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佳身上的戾气,已经超过了才气
金世佳最近一次采访,引发不少争议。
采访金世佳的记者说,自己朋友圈每天发三条起,金世佳直接说「如果你是我朋友,我就可能要把你屏蔽了」。
很耿直了是吧?金世佳还要再解释一下,再碾压你一波。
金世佳说:“可能你从来不发朋友圈,突然发了一条关于珍珠奶茶的,OK,我就知道她出门喝了一杯珍珠奶茶,但如果一天发三遍都是珍珠奶茶,那我当然就不想看你喝珍珠奶茶了。”
看完这段,感觉奶茶都有罪。
接下来,还有金世佳版·灵魂三连问:“如果你真的有感而发,分享一个事,我当然也很愿意和你去分享,那你出门只喝杯珍珠奶茶,那我就会想说关我什么事?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是不是想看到你的日常?”
有点复杂,大娱总结一下就是——喝奶茶这种「低级」的日常活动,就不要分享来浪费时间了。
朋友圈发什么、发和不发,本来都是个人的选择,这段话对于喜欢发朋友圈分享的人,是一种冒犯。
这段话后来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疯转、引发热议,自然有说金世佳耿直、有个性、不虚伪、不掩饰的,也有不少像大娱这种被气得想挠人的。
敢说话是一回事,但乱说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复盘金世佳那场访谈,金世佳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桀骜不驯样儿,才更像个笑话。
当谈到如今「微博成为流量明星的工具」的时候,金世佳称流量大于演技不是一个好势头(大娱认可这句),但说人家流量明星什么都不会是不是就有点过了?
还说流量明星「抢」了男一号、女一号、努力认真的演员的机会,是不是也略偏颇了?
金世佳就是一个习惯把事情绝对化的人。
比如,谈到「努力」,金世佳就说努力都是骗人的,真正努力的人是不会觉得自己在努力的,那些把努力挂在嘴边的人恰好是因为还不够努力。
这一棍子,不知道又打死多少人。
对自己的粉丝,金世佳倒是也没手软。
当聊到很多观众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爱情公寓》里的陆展博时,金世佳说自己一直在往前走,而如果观众还停留在那个时期,这些观众就太浅薄了。
不知道这次 ,又有多少人会被冒犯到。
金世佳的艺术造诣咱先不说,但单就「聊天」这个事儿来说,都太过于“耿直”了。
比如记者问他,对「红不红这件事」是否在意?
金世佳不正面回答问题,反而回怼:“我在意有用吗?什么叫红?”
所以,你到底在意还是不在意呢?看这语气,好像有点在意哈?
比如记者问他,为什么在有想法时会习惯性把它写下来(其实就是给他一个卖文艺人设的平台)?
金世佳依旧不正面回答,结果开始攻击拿视频记录的人了……就说那些「自拍」「录短视频」是一种「傻呵呵」「闲的」的行为。
而自己是写下来的,仿佛格外的高尚。
比如记者跟他谈剧本,他跟你聊哲学……
绕来绕去,其实也没太听懂他到底要说啥……
反正自从和《爱情公寓》剧组割裂以后,我们在镜头前看到的金世佳一直是艺术家的范儿。
艺术家的作品没看到,艺术家的脾气见长。
每逢采访,金世佳都在奋力地撕去观众心中「阳光大男孩」的标签,似乎总是在说「我现在很成熟,思想很深刻,已经不是你们原来认识的金世佳了」。
但是细品金世佳的访谈内容,他看似什么都不在乎,但又包含着野心勃勃;看似超然于现实的心态下,又充满着对现实的不满——两种强烈的情绪相碰撞,反而产生了强大的戾气。
而且,金世佳身上的戾气,已远远超过了他的才气。
金世佳努着劲儿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演员」,但事实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事业推向真正的新高度。
从娱乐圈的大环境看,金世佳确实是孤独又疏离的。
在明星们争抢着影视综艺资源、拼命刷数据做营销之际,他佛系工作,只演自己喜欢的戏,曾经在刚当上男主角以后就一口气推掉了16个剧本,也曾经因为没碰到合适的剧本长达两年不拍戏,也没有收入。
你可以说这是对艺术的坚持,但没钱赚就怪风气不好?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每天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开心就做、不开心就不做?
作为曾经红过的演员,其实已经有更好的起点和选择,还不满足?
采访中,记者曾问金世佳「有没有在微博搜索过自己的名字」,被他嘲讽:“现在还有人做这种事吗?”
所以,搜自己的名字很丢人吗?他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去做的事,就一定是low的?
