么?

学习回来之后,李诞以策划人身份全新做了一档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已经不满足于服务明星客户的李诞,准备将脱口秀彻底推向大众娱乐市场。

不仅于此,他还将一批创作水平稳定扎实的编剧团队,以脱口秀艺人的身份全面出道。于是就有了思文的老公陈璐、第三者梁海源、舞台多动症张博洋...先后在脱口秀大会上大放异彩。

2


李诞的「平衡哲学」

正在影响「脱口秀」这门生意



许知远在网络上被贴上油腻猥琐的标签之后,李诞开始着急了,隔空喊话,疑似帮腔。「十三邀」有一期节目,许知远对谈李诞,节目中李诞十分诚恳的劝谏许知远:许老师你不要那么说话,你相信我,我是做大众娱乐的,我太懂他们了。

李诞做大众娱乐之前,在奥美做一个不那么优秀和出众的文案,因为服务于商业,他的才华被一定程度掣肘。还在经常自诩作家身份的时候,李诞也曾表现出了一个文人的纠结很拧巴。他的作品《笑场》里,时常会有奇怪的段子和一些不合时宜的笑声。用许知远的话说,很多时候这些文字只是给自己看的,像一本日记。

在大众娱乐市场翻云覆雨的李诞,也受到过大众娱乐的反噬。但他很聪明,非常清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脱口秀大会」这档节目中,用大众比较熟悉和容易接受的逻辑思维,编写大众喜欢的幽默段子,再用不同人设方式表演出来,在大众娱乐市场中找到了大部分的幽默共鸣。

这是一门「算法技术」,也是李诞的「平衡哲学」。在消费市场跟着大众审美走,不一定对,但一定是赚钱的。

但不管什么路,就算没有下坡路也会迎来转弯的时候。迫使李诞加速转型模式的是公司的一场人事变动。卡姆吸毒被抓断送前途,池子与公司撕逼最后分道扬镳,这场变动让李诞措手不及,而脱口秀的生意帝国还没完成基建,就遭逢大难。

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战战兢兢的上线之后,口碑持续回温甚至走高迹象明显。在节目的镜头视角中,李诞还是一如往常的嬉笑怒骂,只有借着庞博淘汰的空隙,偷偷抹了一把眼泪。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为庞博淘汰流泪,还是说为了这一季节目战战兢兢走到了现在而情绪失控。

有评论指出,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将大众娱乐和大众幽默彻底带向庸俗化。从文本段子和节目表演呈现来看,过于依赖技巧,表演痕迹过重,幽默搞笑被算法挟持,成为计算方程式。

但,市场成绩不俗,李雪琴成功破圈,还是夺冠热门。

3


从李雪琴的技巧

洞察大众娱乐波云诡谲的走势



如果说吴亦凡喊话李雪琴让她火了一把,是偶然现象的话,那么上「脱口秀大会」持续走红就是必然操作了。有着同样的轨迹是2016年短视频初代网红papi酱,火速蹿红之后又被罗辑思维投资,接着又拍卖出天价广告位。就当所有人以为papi酱会昙花一现时,短视频的风口突然来了,最近生完孩子的papi酱回复了更新,一不小心又上了热搜。

谁说廉颇老矣?只是老将不提当年之勇而已。

同样是名校加持,专业领域得到认可的李雪琴,看起来更有时下大众娱乐的热点特性。丧、无力、抑郁状态,是李雪琴的常态,即便在媒体的镜头里李雪琴始终是没睡醒或者没睡够的样子,就像她段子里说的「宇宙尽头」,更多的可能是自己一直在探索「尽头」的边缘意识。

李雪琴的段子创作从幽默搞笑的衡量度上来说,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她「懒散」、「放弃」、「无所谓」、「不想抗争」等这些传达的状态和个性在大众娱乐市场,有着非常显性的识别,大家更喜欢的是李雪琴,而不是她的段子。

人设好感度大于内容创作,这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被推到台前的李雪琴,本人是否真的很抗拒?不得而知。但是她的技巧的确在创作中痕迹过重,脱口秀在「脱口秀大会」这个平台上更多的是创作一个个搞笑的包袱来取悦观众,而几乎丧失了脱口秀的内涵本质。

看了这么多期节目之后,发现只有王建国在台上是认真的在说脱口秀,而在娱乐化过重甚至庸俗的「脱口秀大会」中,认真的王建国已经是一个边缘化的角色,他的内容有内涵,表演有张力,甚至眼神都很真诚,但为了晋级最后也不得不捆绑李雪琴抄CP。

没办法,观众喜欢这套,这是大众娱乐市场的现状。

4


大众娱乐的营销

比大众娱乐更为庸俗



围绕李雪琴做的这一波Campaign,大概随着这一季「脱口秀大会」结束之后会完成一个闭环。在营销领域动作里,擅长人物多面分析和社会性洞察的「GQ报道」从长文报道过李雪琴,从人物成长史、求学经验和心态变化,即便前男友的梗都没放过,猎奇角度展现出了一个非常立体并且没有距离感的李雪琴。所以她人比她的段子更火。

连垂直领域的钛媒体也将目光对准了李雪琴,娱乐化的笔触,更倾向大众需求的选题方向,让李雪琴本来鲜明的人物性格,更加系统化。

早前「奇葩说」的通稿还专注于网综节目的探索,以及新型形式的边界讨论,在营销通稿里居然也能有一股思辨的味道,让营销不止于营销。

现在娱乐市场对于综艺品牌或者个人产品,营销上诉求比较简单粗暴,一味的树典型和搞人设。这是能最快让用户抓住并能记忆的点,但也很快就索然无味,就好像为了搞笑而搞笑的段子一样,笑过之后并不能反复回味。

现在回看一遍王冕抱吉他在台上又唱又跳,就会浑身尴尬。

擅长社交营销的垂直领域的4A公司,在服务上更多的是依靠大数据来解决大众娱乐的受众G点在什么地方。

有行业人士透露说,综艺节目的爆点或者节目上某个人需要包装,都会去找能和观众迅速产生记忆和痛点,然后去讲故事包装也好,还是行文搞情绪渲染也罢,都只是套路了。

那有没有考虑这样的「即时爽点」时效性很短呢?其实不管制作方还是广告主,也很难判断一个节目在流行时间是多久?观众对你的持续记忆是多久?所以营销不做养成,只做快速引爆。

渐渐向下主义的大众娱乐,更多的是「奶头乐」思维,正在丢失和毁灭仅存的文化价值,走向持续的庸俗化和坍塌。在营销层面除了树典型和炒人设之外,也别无高招了。而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些都已经成了昨日碎片。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时代是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粒灰可能还没落到脑袋上,就被不知名的风口吹来的风,四分五裂的肢解了。

标签: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