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影评:打动我的到底是什么?
我勉强也算是在文创圈工作,出于职业的关系,我是带着挑剔的眼光看《金刚川》这部电影的。因为这部电影整体制作时间太短了。我很难相信,有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拿出一部让人满意的作品,当然就更不太相信能拿出优秀的作品了。
但这部电影让我看哭了。
让我感动的是志愿军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是志愿军那能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力。
我读过战线两边亲历者撰写的军史,知道那不是艺术夸张,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它如实展现出了志愿军那一往无前的斗志,和钢铁一般的意志力。
认真分析的话,这部短时间制作出来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题材选择上,这部电影选择的历史背景是金城战役。选得非常好。
金城战役是在李承晚破坏停战谈判的前提下,为了配合板门店谈判,对南朝鲜军发起的一场进攻战役。这场战役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其规模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并不算大,但却是一场有明确战略目标的战役。
正因为这场战役有鲜明的政治目的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作为一场进攻战役来讲,志愿军在战术上的弹性就不大。换句话说,就是志愿军要按照计划对特定目标展开攻势,还必须攻得上去、打得下来、守得稳当。在交战三年,双方各自已经熟悉对手的情况下,这对志愿军来说是一场考验。
如果说,长津湖战役考验了志愿军击败并歼灭部分敌人的能力,铁原阻击战考验了志愿军顶住敌人追击后撤重整的能力,上甘岭战役考验了志愿军抵御敌人进攻的能力。那金城战役考验的就是志愿军通过战役手段达到战略目的能力。
对于当下来说,选择这段历史为背景拍摄电影,无疑更有现实意义。
其次,从表达影片精神内核的角度看。优秀的题材表现起来往往难度更大。这实际上也是我在观影前最担心的地方:如果电影只是展现志愿军战士在炮火连天之下如何奋不顾身,那不仅无法跳出以往作品的窠臼,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落下“神剧”一类的恶名。
但影片却巧妙的通过反向展现,来超越了以往的作品。
片中有一部分是从美军侦察机飞行员角度讲述的,而正是这部分,让观众理解了为何志愿军能够成为传奇,能够彪炳史册。
我读抗美援朝历史,一直觉得仅仅用“武器先进”这个词来形容美军太单薄了,根本没有体现出志愿军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因为军队的战斗力绝不只是靠“武器先进”来衡量的。
中东石油富国那些买了几辆先进坦克、几架先进战斗机当玩具的公子哥军队,武器也很先进,但打败那样的部队恐怕没什么可吹的。毕竟连那边的游击队都能追着他们开抽。
现在的美军,仍然拥有最先进作战体系,可军舰开在海上能撞船,停在港口能着火。如果打败的是那样一支师老兵疲、士羸将骄的军队,也许也值得自豪,但那样的胜利绝对做不到像志愿军的胜利一样永垂青史,被称为立国之战。
当年我们打败的美军,不仅拥有远超我们的先进武器,背后还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制造、运输能力为基础。同时美国的军人同样凶悍顽强,其战斗力同样值得尊敬。正因为志愿军打败的是那样一支强悍的对手,他们才能称得上是地表最强,称得上是奇迹般的部队。
在影片的那个段落中,敌人侦察机飞行员清楚地理解桥对战役进程的意义,现实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同时他们也是坚强的斗士。
正是因为如实地重现了敌人的强大,志愿军的可敬可爱、可歌可泣才刻画得更有力,更鲜明。
而当影片最后,看到大部队成功跨越金刚川前往战场,看到那座桥,看到美军侦察机飞行员感叹继续进攻已经没有意义时。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坐在电影院里,忘了周围还有那么多观众,热泪夺眶而出——尽管敌人那么强大,尽管敌人中也有那样的斗士,但这场比拼终归是我们赢了。我们胜在了志愿军无与伦比的意志力上。
这是影片所展现的,也是影片所应当展现的。就在那一刻,影片将这个精神内核诠释得淋漓尽致。
当然,影片中还有很多亮点,比如吴京、张译两位之间出色的对手戏,比如志愿军班长和话务员之间心有灵犀,却尚未开始就匆匆结束的爱情。这些细节都为这部本来就优秀的作品增色不少。
有位著名导演曾经对我说过,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只有当一部电影经受了观众检验,创作者才能意识到哪些地方还能做得更好。我不能说这部电影已经尽善尽美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军迷,我能从片中的一些队列、战术动作看到瑕疵。但这不是历史记录片,更不是军事教学片。作为一部制作周期如此短的电影,那些瑕疵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最后,做一个我个人的预测:我估计,这部电影的票房很可能超越前段时间上映的,占尽天时地利的《八佰》。
《金刚川》点映现场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