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于正郭敬明,道歉还有用吗?|荔枝时评
12月22日深夜,编剧宋方金在微博公布第二批联名抵制于正、郭敬明的从业者名单,第二批一共有45人签名,加上此前公布的111人,目前已有156人发声。“同气连枝,同声相应”,宋方金用这八个字,进一步表达态度。
第二批名单的出现,意味着抵制于正、郭敬明的声浪,再一次推高,并很有可能形成连续抵制。数据显示,中国共有专业编剧14万名,加入编剧协会等行业组织的编剧约有数千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加入抵制队伍的人数越多,越会给业界带来更大的影响。
图片来源:宋方金微博
回看联名公开信,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表达了诉求:网络平台与电视综艺邀请有抄袭经历的于正、郭敬明当嘉宾,并持续炒作,这种“审丑”行为不该再继续;抄袭者成为导师,贩卖“成功学”,是青少年的坏榜样;二人从未对抄袭行为道过歉。
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整体上构成抄袭,判决郭敬明与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此外,还要求郭敬明与出版社在15日内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道歉。
2014年4月28日,琼瑶起诉于正侵权。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的改编权,于正被要求向琼瑶公开赔礼道歉,五家被告共计赔偿500万元。只是,被判侵权的于正迟迟不向琼瑶道歉。2018年5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法制日报》刊登案件内容作为公告。之后,该公告费用33.6万元全数由于正承担。他将钱交付,意味着这一起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已全部执行完毕。
郭敬明与于正在案件审理完结后,只赔偿,从未公开道歉。而我们按照联名信的诉求逻辑,反过来看:如果于正、郭敬明在法院判决抄袭成立之后第一时间赔礼道歉,且能够用原创内容“修补”往日缺憾,则公众就有可能接受他们成为“榜样”。归根结底,没有道歉,才是于正、郭敬明在时隔多年被再次“追问”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无力反驳的缘由。
郭敬明从未对抄袭进行正面回应,唯一的一次侧面回应,也将抄袭被法院判决称之为“一段经历”。而于正在上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过去,然后我不对我的过去做任何解释”,这一观点也遭到许多网友批评。“经历”也好,“过去”也好,不道歉不解释,本质都是不敢面对。
抄袭丑闻发生之后,于正、郭敬明的路非但没有收窄,反而有越走越宽的态势,这大概就是不道歉的“好处”。
道歉并不意味着人格的破产,而是“知错就改”的品质体现。有人疑惑,道歉这么简单的事情,只要态度真诚、措辞得当,几句话就说完了,为什么于正、郭敬明不愿意?二人一直“金口难开”,恐怕还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担心道歉的话一说出口,资本与平台便会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借口,对他们关上大门。
逐利的资本与平台,既然能够做到顶着压力启用抄袭者,自然也会在压力之下放弃抄袭者。不道歉,是于正、郭敬明用于和各方博弈的一种“武器”,只要不道歉还有用,他们自然不会说出口。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不道歉就难以在业内生存下去”的环境,想必他们的那句“对不起”,早就脱口而出了。
目前还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三批签名名单的出现,但这次联署签名,已经渐渐形成了“不道歉就难以在业内生存下去”的舆论环境。随着事件的发酵,投资者与平台在与于正、郭敬明合作时,自然会将抵制因素考虑进去,当这种抵制因素构成了足够大的投资风险,通过参加综艺、作品播出再次达到名声峰值的于正、郭敬明,会迎来下行的压力。此时此刻,或是对过去做出解释的一个好时机。
“抄袭”这个污点,不擦干净,会跟随一生。即使作品再多,人气再旺,“疙瘩”一直都在。解释清楚,真诚道歉,才可能重新得到别人尊重,一切才能真正重新开始。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