在众艺人利用见面会巩固粉丝基础的时候,金世佳直接拒绝本来还在上课,却赶来给他应援的粉丝。
粉丝给他举板子应援,他直接说“我不需要”。
粉丝的满腔热血,大概也被这句不需要浇灭了吧。好在金世佳最后也找补了一下,对粉丝说:“我需要你们好好回去上课,把你们的生活过好。毫无底线地喜欢和支持对双方而言都是两败俱伤的事情,无论你做什么,先把你的生活过好。”
对于合作过的人,金世佳似乎也不太友好。
金世佳因为剧本中有关专业知识的台词含糊不清而与编剧理论,并且在拍完戏后删掉了编剧的微信。
这是活多久也不见的节奏……
当下娱乐圈的某些规则的确畸形,于是金世佳就对整个圈子产生了自发的抵抗……
电视剧拍得越来越浮皮潦草,那就转头去拍电影;电影行业也深受流量冲击,那就转头去拍话剧……反正常年周转,金世佳终于把名气和热度都折腾没了。
其实原本身高189、颜值上等、做事认真的金世佳,稍加演技把持就算不红成顶流,怎么说也不会落到无戏可拍的境地。
但是金世佳显然看不上这种「拿拍戏当营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他要的是达到艺术的高度,凭借出色的表演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眼中「真正的演员」。
所以,艺术家是不用吃饭还是怎么着?
金世佳不仅是有一身傲骨的,他更凸显的,是一身的傲气。
「站在悬崖上面俯瞰芸芸众生,你们都不懂我在做什么」——这是金世佳对自己曾经心态的描述,放到现在,好像也很确切。
金世佳总是在以睥睨的视角观察着影视行业,于是金世佳才会认为当年拍摄《爱情公寓》,是一段「嗤之以鼻」的经历。
把首次担任男主角的《美人制造》,看作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在王传君凭借《我不是药神》火了以后,金世佳在微博对好友隔空喊话。
表面是在祝贺,但金世佳怎么说的呢?他说「2015年,演员最重要的是有羞耻心,不能什么戏都拍,什么面都露,什么热度都蹭」,好像王传君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的点拨?
「孤傲的艺术家」似乎是金世佳很向往的状态,但这种坚持也让他变得更加格格不入,更加孤独。尤其加上缺乏足够的包容度,金世佳艺术家的形象还没等立住,愤青的形象倒是足够鲜明了。
从金世佳的言语间能够直观感受到,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立足于娱乐圈之上的演员」,或者说是「艺术工作者」。
同时,金世佳对自己的要求是高于一般演员或者明星的,尤其在他刚入行的阶段,艺术和意义就是他追寻的终极目标。
可惜的是,虽然金世佳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对表演事业的敬畏与投入,可他每次出现在大众视线前,不是被批评表演痕迹过重、用力过猛,就是被指责拿腔拿调、矫揉造作。
客观来讲,金世佳不是没有演技。至少他在喜剧、偶像剧、年代剧等众多领域内都没有强烈的出戏感。
至少在《一个勺子》中,没有几句台词的金世佳,能够以肢体语言完美塑造一个「傻子」形象,让以严格著称的前辈陈建斌对他赞不绝口。
至少在话剧《狂飙》中,金世佳能够全情投入到舞台中,近乎完美地诠释了「田汉」的一生,达到了震撼的效果,被导演田沁鑫认可。
至少华语电影天后周迅在结识金世佳后,会不自觉地把他推荐给熟悉的剧组,并给他一句「你很好」的评价。
但是他的演技还远远不足以支撑他的傲气,也未及他给自己的定位,甚至都无法单从业务角度把他和普通演员区分出来。
也许正是因为金世佳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只会演戏的演员,好奇心促使人们把焦点全部放在了他的演技上,大家想要了解他到底演得多好才如此心高气傲。
然而当聚光灯全部笼罩在金世佳一个人时,他演技上的缺点也就都完完全全地暴露了出来。
10年前《爱情公寓》中帮金世佳打开知名度的「陆展博」,被网友评价为「生硬浮夸、搞笑刻意」,是全剧中最不自然的角色。
而10年后《河神2》中接替李现的「郭得友」,也被部分观众认为「眼神涣散、略显油腻」,消磨掉了上一部积攒的观众缘。
即便在为数不多可以狂吹金世佳演技的电影《一个勺子》中,出彩的也是狂揽几个大奖的陈建斌而不是金世佳。
到了真正比拼演技的综艺《我就是演员》中,金世佳的声音、动作、表情都分分钟尬出了天际,该表演片段堪称「看了很久,但并不知道他在表演什么」系列。
在表演后,金世佳跟评委讲述了很多表演方法理论,有网友称之为「演的还没有说的好」。
自从金世佳起「艺术家」范儿以来,他塑造的角色都莫名其妙自带一种故作深沉的感觉,虽然不出戏但也不是很自然。
而且不论什么情节、什么剧情背景,金世佳总是会透露出一种「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演技」的气质,一开始还会觉得不明觉厉,看多才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演员」这个名词解放了金世佳,让他不再费尽心思想着如何讨好粉丝、增加人气,可以潜心研究表演,但是反过来也束缚了金世佳,他不甘于自己的演技还没有获得业内外人士的认可,总是急于证明演技。
金世佳的方向是确定的,路子也是清晰的,就是对自我的评价以及设定的目标过高,又不愿在能力范围内逐步磨练演技,急着逼迫自己脱离地气往神级标准打造。
低水平作品看不上,高水平作品拿不出来,金世佳留在中间的位置不高不低,自然给观众留下了眼高手低以及没有进步的尴尬印象。
金世佳热爱表演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他不会在游泳运动员生涯还算顺利的情况下执意改学表演,甚至顶着因个子太高被拒绝的压力哭着央求表演班老师接受他。
也不会在上戏毕业后有工作机会的基础上转头去日本留学,不但艰难地学习日语,还得靠刷盘子、洗碗、当酒保维持经济状况,没钱的时候以一天喝三顿矿泉水忍耐饥饿。
更不会放下姿态、豁出脸面忍受日本表演老师的攻击与谩骂,强忍着委屈就为了能以第一男主角的身份登上话剧舞台。
既然已经做好了头也不回追求艺术的打算,为什么不能再耐心地磨练一下演技,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提高定位呢?
