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功地让自己失败了 虎白女粉嫩r在线图片
暴雨如注
1.成功,还是不成功,这是个问题
《乘风破浪的姐姐》接近决赛的时候,人气一直很高的万茜,右手骨折了。
看上去像一个偶然事件,但我却觉得,这里有着一种特别的意味。
万茜出道多年,在参加浪姐之前,虽然也一直不断担当女主角,但她好像并没有爆红,甚至没有特别出圈的角色。
以至于在知乎她自称是一个“不红”的女演员。
万茜
参加浪姐之后,她的团队和节目组开始做一些营销,于是,她开始迅速地陷入了争议当中。
一方面她清冷独特的气质确实能很强烈地吸引喜欢她的那部分观众,初评才艺虽然技术上翻车,但很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不论是团队还是节目组给她的营销定位与她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并不在意红不红的感觉形成了一种矛盾。
这种矛盾在她面对易立竞的采访时达到了顶峰:一旦谈及事业发展,或者红不红的话题,可以很明显感觉到她的紧张和焦虑,以及她力图掩盖这种紧张和焦虑。
实际上,我能感觉到,对于成功,万茜可能是矛盾的:她让别人感觉到拧巴或者纠结的原因就是,她可能一方面渴望成功,一方面又害怕成功,所以在不断顺利走向总决赛,各项代言拿到手软,人气一直高居不下的时候,她受伤了。
受伤
表面上,受伤并没有阻碍她继续参加比赛,甚至可能还能彰显一些“拼搏精神”,但这毕竟意味着她不可能以最饱满的状态去迎接胜利。
既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之后遭受惩罚,这便是隐藏在很多人潜意识中“作祟”的“鬼”,让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满崎岖而不自知障碍,而这些障碍可能都来自于自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俄狄浦斯”情结。
2.未被觉察的“画地为牢”
“俄狄浦斯”的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夫娶母的故事,这是他没有办法逃避的宿命,最后他得知的真相,刺戳双目,终身流浪。
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把4-6岁的时期命名为“俄狄浦斯期”,在这个时期,一个人面临的内心冲突就是“俄狄浦斯”冲突。
俄狄浦斯冲突最精髓就是“弑父”。象征层面的“弑父”,是指心理上完成对父亲的超越。
尽头
虽然我们意识上觉得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辈超过前辈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潜意识深处,作为每一个后辈,对于超过前辈,都是有一种恐惧的。
记得有一次在咨询室里,我的咨询师问我:你觉得你做咨询有做得比曾老师好的地方吗?
这一问犹如一记惊雷,把我几乎击晕了,我第一个反应是:怎么可能!绝对不可能!
等缓过劲儿来了,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反应实际上就是我的俄狄浦斯情结在给自己设限:我觉得我是没有办法,我是不敢超过前辈大咖的,似乎超过了就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具体恐怖在哪里我不知道,这正是最恐怖的地方。
如果在潜意识深处就给自己建了一道绝不能超过父亲(前辈)的高墙,那么,即使你在意识层面如何扑腾挣扎,奋力拼搏,可能都只是在不停内耗,双手互搏,最后花了大把力气,却只能往前挪动一点点。
复杂
看上去像命运之神的捉弄,却很有可能只是潜意识妙到毫巅的操控。
“俄狄浦斯”冲突的“作祟”,有时候会体现在某些重大的事件上,比如高考时离分数线只差一分,更多的时候,它可能弥漫在生活中任何细小的地方。
比如,有的人无法顺畅写出一篇文章,不敢在公众场合第一个发言,不敢争取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在面临任何竞争时有恐惧感,想要逃避,这些情况很有可能都是在害怕自己“太成功”。
3.如何做一个有益于孩子“俄冲”的父亲
在通往所谓“成功”的体验的道路上,父亲的角色特别重要。
在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中,无论对于男孩还是女孩,父亲都象征着一股孩子与母亲分离的力量,一个社会化规则。
跟父亲的关系,往往是一个人和事业关系的缩影:在俄狄浦斯关系中,孩子既希望得到父亲的指引,肯定,又希望能够超越父亲。
