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灏明这出独角戏,唱得太精彩了
万万没想到,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了国内综艺的介绍。
这档节目,正是前段时间热播的《青春在大地》。
几期看下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俞灏明那一出全程一个人演出的节目。
一段表演,几个配音,一个故事,就讲出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老百姓投资无门等社会现实问题。
说是俞灏明一个人,其实背景板上画有人群。
2D的线条和画外般的声音,将俞灏明诠释的人物,那种孤立无援、走投无路的感觉,重点突出。
画面一开始,舞台中央就出现一个巨大的椅子。
当众人说完“我们开个会”后,俞灏明就爬上了这个高高的椅子。
很艰难,但不得不。
这个过程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和后面的故事前因遥相呼应。
从俞灏明的台词中得知,大家之所以对他冷言冷语,根本原因是:餐厅开黄了。
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是,问题出现在餐厅的选址上。
但根据群众的说法,周围的饭店开得都挺好。
这就证明:选址不是根本原因,而是表象,甚至是自以为的原因。
紧接着,群众又说了:还不如把东西卖到他们那去!
从这句话可以得知,这些人是为餐厅提供原材料的。
而他们期望得到的回报,也随着餐厅效益不好、关门大吉,而付之东流。
有人说,俞灏明把大家坑惨了。
但问题是,在餐厅开门之前,不管是雄心壮志创业者还是“供应商”,都奔着财源滚滚去的。
没有人奔着赔本做买卖,也没有人奔着关门去开门。
短短几句话,就把坐在椅子上的俞灏明,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勾勒清楚。
他也向大家做出保证,会尽快还清大家的余款。
问题是:拿什么还?
就只能重新选址、重新开张、重新投入下一段回报周期。
但大家的态度也很明确:不给机会了。
也不是大家不给机会,这些人可能也实在拿不出第二个280万了——不管新一轮的结局,是亏,是赚。
随后,俞灏明开启了一段独白。
这里有一处很值得玩味:这个回乡创业的青年,是个大学生。
专业,是计算机。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和经济不太挂钩的专业。
其实从这里,已经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
有对应专业和能力的人,也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回老家帮助乡亲们脱贫,靠的也不仅仅是一腔热情。
妈妈问他,你值吗?
他觉得自己值。
但现实的成败和结果,并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值不值,就可以定论的。
初看之下,这个短短的节目在诉说创业失败。
进一步说,可能和人情、现实这些,也能挂上钩。
但深挖下去会发现,这不是谁的错,也不是谁势利。
其实是:能力和目标的匹配值。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跑去开餐厅。
餐饮行业看似门槛低,实则里面的弯弯绕很多,而且盈亏计算起来也很复杂
反过来说,那些给餐厅投资、提供原材料的人,也没想太多。
投资伴随着风险,世上也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勤劳朴实的人,看问题往往也直来直去。
所以这个节目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一个现实的同时,也反映了现实背后的隐患。
贫困的地方,需要年轻人回去出力。
但年轻人接触的世界大多成型,他们没有土生土长的经验,更多有的是空中楼阁的概念。
与此同时,很多贫困地区面对回来的人,都像看财神爷一样。
但没有人能保证,从大城市回来的人,就一定能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最后,还是衷心希望经济发展能平均起来。
所有勤劳朴实的人们,都能尽快过上好日子。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