真正的演员不需要用华丽的表演理论武装自己,也不需要与名利完全划清界限来封闭自己,只要正常地在镜头前演戏,演技的分量自然在观众心中就有了分量。
所以真心想劝劝金世佳,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达到自己和观众心中的预期,话不用说的那么早,作品交上来就可以了。
金世佳,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些拧巴、偏执的人。
在他的认知里,仿佛非黑即白的事物居多,他看待事物的眼光好像习惯性的是二元对立的状态,但是有很多事情的确存在中间地带或者可融合的可能,由此产生的强大张力反而让金世佳备受苦恼。
然而吃饭、赚钱并不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
如果一直拧巴下去,只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处于长阶段的困惑之中,而同时又让观众觉得装腔作势、自恃清高,根本就是心口不一。
别的不说,单看金世佳从艺以来的片单,这迷幻的选剧本和惨烈的豆瓣评分实在难以让人相信他是自己口中的那个样子。
蔡康永曾问过金世佳:“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活到这个岁数,我有很多朋友都是艺术家,他们做东西都特好,但都死了,他们都跟你一样,都是与世界为敌,说我要做卡夫卡,你想这样吗?”
金世佳想了想,自己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好在现在的金世佳已经想通了,不那么较真了,不再那么纠结艺术与面包的选择了,只是态度上显得比较勉强,似乎有一种无奈。
又比如雅与俗。郭德纲曾说在一段时间内都很厌恶雅、俗这两个字,因为有太多人将它们截然对立,纷争太多,他要做的是雅俗共赏。
金世佳就是一个喜欢把雅俗分得很清的人。在他的眼中,影视作品不是高雅就是低俗,没有一个可以让他平静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过渡地带,并且他自己偏偏要执意追求高雅。
所以当蔡康永起初找金世佳来与小S搭档演《吃吃的爱》的时候,他才会拒绝:“这种生活戏很简单,随便一个演员就能演好,我不红,也没什么人气,我不想做这些五光十色又没意思的事情。”
其实说白了,还是看不上。
后来他终于被蔡康永说服,接受了自己出演接地气的作品,也接受了为片酬而出演一些自己并不是那么看得上的作品,他把这种心态转变称之为「peace」,不过在我们看来好像只是一种屈膝就尊的无奈。
所以金世佳雅俗分明的价值观并没有变,只是客观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让他扪心自问,他未见得能瞧得上现在的自己。
说实话,以观众的视角旁观金世佳,他的纠结点似乎已经偏了,他并不需要给自己上这么多枷锁、贴这么多标签,也不需要刻意地向外人澄清什么,因为观众关注的只是你能否演好一部戏而已。
无论名利与否还是雅俗与否,有突出的演技和过人的表演就完全能够征服观众,也能顺便征服他内心的自己,这都是真正的演员。
就像在偶像剧中磨练演技的杨紫,新剧开播亲自找明星好友宣传,热度、流量都上来了,也不会有人否定杨紫「演员」的身份。
就像周星驰在一众无厘头喜剧中有着出色的表演,即便剧本本身的评价好坏参半,但也不影响他在观众心中「喜剧之王」的形象。
或者就像金世佳自己,今年在热播剧《二十不惑》把周寻这样一个性格立体的人物演活了,也不会因为出演了一部偶像剧或者生活剧就降低他在观众心目中的水准。
而金世佳在看似讳莫如深的《催眠大师》中表演地再用力,变化莫测的神态、情绪也无法引起观众共鸣,演出来的东西照样是不知所云。
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金世佳在意的应该是业务能力啊,名利与雅俗的选择并不能带来成就感,只有表演能力才能带他进入自己与观众双重认可的境界。
「一诚可以抵万恶」,这是金世佳主演的话剧《狂飙》中的经典台词,也是他的人生格言。
现在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金世佳倒是确实做到了诚实,他把他想表达的全部都说了出来,把最真实的自己也都展现给了观众,有时还不假思索地抛出了自己所有的价值观。
但是由于他没能完全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他说的话和他正在做的事反而没那么贴合,建议金世佳要么找到一块起码让自己舒适的地带,理清一条自己所能认同的为人处世逻辑;
要么变得通达一些,没必要刻意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与愤世嫉俗,免得输出让人尴尬的言论。
收一收戾气,再沉淀心思提升演技,路人缘上来了,金世佳苦苦追求的自我没准也就达到了。
鲁迅凭借自己的能力才在旧社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金世佳也得凭借真材实料才能在娱乐圈中发出令人醍醐灌顶的呐喊啊。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