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影视 > 9月值得看的院线大片就这一部?提前送上映前最强观影指南

9月值得看的院线大片就这一部?提前送上映前最强观影指南

查看:708 / 更新:2022-02-10 12:19

引子

前天下午,提前看了诺兰的新片《信条》。

必须承认,看之前,我是故意让自己带着一颗清空的脑袋去的。没有再多看几遍预告片,没有做任何可能的世界观与故事线猜测。

不是烧脑么?我让你“无脑可烧”。

几个小时后证明,这办法,既对,也错。

大脑在经历了150分钟、上百次突如其来又旋即而去的反复冲击后,似乎比来时的空白,更空白了。

毫无准备,更多带来的不是懵逼,而是懊悔和慌张——懊悔于自己的大意,更慌张于忽然而至的自我智商怀疑。

而对的那点则是:

这也的确带给我一次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因为多次没跟上节奏,后来索性躺平,放弃思考,但慢慢却也有种莫名的享受感。直到结尾,之前看诺兰作品的愉悦和过瘾,居然一点没少。

就像电影中,大门开启,男主戴上氧气罩,准备进入那个时间逆流的世界,他对面前的一切一知半解,纯靠一腔孤勇。

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最后那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所谓观影快感,的确与看没看懂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我知道你们一定会去看这部《信条》,于是权衡再三后,还是觉得:

有必要给大家做一些,不带关键剧透的观影提示。

记住,这不是什么科普(因为我也正憋着去二刷捋清很多东西),但一定会帮助你更好地享受这部《信条》。

1.

烧脑意味着什么?

此前重映的《星际穿越》票房过亿,很多人都再去IMAX重温。

下周五,《盗梦空间》亦要重映,作为9月初《信条》公映前的预热,再完美不过。

我很推荐大家都去再看一遍《盗梦空间》,不仅仅是重温经典,更重要的是:

为后来者《信条》,找回那种烧脑的感觉。

我们总说烧脑烧脑,这个词用多了之后,可能会有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特别惧怕,甚至抵制,另一部分则非常反感,同样抵制。

而我想说的找回烧脑的感觉,其实,是一种观影习惯的回归。

什么习惯?

认真做准备,并把一次观影,视为与创作者完成一次银幕内外隔空互动的习惯。

很多时候是得承认,现在的我们,被太多一条龙五星服务的新片新剧,给惯坏了。

故事所有的线索细节都会拍给你看,背景所有的原理设定都会一五一十讲得清清楚楚,人物所有的内心活动都会说成台词给你听,恨不得,连主题都要编剧总结提炼好了直接喂到嘴里。

这很适合当下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

但说真的,烂片烂剧这么看也就算了,遇到好作品,若还是这样的“饭来张口”,就着实有点可惜了。

《信条》,就是值得让我们找回那个观影习惯、或者说观影态度的好作品。

首先它很难得:

这是诺兰完全放开手脚,准备和观众们展开一次完美互动的银幕游戏。

他不再如之前,对自己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再有所收敛,甚至都没有安排多余的余力给感情戏,决定全力和观众来一次智力上的大PK。

而作为观众,我们能做的,其实非常简单: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2.

逆转时空

端正了态度,就该进入正题了。

《信条》这次最大的看点,就是所谓的逆转时空

其实逆转时空这个概念,并不难懂,甚至可以说很好理解,倒带嘛,谁不知道。

但《信条》极致在:

它不是只单纯地呈现时间逆转,而是将正向和逆向两个时间流,放在一起给你看。

双向时间线就够复杂了,这还没完,诺兰最大胆的,是细致繁复长时间地、让双向时间线成为影片的主角。

这事儿,之前真的没人做过。

简单解释一下:

这是个未来试图吞噬过去、同时营救过去的故事。

在通过一次测试后,男主被拉进了一个神秘国际间谍活动的世界。他的任务,是阻止比核战争更为可怕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他很快发现,一些来自未来世界的物件,这些东西有一个运行特点:

即,和现行时间的流动逻辑完全反着来。

比如,现行世界,地上有个石块,我们是主动伸手去抓起来;

而未来世界的石块,你伸手是抓不起来的,相反,需要你做出丢弃的动作,石块就会自动“飞”到你手中来。

更好理解的,未来世界车是倒着开,人是倒着走,子弹不是射出去的,而是接回来的。

甚至于,连冰与火这样的自然现象都会发生置换——一辆车爆炸,结果里面的人是被冻死的…

而《信条》的魅力就在于:

两个相反的时间,在同一个空间、连续长时间地发生相遇和碰撞。

就像我们坐火车或坐电梯的经验,你看着对面火车开走了,其实对方没动,是你这列车动了;你看着旁边电梯下去了,其实是你这台上升了。

当然,这些解释都是基于最最简单的现象。

当整个世界的所有事物、所有细节都是处于这样的正逆对撞,脑子能不能绕过这个弯儿,就很难说了。

在这,我给大家一个还算有效的帮助:

看电影的时候,要尤其留意那些所谓时间痕迹。

因为,在逆转的时间中,我们总是先看到最后的结果,然后才看过发生的过程。而这一定就会留下一些痕迹。

比如最直观的,弹痕。

以及,注意力务必全程集中

电影的前半部分,世界观尚未全面展开之前,还是能跟上节奏的。

只是,要睁大眼睛,不要错过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因为这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过场,都是对后面世界观展开后的铺垫。

3.

