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该轮到张译拿影帝了 国模极品美軳人体图片
张译最近很忙。
刚跑完《八佰》的路演,就要参与《我和我的家乡》的宣传,还没结束,《金刚川》又上映了。
这不,《一秒钟》两版预告接踵而来。
以至于国庆时,张译直接用一条微博宣传五部作品。
在我们过往的印象里,当一个演员长期占据社交视野,势必会引起观众厌烦。
可张译的一再出现,反倒让观众更加期待。
没别的原因:
演技。
换句话说,可能这就是剧抛脸的魅力。
拿《一秒钟》的预告片来说。
讲的是张译饰演的张九声,为了看到女儿在电影中“一秒钟”的影像,不顾刑罚偷偷从劳改农场里逃出来。
因此,他所有的执念就来自于想看到女儿,哪怕是要在沙漠中渴死了,也已经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
但当得知胶片损坏,电影不能放映时,他瞬间慌乱起来。
拿起胶片盒,环顾四周,抿唇,双手无力,一脸无助。
而最让人动容的,还是看完电影那段。
范电影说放完了,张九声回头,眼泪簇簇下落,满面悲沉“一秒钟太短,不够。”
你看,仅是一分来钟的预告片,我们就已经足见这位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而这才是一个好演员的素养——
一个眼神,就是一场大戏。
但这还只是张艺谋和张译合作的开始。
接下来,还有《悬崖之上》、《最冷的枪》。
怪道有人说:
(一)
虽然如今的张译演技扎实,资源不断,前途无量,但放在以前,估计他想都不敢想。
甚至,一开始,张译的梦想就不是当演员,而是播音员。
从小学开始,张译就每天准时守在收音机前,等着六点半播放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初中时,老师听完他用自学的“播音腔”朗读完课文,十分鼓励他“去考北京广播学院”。
同学也开玩笑说:“播音界有个一哥叫罗京,你以后就是张京!”
就这样,张译满怀信心,昂首阔步开始报考北广。
不成想,两次报考两次落榜。
第一年虽然专业课第一,但因为还没毕业没有文化成绩最终落榜。
第二年,专业课和文化课成绩加起来排名第二,但因为第三的少数民族同学加分,把他挤了下来。
现实的打击让张译直接蔫儿了,成天躺在家里当咸鱼。
父亲看不下去,凑了三万块,托人把张译塞进了哈尔滨话剧团,想让他转行当演员。
虽然对演戏毫无兴趣,碍于父亲的要求,张译还是去了。
结果,第一次看到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和《地质师》,就让张译热泪盈眶。
张译,对表演真香了。
可故事并非在此有了转机,由于长相普通,天赋也就那样儿,张译的演员路依旧举步维艰。
在剧团认真学习了一年后,老师建议他去北京闯闯。
这一去,又是两次落榜。
考军艺,因为体检没过,连主考官都没见着。
面试中戏,老师抬头看了看他的小眼睛,直接建议他去读导演系。
终于自费进了军区战友文工团,因为长得不好看,还被大家起外号叫“驴脸”,位列班里“丑男top榜”第三。
老师谈起他时,也是一句话总结:“形体有点像面条,站起来三道弯儿,不适合做演员。”
可演员梦已成,张译还是不想放弃,他开始做场务,跑剧组,演龙套,任劳任怨,只能获得一个角色。
2005年《乔家大院》的片场,导演胡玫看着张译问:“多大了?”
