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鹿鼎记》“鳌府”匾额引争议 鳌拜府邸到底该如何命名?
近日,由张一山、唐艺昕主演的新版《鹿鼎记》频频登上热搜。电视剧第三集鳌拜被诛杀后,韦小宝奉命去其府邸进行查抄,镜头交代,鳌拜府邸大门上的匾额上赫然写着“鳌府”。
张一山版《鹿鼎记》第三集截图
这一场景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
“应该写all buy”
“还不如直接挂个牌子‘鳌拜家’”
“没给写成鳖府算好的了”
“不如直接叫‘瓜棚’吧!”(鳌拜满姓瓜尔佳)
那么鳌拜的府邸的匾额到底该如何写呢?
鳌拜到底姓什么?
该截图被发在微博上后,多数网友将纠结的重点放在了鳌拜的姓氏上。那就先看看鳌拜是何许人也。
鳌拜,满语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康熙八年,康熙帝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康熙五十二年,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
满族入关后,在满汉制度的权衡取舍上曾有长久的“纠结”。清朝民间就有“称名不举姓”的说法,在《清史稿》这样的正经史书中,也多有X大人这样的称呼。在史料记载的鳌拜上书中,署名也为“鳌拜”。所以叫“和中堂”“索大人”这样的称呼是合适的。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府邸门上匾额为“和府”
所以鳌拜的宅邸匾额上应该写“瓜尔佳府”或者“瓜府”吗?其实也不是。
“府”字是谁都能用吗?
清朝具有等级严密的分封制度和相应的府邸规制。宗室中等级最高的特权阶层为皇族,皇族分为“宗室”和“觉罗”;其余宗室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二等。
然而鳌拜并不属于宗室,其适用异姓王公的分封制度。是按“公、侯、伯、子、男及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的等级赐封。据《清史稿·鳌拜传》记载:“上亲政,加一等公,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康熙亲政年间,鳌拜被封为一等公。
陈小春版《鹿鼎记》截图
按照记录清代各项规制的《大清会典》记载,各级王府定制规模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亲王、亲王世子、贝勒、贝子均为“府制”,而“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彩杂花。惟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递减之五”。
也就是说,以鳌拜当时的爵位,是万万用不得“府”这个字的。
鳌拜死前的最高爵位为“一等公”,无封号。所以如果要挂匾额,可挂“一等公第”或“一等公宅”。
必须挂点什么吗?
那么这些王公贵族的府邸大门上,必须要挂上标明身份的牌匾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据考证,自顺治登基至清帝退位的268年中,清朝在京城前后共出现过一百二十余座宗室(注意,这里仅为宗室,他姓贵族并不在列)王公府第,其中贝勒以上级别的府邸有七十余座。这样众多的王公府第在经历了世代沧桑后,所剩至今己为数不多( 约四十余座 ),且大部分己残缺不全。相对完整的(不算异地复建的)仅剩12座。但在这些所剩不多的宗室府邸中,并无法考证出大门牌匾上的文字内容。因此一般历史学家认为,除御赐外,多数府邸并不会在大门外挂表明身份的匾额。
87版《红楼梦》中,宁国府匾额截图
对于《鹿鼎记》这样一部原著就是戏说性质的小说,其实没有必要对于某些细节过于较真。但也正因为整部剧集都有些让人难接受,部分细节也被大家拿出来放大批评。
参考文献
①王皓《京城的王公府第概述》
②《清史稿》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