去感受,而不是理解

关于电影这个逆转时空的主题,我其实并不想聊得太多。

毕竟,看电影首先还是个娱乐消遣,当个智力游戏玩玩还行,太较真就输了。

况且,《信条》的主线故事,其实非常之简单易懂。

就是讲述一个正义感爆棚的特工,如何与自己的搭档联手拯救世界。

这就像我之前总结过的:

好的商业类型电影,都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而不是反过来,把一个复杂的故事简单化。

《信条》就是这个创作真理的最新践行者。

诺兰是什么等级的导演,他太明白,即便是玩一个烧脑游戏,也要先把大家吸引进来。

所以,大家不用被这几天首波口碑中的“高门槛”吓到,这是我想强调的。

再补充点我个人的观影感受:

看完《信条》,当然会努力试着去捋清楚它的时间线,但现在回想,最打动我的,或者说让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其实是男主与搭档在大战结束后的那段对话。

这里不剧透对话内容了,但这的确一下子让之前的很多疑惑说得通了,也让两人这关系变得丰满、甚至带着点传奇色彩

这也让我一下子想清楚了:

诺兰还是那个诺兰。

即便他这次决定跟大家玩一个智力游戏,但最终触动我们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些最普世的情感。

况且,在电影中,诺兰专门设计了这句台词:

“不要试着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这其实就是他给观众的观影提示。

4.

敬畏之心

接着,我其实想聊聊,我为什么会对诺兰这位导演,有很特别的感情。

看完《信条》,我的一个很大的惊喜是:

又找回了当年看《盗梦空间》的感觉。

因为中间的《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一个情感力爆棚,一个历史感厚重,都很好也都很喜欢。

但只有当年看完《盗梦空间》,才是真正让我对诺兰产生了实实在在的膜拜感

对,就是膜拜。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就是你看完一部电影,脑子里只在想:


这,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我想,类似《盗梦空间》这样的脑洞,全世界能想到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但真正了不起的是,把它拍出来。

没错,就是我们现在网络世界最流行的那个所谓“杠精逻辑”:


你行,你上。

世界观、人物、台词、动作设计、美术、音乐、分镜剪辑,等等等等。

想到一个玄妙的点子不难,难的就是:


沿着这个点子和构思一点点展开,建立一个真正完整的新世界,且所有的人物、情感和那些眼花缭乱的特效场面,都能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

这是10年前,《盗梦空间》的最美妙之处。

也是10年后,《信条》的最美妙之处。

看完《信条》,我同样思来想去:

那些正逆对立的动作戏、那个双向时间线并行的世界,包括整个力道十足的多线叙事,诺兰,您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和当年《盗梦空间》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油然而生的膜拜感。

除了服气,没别的。

或许,这才是诺兰身为导演最伟大的那点:

他真正激发出了,我们对电影这门艺术的敬畏之心。

5.

最后,做好被震撼的准备即可

所以,说到这,我给大家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

做好准备,享受一次被震撼、被颠覆、被刷新的观影,即可。

比如,《信条》这次的动作戏,绝对是此前遍寻影史都没见过的。

当然,那场炸飞机足够震撼,尤其是考虑到诺兰炸了个真飞机。

但同时,《信条》这次动作戏的精髓在于:

全程和逆转时空这个设定深度绑定。


所以打斗也好追车也好,我们之前的观影经验都是失效的。

要真的捋清这个动作逻辑,是之后二刷三刷的功课了。

第一次看,就是单纯欣赏,最好。

包括最后的高潮段落,有好几个看得我不自觉张大嘴的地方。

比如下面这个画面,预告片里已经出现了,也就不怕放出来了:

类似这样的视觉奇观,我相信和当年《盗梦空间》我们第一次看到城市折叠的奇观一样,一定会在未来几年中被当做“诺兰名场面”而反复提及。

除了动作,诺兰这次找来的瑞典配乐师路德维希·格兰森,也带来了令人全程鸡皮疙瘩的配乐。

那些和人物动作无缝对接的配乐,对观感的提升,实在是太爽了。

关于配乐,大家可以先感受下这支预告里的配乐氛围。

视觉奇观+听觉享受,一刷《信条》,单这两个理由,就足够了。

结语

其实每次看诺兰,总会有这么一个感慨:

你没法想象,《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信条》这样的电影,会出现在80、90年代。

说白了,不是想象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工业技术行不行的问题。

所以,诺兰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导演。

只有这个技术爆炸的时代,才能真正让那些天马行空的脑洞变为实实在在的影像。

而相比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复古范儿:

诺兰这样,既保留了古典情结,又真正能走在时代前列的导演,或许才真正定义了这个时代,也更应该被这个时代铭记。

从这个角度,有诺兰作品陪伴,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人的幸运,更是诺兰身为创作者的幸运。

9月4号《信条》,我已经迫不及待要二刷了。

标签: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