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经理:我在停摆与复工之间,重新审视电影
对于济南百丽宫影院总经理董文欣来说,2020年是从业十五年来最跌宕起伏的一年。1月25日,全国一万多家影院因新冠疫情被迫按下了休止键,等待复工重启。这一等就是178天。
近六千平米的影院,经常只有董文欣一人值班。整理2020年第一季度季报时,她发现影院的收入骤降九成。董文欣录下了一段视频:“很多影院都已经裁到只剩下影院经理了……我听到的最惨的一个影院是2020年1月18日开业,1月25日关门,现在已经要挂牌出售了。”
3月至6月,董文欣多次打听复工通知,几次感觉影院开门的日子近了,但次次都失望,望着空空荡荡的影院,她不时想起电影院里曾经的欢笑和哭泣声,甚至记得影院停业前放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夺冠》。
济南新世纪电影城泉城路店经理李言鲁梦见影院复工的场景:观众按照要求戴上了口罩,观看《红海行动》,结果电影的龙标刚播完便突然卡住,人群顿时骚动起来,主管告诉他“有人举报不能放映”。一睁眼,李言鲁不得不重新面对停业的现实。
7月底,全国影院陆续复工之后,董文欣开始在微博连载“影院复工日记”。7月27日,时隔半年,她再次见到了影片发行公司的朋友,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影院虽然是电影行业的下游,却是基础底座,它复工了,电影整个业态才能恢复正常。”
2019年12月3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42.66亿元,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一个新的影史纪录诞生。北京朗克影城投资人鲁腾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按照预期,这个天花板远远没有到来,本该在2020年创造一个全新的影史纪录——上浮20%。
2002年12月,几乎与《英雄》上映同期,SARS疫情出现,2003年票房最终仅以11亿收尾。截至2020年12月28日,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累计票房达194亿人民币,不及2019年的三分之一,但在全球电影市场停摆之下,中国正式超越北美(20.79亿美元),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影院经理董文欣 (农健/图)
停业
疫情期间,董文欣在网上呼吁给予电影院关注,为影院复工奔走。但仍有人认为影院是“暴利”行业,更有人直指院线与娱乐产业的关系,这使董文欣第一次审视外界的种种误解。
2013-2015年是中国电影市场上发展最快的阶段,每年的票房几乎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5年-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438亿上涨至642亿。影院数从6459个上涨至11361个,迅猛的发展速度一度令董文欣感到担忧,认为发展的瓶颈即将出现——尽管电影院整体票房在上涨,但单个影院的票房却在下降。灯塔数据显示,五年前影院的上座率一路从17.4%下降至10.9%。
“整个大环境变得非常浮躁,市场有那么多烂片,电影质量一直下降,观众早就开始厌倦。而且影院的盈利越来越小,两年前我就认为影院会有倒闭潮,可是没想到会以这样一个情况提前促使它的到来。”董文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院线停摆期间,李言鲁想得最多的是,2010年-2020年,影片越来越多,观众越来越多,影城里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电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稀里糊涂就这样走过来了,2020年咔嚓一下子能让人静下心来想想。即便没有疫情,可能大家对电影的关注也不会那么高了,现在短视频、直播,各种娱乐活动实在太多了。”
春节档撤档后,原本预计在春节档院线上映的《囧妈》最终以6.3亿元价格卖给字节跳动,并于2020年大年初一上线视频平台免费播放,因而招致部分院线的联名抵制。董文欣第一次感觉到电影业上游与下游并非在一条线上,相反是割裂的。
3月底,董文欣预测2020年上半年票房“打了水漂”,令她担忧的还有来自上游公司的压力——他们是否会犹豫着将影片卖给流媒体等渠道。
“不管上中游的人是什么想法,我一直把自己当成电影人来看待。”董文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也是因为这次疫情,我看到了影院市场过去就存在的问题、影院与上中游之间存在的矛盾。”
4月29日,国家电影局曾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分析称,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
复工
7月20日,全国影院复工。复工当天,李言鲁特地以“久别重逢”为主题排了影片,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大堂的卷帘门打开,几位观众一下子钻了进来,尽管最后只卖出了10张票,但对他意义非凡。有人问他影院的灯亮了是什么感受,他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这半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董文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复工初期,由于影院放映设备闲置时间过长,试机时故障率较高,维修公司技术人员忙不过来,维修放映设备甚至需要排队。