“27。”
胡玫摸了摸他的头:
“哦,27了。男演员28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
这一年,是张译入行的第8年。
但跑龙套并非没有收获,除了积累演技,也让张译学会了如何给自己“加戏”。
比如有次演一个小警察,台词就一句“5498,时间到了。”
但张译讨了个巧,把台词改成“5498,时间到了,时间到了,5498。”
毕竟多一秒,是一秒的戏份。
一场车站送别戏,原定是张译给情敌递一个定情手绢就收工了。
但他没和任何人商量,递完手绢后,还狠狠扇了情敌一耳光,直接把人扇倒在地。
差点被揍。
这些“技巧”,哪怕张译日后成名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比如在《追凶者也》里,张译饰演的是一个笨蛋杀手。
由于追踪目标中途下了车,小凤却靠着隔壁大婶睡着了,醒来一看,人没了,他一急,反手打了大婶两巴掌。
这一巴掌,就是张译临时加的,既表现杀手的气急败坏,还让这个角色多了一个高光时刻。
还比如在《山河故人》里,他饰演暴发户张晋生。
为了表现自己的财大气粗,把自己的车给喜欢的女人开,结果人把他车撞坏了。
张晋生虽然心疼但又要装作毫不在意,嘴上说着“德国技术可结实了”,顺腿踢了车一脚,结果“哐当”一声,保险杠掉下来了。
好笑之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剧情也让这个角色形象更加立体。
但我们如今看这些“自我发挥”如神来之笔,但却让当时还在跑龙套的张译没少挨导演的骂。
可挨完骂,下次他还厚着脸皮做,因为只要是机会,张译就得抓住。
也正因为这些不放过,他才有了《士兵突击》的角色。
在选角之初,张译给导演康洪雷发去了三千多字自荐信——《我的请战书》,言语真诚,表明自己有多么想饰演许三多:
进组是进组了,角色却不是许三多,而是班长史今。
不过,是金子,怎么都会发光,这也成就了张译以及《士兵突击》第一个名场面——
史班长的退伍。
虽然部队驻在北京,但史今一直却没能好好看看这座城市,临退伍前,连长高城带他开车经过天安门。
史今看着霓虹灯,瞅着傻乐,眼里却突然就泛起了泪。
连长给他塞一块大白兔奶糖,想让他开心一点。
结果嘴里一甜,心里就苦了,顿时嚎啕大哭。
这场哭戏不仅饱含着战友的离别情,还有对城市的留恋,以及青春逝去后的感伤,堪称全剧剧眼。
张译被看到了,可即便被认可,他依旧保持着演戏的初心,为了角色不顾一切。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开拍前,为了让自己身材更好,张译每天拿面粉泡蛋白粉喝,后来被查出肾结石,落下病根。
饰演的角色在剧里被日军刺瘸,《团长》拍了172天,他就瘸了172天,最后发现左腿比右腿细了一厘米。
拍《红海行动》时,不小心滑倒骨折,硬是拖着那条打了石膏的腿,拍完各种高难度动作。
《一秒钟》,为了贴合人物瘦、脏、疲的特点,每天自虐式地减肥,暴晒太阳——
这些付出,若是有一样被流量明星做到,都能吹嘘好几年,但张译始终隐忍,只为钻研演技。
可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终于,2015年,张译凭借《亲爱的》里一个失去孩子的大款角色,拿下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演员张译,烂运气终于走到了头。
(二)
其实也不怪老师们对张译演员前途的否认,毕竟,张译的长相离大众认知里的演员实在有些差距。
就算丑,也丑得不够有个性。
粉丝形容他是“丑乖丑乖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一张能让观众有兴趣花钱到电影院看的脸。”
可幸好不是所有角色都需要一张面容姣好的脸,小人物的悲欢也需要被演绎。
张译这张平实普通的脸,反倒能勾起观众的共情。
就比如《我不是潘金莲》里的贾聪明、《老炮儿》里的城管、《江湖儿女》里的生意人、《追凶者也》里的董小凤……
冷漠的、傲娇的、愚蠢的,精明的,悲痛的小人物,都让他演得津津有味,真实可触。
《我不是潘金莲》里,张译饰演一个虚头巴脑、自作聪明的县法庭庭长贾聪明。
哪怕光看这张剧照,不用任何台词,就能勾起你对曾经看到的那些谄媚圆滑的基层公务员的记忆。
《老炮儿》里,张译饰演一个欺软怕硬的小城管。
一开始驱赶一个底层摆摊人,上去就是一巴掌,但打完又有些心虚,赶紧左右瞄看。
不想冯小刚饰演的六爷突然出现,由于知道六爷的影响力,再加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张译神情立刻就怂了,哪怕被六爷回打一个耳刮子也只得受下。
《江湖儿女》里,饰演一个被赵涛饰演的女主讹钱的生意人。
一出场就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背着手,迈着步,一脸的春风得意。
女主找到他,诓说:“她怀孕了,我是她姐姐。”
张译先是不动声色地转身把门带上,一回头,立马换了表情:
“咋就怀上了!”
南方生意人的精明和可笑袒露无遗。
除了黑色幽默,张译让人哭的能力更是娴熟。
《鸡毛飞上天》里,张译饰演的男主陈江河于火车上无意往窗外一瞥,突然看到找了8年的初恋。
一般的演员,第一直觉肯定是瞪大了眼睛,表现惊讶。
但张译没有,他回过神,反倒把眼睛眯了起来,细看确认。
等看清了,开始急了,双手慌忙无措地拍着窗边,环顾左右,发现出不去,只能把身子伸出窗外。
近乡情更怯,想喊,却又哽在喉咙里。
好不容易喊出名字,心里千言万语,多年的思念憋出一句:
“你去哪儿?你去哪里啊?”