但又对真正超越父亲充满内疚和恐惧。
这时候,究竟如何把握作为父亲的分寸感特别重要:
父子关系
第一,他不能是一个太弱小的父亲。
如果一个家庭里父亲显得过于弱小,孩子是会感觉到安全感不足,没有人能够保护自己,说不定还需要自己去保护父亲。而且孩子的攻击性也没办法释放出来,孩子需要父亲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去接得住自己的攻击性。
这样孩子在长大之后,才敢于竞争,敢于“赢”,而不会总担心自己的“赢”会伤害到别人。
强大的父亲
第二,他不能是一个太疏远孩子的父亲。
这一条基本上击中了大多数中国的父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人主外,父爱如山,就是应该离养育孩子很远的。
虽然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但中国式父亲,大多数作用体现在威严而不是亲近,所谓“教”强调的是教导,而不是情感的亲近。
这在传统社会可能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到了现在,一个父亲如果不在一个较为亲近的关系上去教导孩子,其实是很困难的。
大多数孩子接受教导的前提是他跟你关系足够好,足够近,你才对他能够有影响力。否则孩子只会用疏远和沉默应对所谓父权的威严。
与父亲关系疏远的孩子,也会在职场上和领导与权威疏远,他们不太懂得如何和上级建立一个较为亲近的关系,很容易被上级的批评所击倒,从而失去晋升和获得更好资源的机会。
父子亲密
第三、他是能够允许孩子超越自己的。
怎样才叫允许孩子超越自己呢?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他是不是能够较多地肯定,鼓励孩子。
一个经常贬损孩子的父亲,看上去是“严格”要求,但实际上是对孩子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一种“阉割”。
始终得不到父亲肯定的孩子,总是会对自己所作所为充满犹疑,不敢确信自己的决定,也会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真正想要的成功。
不论是敢不敢赢,还是会不会和权威搞好关系,或者相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都是通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
很多时候,我们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功,正是因为潜意识中和内心中父亲的关系有那些未解的冲突。
4.成功地完成性别认同,也需要超越俄冲
不仅仅事业的“不成功”可能有俄狄浦斯冲突的搅扰,建立和维持长期亲密关系的阻碍,也有一部分,存在于未解的俄狄浦斯冲突之中。
其中之一的阻碍就存在于“性别认同”中。
玩伴
在性别认同上,可能女性比男性更为艰难,这其中有很多社会文化“重男轻女”的因素,作为女孩子,总是不受重视的,可能更希望自己是个男孩。
如果女孩子的父亲能够在俄期给予女孩足够的亲密,宠爱,肯定,同时又在孩子长大后逐渐退场的话,这种来自于异性父母的爱其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个超生的女孩,其实本来是不被全家期待的,但她的父亲非常爱她,在每次计生工作人员上门检查时,父亲都跟她玩躲猫猫的游戏,让她在完全不知情甚至是很愉快的心情中渡过了那些惊险的时刻。
在“重男轻女”文化环境成长下的她,就在父亲的爱中悦纳自己女性的身份,并最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父女
更多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又缺乏父爱的女孩,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可能她们终身都在排斥自己女性的身份,对男性又羡慕又仇恨,最终影响了享受与男性真正愉悦的亲密。
有关“俄狄浦斯冲突”的学说,可能可以称作一门研究“不成功”的学问,而《冲突背后的冲突》正是一本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门研究中国人如何“不成功”的书,中国式父子关系,中国式性别认同之路,都在其中呈现得淋漓尽致,更有对于中国传统故事和古典名著中俄狄浦斯冲突精彩分析,让人欲罢不能。
如果,你参透了这些中国式“不成功”,你与成功的距离应该就不远了。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