复工之前,董文欣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预测复工后由于缺少片源,整个影院仍然要度过一段惨淡的日子。但实际情况好得多,《误杀》等电影复映时,很多观众仍然选择了走进电影院。
影院复工第一天,《第一次的离别》定档上映。大盘数据显示,尽管这部文艺片首日取得了十分难得的26.9%排片率,但限于题材等因素,以482万元票房收官,未能搅动沉寂半年的电影市场。
复工一个月后,《八佰》上映,票房最终超过30亿元,电影市场迎来了疫情后第一次爆发。《八佰》为了防止影院偷票房行为,规定年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城,需按上年实际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额,才能拿到播放秘钥,并且秘钥多次发放,此举被认为是电影业复工后一次大的行业变化。
久违的人群涌入影院,甚至一度爆满。董文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八佰》之前,很多人对电影院处于观望状态,但之后大家对进入电影院并不是那么害怕了。我们开业首日,第一位观众进来时,员工们夹道欢迎,感谢他的支持。”
疫情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单部影片票房面临缩水,发行方对档期变得更加看重。国庆档票房出现短暂爆发之后,11月票房很快遇冷,甚至月度票房回到了2013年同期票房水平。疫情下淡季票房受到巨大冲击,以往同期会有几部国外大片“压阵”,现在更多发行方将片子“捂”在怀里,不敢轻易上映。
但实际情况仍超出董文欣的预期。除了11月因电影投放导致票房惨淡以外,12月票房已达到2019年的八成以上。董文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票房面临的问题还是影片投放。复工之后,影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满足市场需求。”
鲁腾飞从业十几年,还未见过如此大的片荒。“过去三个大片把大盘一块炒起来,排片各占30%,留10%给一些小影片,有选择性,又有差异化,现在是选择太少,大盘就热不起来,热不起来就导致热度会下降得非常快。”
李言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票房档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淡季居多,2020年票房能达到200亿,是2019年的三分之一。但对于单体影院来说,大部分影院的票房可能无法达到2019年的四分之一。
但董文欣感觉,复工后的院线与过去并无不同,除了片源少、人手少,排片、运营、看片照旧,一切似乎都在回归正轨。
未来
复工伊始,一些影院不愿意开业,认为是“赔本赚吆喝”,董文欣劝说:“复工是为了争渠道。没有渠道,很多影片就无法放映,就不会有票房,就不会再有力量扩大再生产。”
7月29日,复工不到十天,董文欣在复工日记里表达了某种担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时代给甩掉。就像今天听到好莱坞缩短院线放映窗口期的新闻,虽然对线上放映有些抵触情绪,但也知道大势所趋。只希望在我退休前,院线放映还能存在。”
12月4日,全球最大的影视娱乐制作公司华纳宣布,2021年上映的17部电影,院线上映当天同步流媒体上线。华纳传媒负责人Jason Kilar表示,他们是为了顺应时势,认为2021年影院不会完全开放。
董文欣注意到,疫情之后,很多电影不再愿意投放宣发费用甚至放弃了宣发,转而与视频平台签订合同,在院线上一周后将片源放上视频平台。
“有几部片子真的很可惜,《春江水暖》《春潮》《大赢家》,片子的质量都挺好,可是都是直接卖给网站了,没有在院线上映的机会。”董文欣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董文欣细数过2020年观众观影的第一次:第一次隔排隔座,第一次不许吃喝,第一次中场休息,第一次全程戴口罩……“大家对喜剧片、爱情片或者情感爆发力比较强的电影更接受一些。”董文欣说,“哪怕是一些烂片,也能拿到一些不错的票房,感觉大家憋了好长时间,需要情感的宣泄,不太愿意看过于沉重的东西。”
鲁腾飞认为,疫情或许会为影院带来一些好的调整。“一些小影片可能不往院线挤了,尤其是过去一些‘影院一日游’的片子,这给了真正的院线电影机会。”鲁腾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谁说文艺片就不能在十一看呢,只要你片子够硬、够厉害就可以。”
李言鲁则认为,疫情使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了变化——短视频爆红,观众对长视频的忍耐度似乎降低了。“《神奇女侠》两个多小时,《紧急救援》也是两个多小时,大家会不会坐在电影院看一场这么长时间的电影?”
李言鲁偶尔会去放映厅转转,发现观影时刷手机的人变多了,电影似乎难以令观众保持高度的专注和亢奋了。
鲁腾飞坚信,电影院仍然具备天然的优势,并寄希望于2021年春节档:“(此次)都是不同类型的片子,不同类型给电影院的刺激是非常大的,只要春节档正常经营,恢复就属于无缝连接。”
董文欣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疫情改变了她对电影原有的态度。“以前并不是太关注整个行业的大环境,现在觉得从上到下都需要重新梳理和发展,否则我们好不容易复工了,得到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环境,还任由原来那样继续下去,经历了这么大变故后,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