接着,他慌忙拿出包里随身携带的信物——一个画着图案的大砖块,捧在手里,一脸欣喜又慌张,急切又渴望。
这一角色的精准演绎,也让他获得了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
可要说最让我心酸的,还是他在《亲爱的》饰演的一个丢了孩子的土大款。
为了找孩子,他组织了一个寻子团,人前,他要承担团队精神领袖的身份。
但当发现团员纷纷找到了孩子,自己却无能为力,就连崩溃也只能躲在角落不让人看到。
片中一段高光戏份,是在黄渤找到儿子鹏鹏,给他过生日时。
宴席上,遍寻孩子不得的张译向团友们宣布自己妻子又怀孕了,而这,也意味着他放弃寻找丢失的儿子,背叛了之前在团队里号召不生二胎的宣言。
大家听完,唱着《隐形的翅膀》鼓励他,他却因为愧疚,颤抖着喝下一整杯酒。
接着,他摇摇晃晃地走到黄渤儿子身边,握住他肉嘟嘟的脸,埋下身去,长久地亲吻着。
好似他亲的不是别人的孩子,而是对自己孩子的告别。
即便我们没有为人父母,也能从他这段表演中感受到一种无法承受的至痛。
也正是这个角色,让他获得了2015年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
这些角色,千人千面,我们反倒要感谢张译不出彩的容貌,才让他饰演每一个角色都让观众信服并肯定。
(三)
虽然在很多网友眼里,张译最近是爆发式高产。
但事实并非如此,就比如《八佰》和《一秒钟》都是前年积压的存货,一直搁置没有上映而已。
张译的演艺道路,其实从来都是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如今被大导演喜欢的的“爆发”,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
比如很早之前前,陈凯歌就当众肯定张译会成为“了不起的演员”。
《悬崖之上》一场被电的戏,张译一段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的反应,看得张艺谋都连声肯定。
而《八佰》里张译饰演的“老算盘”的一场戏,直接把导演管虎看哭了。
所以张译如今的作品井喷,并非资源来了,而是靠着每一场戏赢来的口碑。
而且一流的演员,如果只是努力,其实远远不够,更多的还需要自身的悟性与思考。
比如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他和三年前的相亲对象意外重逢这场戏。
虽然是女主说台词,张译只用听就行,但他依旧认真和大家研读剧本。
导演张一白希望他在女主说话时,转过头看他一眼。
可在哪一句话扭头,需要探讨一下。
正当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时,张译忽然说:
“我可能会在这个新信息上做一个转头,因为他之前并不知道,对方已经认定自己了。”
在场人听了,一致点头认同。
所以哪怕不是自己的戏份,张译也会全程参与,并提出自己思考。
而在张译饰演的实验人员受到核辐射,指挥让他赶紧去治疗,他却坚持说完自己想法这段戏时。
本来只是一场对话戏,可导演突然提出,能不能在说到倒数第二句台词时,正好鼻血流出来?
就是这么强人所难的要求,张译居然觉得OK。
具体操作是,把仿真血浆灌进鼻腔,然后全程吸住,直到说到倒数第二句台词时再放松,让它流出。
这就要求张译全程刚刚好吸住血浆,流早流晚都不行,甚至还会被血浆呛到。
不想,张译硬是攻下了。
这个镜头在电影里也就几秒钟,如果我不说,可能大家根本不会想到这滴鼻血的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
最后说一个演员最基本,但很多明星都没有做到的操作。
由于演员饰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口音也是不同的,张译是齐齐哈尔人,但我们看他的戏完全不会听到东北味儿,而是随着角色变化,南腔北调。
《鸡毛飞上天》里的江浙沪普,《亲爱的》里的秦腔,《金刚川》里的陕西口音……
为了说好台词,张译还会自制方言剧本,细抠每一个字的发音。
虽然有人觉得没什么,但相比于如今一众还需要配音的演员,可能这就是张译为什么口碑如此之好的原因。
回首张译的演戏生涯,从一开始的误打误撞,到被否认,坚持,再被否认,再坚持,他做过杂工,跑过龙套,受过罪也受过伤,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张译最近很忙,但一分析,日子好像和几年前没什么区别。
依旧是演一出戏钻研一个角色,换一种方言,受一次罪的同时想着怎么给自己“加戏”。
这些回报,是张译的成功,是梦想的成功,也是好演员的成功。
而像张译这样的演员,类似的还有《隐秘的角落》里饰演父亲的张颂文,《无证之罪》里饰演李丰田的宁理,《烈日灼心》里饰演杀人犯的王砚辉……
张译,不过是这群非著名优秀演员的代表,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就会给观众无限惊喜。
因此,我们希望中国娱乐圈里的“张译”越来越多,越来越被观众看到。
只有这样,中国娱乐圈才会真正告别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让更多好演员迎来春天。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