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影视 > 中国电影工业化任重道远

中国电影工业化任重道远

查看:665 / 更新:2022-02-10 13:27

中国电影工业化任重道远

  2019年春节期间,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横空出世之姿占据各大影院,实现口碑票房双赢。这一年因此被许多影迷认定为是中国科幻元年,中国科幻类电影也从此有了“叫得响”的作品。

  如果说故事内核所表达的“集体主义英雄观”是《流浪地球》反好莱坞套路的中国化表达,那么,其拍摄形式则可以称得上是向好莱坞“工业化”靠近的过程,也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次集中表达。

  作为电影工业王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科幻电影是电影艺术、技术和商业的极致结合。引爆国内科幻电影话题的《流浪地球》不仅聚焦了更多关于中国科幻片的关注,也引发了学界、业界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广泛讨论。

  与普通电影不同,科幻电影承载的是当前人类对前沿科技边界以外的合理想象。一部好的科幻电影绝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基于科学逻辑之上的艺术创作,而要将这种创作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和表达,本质上也是一个将想象嵌入现实世界框架的过程,更需要全方位的统筹和精细化的组织。

  因此,在科幻片中电影工业化的诉求更为强烈。因为这样全方位的统筹需要标准合理的项目管理与专业完善的后期支持,才能将一些看似天马行空、散乱无序的艺术想象归于脚踏实地的产业链条中,成功激起观众心中的情感共鸣。

  当前,我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体系尚不完善,《流浪地球》注定是我国电影工业化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大而不强的中国电影需要工业化

  历经百年发展,中国电影从落后到复兴,一路走来,可谓艰难。尽管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不小,但如果以更广的维度来衡量,中国电影当前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究其原因,虽然我国电影种类繁多,但其中走过不少弯路,总体也缺乏工业化规范的流程体系,无法在保证“量”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正面经验,提升“质”的飞跃。

  首先我们要明确,工业化是什么?

  工业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分工”,而电影工业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有相对应的规范和价格。电影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高投入、大制作、高产出的电影大片充分体现了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认为,电影工业化就是把杂乱的东西标准化,从而对内容进行量化和拆分,之后再进行分工。简而言之,就是标准、组织与分工。让每个部门、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的制作规范是电影工业化的前提。

  据统计,《流浪地球》团队达到了7000多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不同的职业。如何让这些人在两年时间内通力协作,完成《流浪地球》的制作,其组织难度不亚于负责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核心项目。

  电影制作是个庞大工程,从立项制作到后期宣发,经过的工序工种纷繁复杂,如何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是提高剧组运转效率的关键。郭帆曾表示,《流浪地球》的某个特效镜头改了249版,按照平均回复3分钟的时间来计算的话,一个镜头的反馈时间就达到了747分钟。工业化正是为提升效率而生的。

  从全球电影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浪潮开始在各行各业兴起。尽管艺术创作很难被机器所取代,但工业化中流程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思路”还是启发了不少先行者——“美国喜剧之父”麦克·塞内特,就是率先将工业化思维带入电影创作的人。

  1912年,塞内特在刚成立的启斯东公司中,率先尝试将电影创作切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比如故事创意和笑料设置会分开执行),像装配汽车一样交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生产”与“组装”。在他的带领下,启斯东公司内容生产的速度被大大提升,同时成本也有效降低,“启斯东喜剧”迅速占领市场并风靡一时。

  一战过后,美国电影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占据了全球范围内超过60%的份额,让电影投资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好生意。在利益的驱使下,华尔街将目光对准了电影业,在刚刚发展起来的好莱坞掀起了一股并购潮,大量独立电影公司开始被合并,并最终形成了以派拉蒙、米高梅为代表的“好莱坞八大”。

  资本的入局,使得电影“商品属性”的地位被大大提升,如何通过电影稳定地赚取大量票房,自然也成了大型电影公司股东们最关心的话题。出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内容稳定输出等目的,“启斯东喜剧”的生产模式被各公司争相学习并进一步细化,最终催生了较为成熟的好莱坞制片厂体系。

  在这套体系里,影片制作从故事创意到上映,中间的分工进一步得到了精细划分,每一环节都会由具体的部门和集体进行操作,并且逐步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最终发展成为当前美国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项目管理系统能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有效调动人才、资源、技术的密切配合,使得影视制作高效、便捷。而对整套体系掌握得越成熟的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就越小。

  事实上,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也不是没有好电影,我国电影工业化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行。《捉妖记》《寻龙诀》《九层妖塔》等电影的出现,2015年迎来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元年。从前期投资、制作、发行、放映到后期衍生品的出现,成熟的工业化模式对整个产业链的横向配合及纵向深入都有极高的要求。

  然而在电影工业化真正到来之前,没有一个导演能保证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都能成功,甚至很难保证都在合格线上。因为每一次都要更多地依赖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而不是一个稳定产出、有效运转的机制。

  在工业化的流程下,《流浪地球》的制造过程中,从导演的数千个分镜剧本到完整的世界观的创建,从剧本创作改编到外景搭建、特效制作、演员表演……每一个微小的步骤,都被有效地拆解开来,由专业团队进行了标准化生产。因此我们看到即便是在单个演员表演有一定局限性的情况下,电影整体仍然是远在合格线之上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流浪地球》的成功是我国电影工业化之路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当行业走过“唯流量论”“唯IP论”等弯路且不被买账之后,“电影工业化”这一利剑为我们开拓了新的可能与保障。

  艺术价值与工业化并非二元对立

  在电影工业化的问题上,如何处理电影的艺术价值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尽管对于电影工业化是否违背艺术价值这一讨论结果并不一致,但事实上,电影工业化与电影的艺术价值并非二元对立。相反,彼此应该是互相促进的。

