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乘风破浪,是无数次的自我塑造
韩松落
《乘风破浪的姐姐》虽然结束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热门话题。不过我常常想起和《姐姐》同时登场的谈话节目《定义》,这个节目由易立竞主持,专门访谈《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各位姐姐,其中有好几期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对张含韵的访谈。
在那期节目里,张含韵说:“30岁之前,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美好是天生的,是父母给的,是老天爷给的。但是30岁之后,我发现我成了另外一个自己,是因为现在的我,是我一手创造的。青春一定很美,但是自己创造的自己,当然更美。”张含韵的确可以说,现在的她,是她自己一手创造的。2004年,15岁那年,她参加第一届《超级女声》,获得成都唱区亚军、全国总决赛季军,进入演艺圈,随后迅速推出个人专辑《我很张含韵》,《酸酸甜甜就是我》唱遍全国。
但与此同时,人们对15岁少女站上名利巅峰感到不满,各种谣言袭来,各种传闻纷纷落地。她的唱功被人诟病,她的不善应对,被视为耍大牌,而她签约的公司经营不善,失去了替她修复形象的能力。有5年时间,她陷于沉寂,但5年后,她终于凭借一个个小角色,以及综艺节目《百变大咖秀》中的亮相,一点点走出来。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她的声音表现力,她的演技,曾经被当做她演艺生涯的最大障碍,但她复出时,凭借的恰恰是强大的声音表现力。她模仿梅艳芳告别演唱会上的《夕阳之歌》,能唱出沧桑感;她唱齐秦的《夜夜夜夜》,荡气回肠;《声临其境》里,她给《夏洛特烦恼》里的马丽配音,一口东北话非常纯熟;她在古装戏里演配角,却比主角更引人注目。
尤其难得的是,她出道时,只有15岁,还没有念大学,没有经历过人际关系的磨练,常常念错字白字,为人处世的细节也被人拿出来说事。但多年后,她补上了这一课。她就是在众目睽睽下偷天换日的,她当然可以在多年以后,笃定地说一句,“现在的我,是我一手创造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其他几位“姐姐”,也都可以说,“我是我一手创造的。”比如宁静,学美术出身,在华语电影的黄金时代,凭借几部口碑之作一举成名。但没想到,接下来,华语电影进入消沉期,她因为个人生活而成为众矢之的,也是凭借综艺节目和新的作品,又一次站在了名利场的中心。
再比如伊能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凭借偶像组合出道,出演侯孝贤电影,出演电影大师彼得·格林纳威的《八又二分之一女人》,出书十几本,却没想到,兜头就遇上华语流行乐的冰河期,自己又因为离婚引发了敌意。她却仅仅抓住社交媒体时代,用写微博的方式,一点一点呈现了新的自己;又凭借综艺节目,以及和秦昊的婚姻,让人们又一次接受了自己。
人只要一落地,就会有成长的第一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可以是年龄优势,是荷尔蒙,也可以是家世、才艺,这都是自我塑造能力的核心。但第一推动力终究会变弱乃至消失,每个人都要在第一推动力慢慢消失之前,拥有自我塑造的能力,才能找到新动力。幕后推手、资本、创作班底,都会变,只有自我塑造的能力,总会属于你。什么是自我塑造能力?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以及如何要到。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需要这种能力,知道自己需要这个能力的人,往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完成锻造。让“姐姐”们持续走下去,持续发光的,是她们自我塑造的能力,和她们争取到的自我塑造的权利。能力带来权利,权利强化能力,两者互相作用。每一个年过三十,依然没有退回到生活的角落里的人,都是自我创造者、自我塑造者。
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姐姐”,曾经是女孩,曾经是妹妹,只有无数次的自我创造和塑造,让她们成了“姐姐”。所以,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她们不断塑造自己,顺便也塑造了世界。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