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拍电影,你敢吗?
想象一下,一个导演用12年时间来拍一部片子,让角色和演员同步成长,甚至连剧本都只有个大概,没有详细的剧情。每年暑假,找几个主演聊聊近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构思一点,拍一点,12年里其实总共只拍了39天。你能相信吗?片子已经出来了,叫做《少年时代》,甫一推出,便占据最新一期豆瓣口碑榜首位。高分并非从天而降,光是导演创意性的拍摄构想,就已经值回这个分数了。
有人可能已经想到,如此大胆运用时间维度的天才导演就是理查德·林克莱特,他曾用另外二十年导演了“爱在”系列。cool,我们终于有机会再次跟随林克莱特感受时间的力量了。
《少年时代》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花了12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它仔细描画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可以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岁月流逝的痕迹。为了不打扰主演埃拉·科尔特兰的正常生活,拍摄均在他暑假期间的简短时间内完成,有趣的是,这12年来原设定的剧本会随着主人公的心理做出微调。
文/张哲
薛定谔的猫vs巴甫洛夫的狗
这不是纪录片,也没有起承转合的剧情,无非是些日常的家庭琐事,虚虚实实之间,充盈着一种饱满真实的力量。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那个柔软的毛茸茸的小男孩梅森,长成纤瘦敏感的少年,又长成内敛沉默的大学生,从斯嘉丽·约翰逊活活长成伊桑·霍克,短短三小时的观影体验,让人仿佛经历了半辈子。
不得不说,年幼的埃拉·科尔特兰与斯嘉丽·约翰逊有几分神似
不得不又说,长大后的埃拉·科尔特兰更像伊桑·霍克
这也近似于纪录片。纪录片究竟应该多大程度介入拍摄对象的生活,这个经典之问也同样存在于剧情片《少年时代》里。12年里,演员有多大程度上被这部进行中的电影所影响?主演埃拉·科尔特兰本人如今和片中扮演的梅森一样,对摄影艺术极感兴趣,是否拜这部电影所赐呢?人生两个字,本来应该如同薛定谔的猫一样一切未知;却因为半路杀出的闯入者,以电影的名义,将它变成巴甫洛夫的狗。
不见棺材不杀青
举一个相近的例子。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起就开始拍摄纪录片《人生七年》,采访了英国不同阶层、种族和性别的14个孩子。此后每隔七年,他都会重新采访这些成长起来的孩子,倾听他们的困扰与梦想。这个七年来一次的剧组以旁观为宗旨,会不会无意间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在他们七岁的时候,他们大都毫无顾忌地说,这样的访谈很蠢,毫无意义,浪费时间。可是当他们成年以后,有人改变了想法。在英国,这14个拍摄对象多少也有些知名度,相当于小明星。漫长的人生里,会不会有人在计算着下一次拍摄的时间,为了这个拍摄而作出一些不一样的选择?如果是这样,这一系列电影究竟是在记录时间的魔力,还是在影响它?
不管怎样,迈克尔·艾普特坏透了!在这个至今尚未结束的系列里,他常常把某个人的访谈和此人7年前、14年前……甚至半个世纪前说过的话剪接在一起,以此突出呼应,或者是反差。看到那个最乐观开朗的孩子长大后变得郁郁寡欢的那一刻,我承认,我觉得很残酷。
更残酷的是,将来这14个人逐一离世呢?又或者在此之前,导演先一步离世呢?这个系列要如何收尾?
残酷的到底是什么,是迈克尔·艾普特吗?是电影这个载体吗?还是,时间本身?
电影《四百击》主角
人戏不分,我不是程蝶衣
法国的特吕弗也干过类似的事儿。这个新浪潮的闯将,一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四百击》,可知道《四百击》还有四部续篇的人却不多。《四百击》里那个明眸皓齿的13岁圆脸小男孩安托万后来长大了,在他17岁、23岁、25岁时,分别经历了初恋、暧昧、婚姻的阶段,最后在30多岁时和妻子离婚,却又回想起当年爱恨纠缠的一幕幕。
扮演安托万对于让-皮埃尔·利奥德来说,很难分辨是幸运抑或不幸。《四百击》太成功了,人们认定了他就是安托万。此后的很多年里,无论他不遗余力地吹响激进左翼的号角,还是跳出演员身份一次次执起导筒,who cares?你不就是安托万吗?
《少年时代》剧照
结婚生子,混吃等死?
在接近结尾处,梅森要去上大学了,母亲却突然崩溃哭泣。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系列标志性的里程碑:结婚,生子,离婚,教育孩子长大,送他们上大学……然后呢?然后就是等着自己的葬礼。
我们的人生真的这么无望吗?也许还有另一种答案。影片的最后,梅森和新认识的女孩聊天,他们聊到一群六到八岁的孩子,认为这个年龄无所畏惧,不怕尴尬。这在无形中构成一个循环,你看见梅森说着这样的话,脑海中却想象他的脸变回两个多小时前那六岁的样子,那一年,他随母亲搬离旧居,临走前把门框上自己的身高标记仔细抹去。成长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事情。
“爱在”三部曲系列
《少年故事》的另一版结局
影片戛然而止,毕竟这是boyhood。那么上大学之后呢,梅森会有怎样的故事?玩笑之间,理查德·林克莱特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四年之后,梅森大学毕业,也许会在欧洲的列车上遇到一个女孩。那一幕,我们都在1995年看过。
“爱在”三部曲。也是七年出一部,前后14年,那又是另一种循环。这个系列太深入人心了,简直是所有初级文艺狗的必舔教材,以至于我们再看到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都会像被洗脑了一般觉得他们是天生一对;以至于伊桑在《少年时代》里出演梅森的父亲时,我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梅森的母亲不让朱莉来演?
把所有这些钉入我们心里的,大概就是时间的力量。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