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战将》被骂哭,好剧的春天真来了
这两天,有一部“抗日神剧”火了。蹭着《亮剑》当年攒下的口碑和热度,以“亮剑3”为由头,冠以《雷霆战将》之名,却在开播前即已恶评如潮,更是在开播后被央媒给直接怼到下架。
其实,我也是看到报道才知道有这样一部剧上映的。根据报道所言,该剧剧情脱离史实、情节十分夸张、演员演技堪忧。典型的,就是八路军住别墅、机枪人人有子弹可劲儿地“造”,甚至有了“百斤发胶”的专业梗。有评论认为,“首部《亮剑》珠玉在前,到了第三部,俨然代表了中国电视剧的堕落史。”本着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原则,我也好奇地去看了下《雷霆战将》。公道地说,虽然剧中的小鬼子不堪一击,但按照主角光环的逻辑,倒也说得过去。比起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包子炸弹等过往神剧,这部剧也并没有更差。但那是几年前的观众了,剧组的这个回应,是认为自己很委屈——既然3岁的小孩都能看喜羊羊,为什么你们这些成年人非要如此矫情,批评喜羊羊不好看呢。
值得一提的是,《雷霆战将》剧组针对网友的质疑,作了一篇长长的回应。在回应中,还煞有其事地“考证”了各种细节,比如抗战初期真有女兵穿裙装,战争年代的确有很多年轻将领、所以起用大量年轻演员,甚至对当时咖啡和雪茄的消费情况也作了调查。可惜的是,剧组如此严谨的“工匠精神”,恐怕用错了时机和地方。大家反感的不是起用年轻演员,而是讨厌了网红脸的拙劣演技;也不是不允许军人抽雪茄喝咖啡,而是炮弹都炸到了指挥所,就别再端着架子装酷,那太不符合人性。我大胆地发散思维一下,按照剧组的回应逻辑,既然《本草纲目》里都有大黄入药的记述,那么人可以、而且应当吃翔。
据说,这部剧酝酿了很久,耗时数年,终于跌跌撞撞地与公众见面,却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个结局。我估计,在立项的时候,烂片还是能赚到钱的。但早些年烂片赚钱的逻辑,其实是整个市场的急速扩容,以及渠道变革而带来的定价权转移——电影银幕的数量,这些年来扩张了数十倍,观影的主流人群也从小清新变成了更广大的蓝领、学生群体;而电视剧的宣发渠道,也从单一的电视台,转变为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多方抢食,供求关系逆转带来的是剧集价格翻倍提升。尽管在没有尝过红烧牛肉之前,红烧牛肉面的酱包已足够美味,但千万不要以此认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就只喜欢酱包,不吃真正的红烧牛肉。
其实,这几年烂片已经有了失势的趋势,好剧也渐渐有了吃香的苗头。以某郭姓导演的作品为例,《小时代》以几部曲的形式,捞金无数,还差点借此把自己抬进资本市场。但随后的《爵迹》就遭遇了滑铁卢,票房惨淡。而随后的一些国产影视剧却佳作频传,斩获颇丰。曾经赚了大钱的烂片,终于还是为“好剧”的诞生准备了土壤和养分。毕竟真金白银的收入,让影视产业链各环节的人才、设备、经验猛增。结果便是,如果有人打算拍一部货真价实的好剧,将比10年前容易得多。横店里拍抗日神剧的群演、道具,以及后台支撑人员,同样也可以用来搞真正的大制作;而吃吐了红烧牛肉酱包的人,在尝到真正的红烧牛肉后,流下的眼泪会更加实诚。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