  不可否认的是,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体系帮助美国将电影由一门艺术升级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产业。而电影的艺术价值,只有在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得到保证。

  从更大范围来看,仅仅把电影当作艺术品也是狭隘的。在电影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影本质上已经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商品。商品需要的不单是艺术的内涵,更需要完备的培养机制、完善的制作标准与完整的工业体系来更好地保障其长远的发展。

  工业化流程对于电影的商业性来说不可或缺。只有在工业化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保障符合一定标准的“量”,而真正瑰丽的艺术作品,需要在无数符合基准线的量产前提下,才可能更多地涌现。

  所以,工业化的基本逻辑就是,要让文艺创作可被量化。可被量化之后才能被细分,才能提高效率,做出精品。

  确立和提升标准短时间内未必能够立刻改变中国电影的产业结构,但是对于当下正在曲折中前行的中国电影来说,却能提高从制片到发行再到放映每一个环节的效能,为建立一个更为良性的产业生态打下基础。

  郭帆曾做过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所谓的“工业化”就是一支可以画画和写字的笔,已经有了这支笔的人想的是如何把画画好,而我们的电影还停留在找笔的阶段,“往大了看,大概10年时间,决定我们的生死,只有找到这支笔,中国电影整体才能活下来”。更好地活下来,是电影工业化的基本诉求。而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电影的艺术价值,是电影工业化的更高追求。因此,中国电影要实现工业化,当务之急是先有自己的笔和纸,然后才能进入艺术层面、创意层面和决策层面的比拼。

  中国电影工业化需要理解中西差异

  以《流浪地球》为标志,中国电影产业真的开始迈入工业化时代了吗?

  综而观之,郭帆与《流浪地球》与其说是一个里程碑,不如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尽管行业对“工业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流浪地球》也给了大家更多信心,但从其中看到问题和不足,才能真正解决痛点,为我国电影工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整个电影工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电影可能连半工业化都没有达到。大量部门、人才和经验的缺失,都指向了一个结论:我国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离真正的工业化、产业化、标准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即便是在我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流浪地球》,也被戏谑为“拿人扛”。因为按照普通标准,一般团队200—300人就足够了,而之所以邀请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用“人海战术”来弥补电影工业化程度不足的缺陷。

  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要求作品内容类型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硬件技术创新化。同时,工业化体系格外看重人才专业化的培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即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流浪地球》收获成绩后,郭帆曾对项目做了长时间的复盘与全国调研,目的就是为了将所总结的工业化雏形和经验教训与业界分享,帮助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加速找到笔的进程。

  事实上,《流浪地球》找笔的过程,也体现在拍摄过程中的细节上。比如,整部影片需要每个工作人员都发挥自己的创意,所以就预先设定了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体系,用文字的、视觉的、听觉的方式来锚定风格,然后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统一创作理念,其实这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而电影能在一年内快速推动开展工作,在科学想象中找到符合逻辑不可证伪的故事和人物,除了主创们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的工作态度,还因为注重开发期协同管理,并使用多人协作的软件,降低了管理成本。除了编剧软件,包括分镜头、勘景等每个制作环节都有相应的软件来辅助工作,这些软件都可以共享数据,协助剧组筹备、制作以及后期所有节点上的工作,例如整个好莱坞影视行业专用的ERP软件。

  这种工业化流程对于诸多细节的高效率运作,《流浪地球》之后的几部电影也在借鉴。

  从2012年宣布《封神三部曲》的拍摄计划到2022年计划第三部《封神三部曲》的上映,导演乌尔善建立了从上到下科学完善的规模体系,电影《封神三部曲》也在摸索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之路。《封神三部曲》全程采用了“电影工业化”的制作标准,在电影所有的细节上都提前规划与安排,有条不紊地按照工业化的方式精细运作。不论是舞台场景的搭建,还是马场管理乃至食堂管理都井然有序。影片拍摄计划在项目筹备阶段就已制定完成,精细到了每一天的进度并准备了应急方案。

  2020年,《八佰》的出现,则为战争片的工业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如同科幻片一样,战争片也是依靠重工业支撑的项目,需要前期充足的筹备、巨额预算、大场面、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对于电影工业化的诉求更为强烈。

  而作为亚洲首部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八佰》在230天的拍摄周期内,使用30多位主要演员、上千名群众演员,1:1实景搭建了四行仓库及苏州河南岸租界,该片在国产战争电影工业化进程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综而观之,尽管我国电影实现工业化还前路尚远,但真正工业化的开始,必然源自行业内系统观念的确立。从《流浪地球》开始,到《封神三部曲》和《八佰》,我国电影从不同类型片开始树立这一观念,也意味着抵达了“迈向工业化进程”的关键节点。

  电影工业化流程是一架精密的机器,要利用这台机器制造出达到基本水准的东西并不难,但要用这架机器制作出真正流传广远的大片,则不仅需要我们真正理解何为电影工业化,更要从内核上理解真正的电影工业。

  值得注意的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固然成熟,但我国电影也有属于自己的审美范畴和价值取向。在借鉴其工业化体系的过程中,也必然不能全盘照搬,《流浪地球》在精神内核上正是摒弃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嵌入符合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集体英雄主义”,才更好地契合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点,横扫票房。

  如果说,保证电影在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是电影工业化的基本使命,那么,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则是电影工业化的终极追求。而要更好地平衡电影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则需要“电影工业化”这台机器的操作者们真正理解中西方文化思想和审美上的不同,才能在引进这台“机器”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有益的调整,将这台机器的核心价值真正自主化,挑起我国电影工业发展的重担。

上一篇:

超人和露易斯/超人与露易丝美剧剧情介绍第1-15全集,什么时候上映播出

下一篇:

71届威尼斯电影节曝主竞赛片单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