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而复杂:他们才是最佳银幕couple
最近朋友圈热议的韩国电影《担保》,乍一看只是一部略显普通的韩国温情电影,主要讲述了高利贷债主斗石与债务人的女儿承怡之间的羁绊故事,故事本身是常见的韩国煽情流再加上一点点轻悬疑要素,不过制作精良成熟,值得一看。
此电影能够获得好评的原因跟大叔与萝莉的组合有很大关联,今天我想与诸君共同探讨,到底是什么让这种“大叔×萝莉”的套路,如此流行?
WARING:
这个主题我非常喜欢,甚至有过一定的研究,所以先与各位读者约法三章:
0.我们绝不支持恋童癖或未成年性行为,这是我们及社会的共识和底线。
1.本文中的一切观点将以电影作品或电影艺术本身出发,尽可能不涉及任何道德判断。
2.阅读本文时请尽可能摒弃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盖因这个命题确乎幽微难明,但又充满意趣。
3.本文中可能会提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有的并不好看;当然如果诸君看了,也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想法。
闲言少叙,让我们开始。
观众眼中的“大叔×萝莉”
我相信,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说有70%的读者第一反应是《杀手里昂》,剩下的29%则多半是《狩猎》、《洛丽塔》或是经典游戏《THE LAST OF US》(译作《最后生还者》或《美国末日》,简称《TLOU》)。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实:这些影片中的“大叔”和“萝莉”们,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甚至他们之间与彼此的关系也不尽相同,但是却都给观众以类似的感受;与此同时,另一些影片中虽然同样出现了年长男性和年幼女性的组合,却并没有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大叔×萝莉”意象,这足以说明,这样的组合除了表面的年龄差之外,另有特殊之处。
我稍稍研究了一下,发现他们往往满足两大特点:
1.他们的关系往往存在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让他们天然的占据了观众视野中的主要位置;
2.他们的感情属于一种特殊的“叔萝情”,何谓“叔萝情”呢?这一点将在后文提到。
例如几乎斩获同时期所有“最佳游戏”与“最佳剧情”的经典作品《THE LAST OF US》,多年前痛失爱女后成为冷血“社会人”的乔尔,身世成谜并背负大麻烦的艾莉,他们互相不知道对方目的如何,却必须一同在危机四伏的后启示录废墟中活下去——完全就是各种叔萝搭配的典型。
那么,这种共性是偶然吗?
剧本家眼中的“大叔×萝莉”
不,这显然不是偶然的。
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一书中深刻的揭示了故事的原理,此书也被剧本家们奉为圣经。
麦基深刻的指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的要点,就是“不平衡”,“不平衡”驱动情节,“不平衡”构建冲突,“不平衡”赋予整个故事以内在的动力。
而上述的两点共性正是为了这种“不平衡”的构建服务的。
从角色的设置上来看,男-女,强大-弱小,复杂-单纯,种种对偶的关系,为故事提供了天然的强对比度。
进一步的,反差如此鲜明的两个角色,他们自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行为与情感反馈路径,这就为情节中的矛盾构建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随着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逐渐与角色构建情感纽带,而角色亦在不断的冲突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联系,剧本的张力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这也是“大叔×萝莉”的组合要么感人至深,要么狗血淋头的原因。
例如《午夜守门人》中的党卫军军官与犹太少女,一方曾是残暴者的代言人、位高权重者;另一方面则是本应带着仇恨却完全无法反抗的弱女子——然而,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美好——只是最后的最后,人们不禁还是会问,会思考:爱情,真的是这样的吗?这样,剧情的感染力和影片的解读余地就变得愈发广阔、耐人寻味,剧本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但,这仅仅只是剧本家的“诡计”吗?
心理学家眼中的“大叔×萝莉”
诚然,“大叔×萝莉”的组合的确是剧本家有意设置,但主流剧作的原则之一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构建这一组合“不平衡”的魔力的,恰恰是我们的现实。要理解这一点,不得不提到大家耳熟能详的两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荣格。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有关于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即“弑父情结”;荣格则是人格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并且将分析心理学系统化了,他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与前者一并提出了有关于女孩的“伊拉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认为,小女孩(即我们常说的“萝莉”)往往仰赖与父亲的保护而生存,因此常会产生进一步“占有”父亲的爱来保护自己的本能。
但是,这仅仅适用于通常状态。在“大叔×萝莉”类型电影中,两位主人翁却往往处于非常状态:如危险的旅途,或生活的剧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本应无条件提供保护的“父亲”生态位,被不稳定的“大叔”代替;而本应处于安全状态下的“女孩”,则不得不进化出一定的危险性,具备了“男孩”的特征。
这恰恰符合“弑父情结”的诞生条件——孩子因父亲更加强大有力,而下意识的模仿父亲;但又希望与父亲争夺母亲的爱(在这影片中当然也可以理所当然的表现为其他目标),所以又对父亲抱有攻击性。
当“恋父”与“弑父”这两种显然不同的情态构建同时成立,则故事中的“萝莉”当然会理所当然的诞生一种无法被归类的情感,即前文谈到的“叔萝情”。
需要指出,这种情感是相当罕见的,但并非应该斥之为“畸形”或“病态”的。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情感的诞生极度微妙,因此“亲情爱情友情”的分野本就是粗糙的,而人类却因为处在社会中而不得不对感情进行分类与规训。
因此当“萝莉”发现习以为常的分类无法适用于”叔萝情“,则当然会同时感受到危险、浪漫;相应的“大叔”生态位亦如是,在面对“萝莉”的感情时,自身的情绪也会在“父亲”与“恋人”中摇摆,即会由小女孩的单纯感到温馨和慰藉,也可能因为这种美好的朝夕相伴而诞生占有欲,成为“生命之光,欲望之火”。最终获得怎样的结局,则取决于整个故事的背景了。
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极具代表性的《杀手里昂》,里昂是一位杀手,也是玛蒂尔达的庇护者;玛蒂尔达将里昂视作唯一的生存与情感依靠,但仍然并不完全信任里昂。他们很显然既不是父女亲情,也不能说是典型的爱情,而是彼此世界中独一无二的情感羁绊。也正因如此,作品唯有以里昂的死来升华这种感情,以避免它在纷乱的世界中坠落。
有趣的是,弗洛伊德与荣格曾经长期的合作过,二人相差19岁,据传其间“感情亦师亦友亦父子”,而最终因观点不合而分道扬镳。这两位心理学泰斗之间的微妙感情,只能留待后人猜测了。
其实,我本人也在生活中接触或者了解到过许许多多真正的“叔萝关系”,他们的年龄差有大有小,互相之间的相处模式也有不同,这些真实的“叔萝情”结果如何,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毕竟,生活往往比电影更加精彩。
?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