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豆瓣8.4,这四对华人母女,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审丑”心理

豆瓣8.4,这四对华人母女,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人“审丑”心理

查看:554 / 更新:2022-02-10 13:38

1989年,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发表小说《喜福会》,立刻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霸榜长达9个月之久

次年,本书先后获得了洛杉矶图书奖、全美图书奖和海湾区图书评论小说等多个大奖,在全世界引发强烈反响。

1993年,导演王颖将这部小说改拍成了同名电影,影片邀请了最众多我们熟悉的演员,俞飞鸿、邬君梅、奚美娟、黄盛德…其中著名导演吴天明在片中还客串了一个角色。

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还属俞飞鸿,当时22岁她,正处于颜值的巅峰,一出场就“酥了”一批观众。

《喜福会》获得了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豆瓣评分8.4分,是一部描写东西方文化冲突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中许多镜头是堪称经典。

比如黄盛德扮演的渣男吃西瓜的镜头,极具挑逗意味,将东方男子的性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童养媳的故事中,地主家的傻儿子和小姑娘进洞房的画面,让人啼笑皆非,充分展现了封建时期包办婚姻的荒谬。

再比如电影中媒婆的形象,简直像画出来的一样生动。

还有老祖宗的画像,几乎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之后很多好莱坞影片中的东方反派,都长这样。

而影片从8个女性的视角,讲述了4对母女之间的尘封往事,杂而不乱,娓娓道来。

影片的开头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四个在美国生活的华人家庭齐聚一堂,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送君寻亲。

原来君的母亲苏已经离世,但她在中国还有两个从未谋面的姐姐,君决定远渡重洋回中国寻亲,这个聚会就是为她送行的。

在聚会上,大家感慨万千,分别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而四对母女之间的陈年恩怨也徐徐铺展开来。

本片的四对母女,第一对母女苏和君,第二对母女林多和薇莉,第三对母女映映和李娜,以及第四对母女安美和罗丝,我们的四个故事也将按照这个顺序讲述。

故事1:为了活命抛弃两个女婴

上世纪40年代,抗战爆发,苏的丈夫是一名军官,前往前线抗战,苏逃往广西,途中二女生病,无力抚养,万般无奈之下她将两个女儿丢弃路旁,随后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辗转来到美国,成立了新的家庭。

在逃亡途中,她经常和朋友组成喜福会打麻将消磨时光,来到美国后,她将喜福会发扬光大,于是才有了片头的聚会。

苏盼女成凤,她的女儿君有钢琴天赋,可是君作为第二代移民,很难接受母亲的中式教育,于是在一场失败的钢琴秀之后,母女彻底产生隔阂。直到母亲去世,她才试图回到中国,探寻自己出生前的故事。

故事2:身为童养媳却成功逆袭

第二个家庭里的林多年轻时是童养媳,她到了豆蔻之年就被许配给皇家少爷。

而对方是个比她还年幼的傻小子,两个小孩根本不通男女之事,结婚后生不出孩子,闹出许多惹人发笑的趣事。

最后聪明的林多略施小计,将女仆许配给丈夫,自己挣脱婚姻逃往美国,迎接了新的人生。

林多和苏在美国成了闺蜜,两人是典型的中国家长,经常向对方炫耀自己的孩子,林多的女儿薇莉擅长国际象棋,拿了许多奖项,被林多当作炫耀的工具,薇莉对此大为不满,和母亲作对,棋技大跌,最后泯然众人。

成年后,薇莉为了讨好母亲,嫁了个中国男人,但很快离婚,最后她尊崇自己的内心,找了个老外,母女俩在理发店也互诉衷肠,紧紧相拥在一起。

故事3:为报复丈夫将儿子溺死

第三个家庭的顾莺莺出生大户人家,天生叛逆,家里人想把她培养成知书达理的人,她却爱上了渣男。

婚后她挺着大肚子,渣男带着其他女人直接回家,对她拳打脚踢。带着伤痕累累,映映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余生。

莺莺的女儿李娜嫁给了一个大她好多岁的白人男子,丈夫收入是她的7倍,却极度抠门,两人实行AA制,连一个冰激凌都要算得很精确,李娜赢得了女性的独立,却失去了婚姻里作为妻子的尊严。

故事4:《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翻版

第四个家庭里的安美,从小见证了母亲的悲剧。

母亲原本是封建大家庭里的大太太,丈夫死后,她被吴天明饰演的吴清强暴,走投无路只好跟了这个男人当了四太太,地位全无。

安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老爷常常当着她的面对她母亲施暴,她的童年就在等待母亲的煎熬中度过,最后的结局是母亲吞鸦片而死,安美也将这份苦难传递下去。

罗丝是安美的女儿,幸运的被出版商大亨的儿子看上,两人幸福甜蜜,但之后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留给她的是艰难的抉择。

当四段往事讲述完毕后,观众明显感觉到聚会还是那个热闹的聚会,但聚会中的每个人都带着满身伤痕,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她们表面光鲜亮丽,背后却是无限的挣扎。

结尾,君带着众人的期盼回到了从未踏上的中国土地,在上海,她见到了两个姐姐,那种血溶于水的亲情立刻扑面而来,影片戛然而止,但观众忽然想起片头的一个故事。

片头,在君的口述中,苏在飞美国之前花重金买了一只天鹅,她希望自己在美国也成为一只天鹅,但在移民局,她的鹅被收走,慌乱中她只留下一个鹅毛留作纪念。

这根鹅毛最后传到女儿君的手里,承载的是四个家庭对故土的思念。

看完《喜福会》,皮哥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讲述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电影很多,经典的有李安的家庭三部曲,陈冲主演的《面子》等,可是这部片给我的感受是最好的,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就是:精致、丝滑、娓娓道来。

8个人物,4个故事,这么庞杂的人和事却在导演的梳理下层次分明的展现在观众眼前,每个故事都谈不上高明,但组合在一起却异常的和谐。

而为了让观众更好的理解本片,139分钟的片子几乎都是用旁白串起来的,这看起来是拍电影的大忌,毕竟过多的旁白意味着导演的无能。

但在皮哥看来,这却是一种很独特的处理方式,8个人的讲述,如同拉家常一般,将你从一个故事拉进另一个故事,由点到面,一个个浮夸的角色逐渐被故事填充,变得丰满,生动,甚至可爱起来,这样一个重塑的过程妙不可言。

第二,本片是个典型的家庭剧,讲述了8个人,但全部是女的,父亲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是缺失的,父亲这一形象出现,要么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要么是诱惑少女的渣男,要么是当着孩子的面侮辱小妾的老爷,总之是不称职的。

可以看出原著小说也好,这部电影也罢,反映的不仅是移民生活,还有父亲和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平等,在中国这个父权社会下,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当四位女性用一生的血泪史在美国扎稳了脚跟,她们是东方女性的榜样。

第三,本片拍摄于1993年,原著小说出版于1989年,那时候西方国家对中国还有极深的误解。所以《喜福会》能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当然是因为它生动的人物,感人的故事还有有深刻的主题。

但还有个原因就是本片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偷窥欲和猎奇心,说白了就是一种审丑心理

影片中表现的中国封建的童养媳、嘴角点痣的媒婆、供奉的祖宗像、婆媳关系、吸鸦片、妻妾成群等场景都是这类的噱头,所以现在看起来有些异化,让人略微有些不爽。

《喜福会》的作者谭恩美就是第二代移民,她一方面已经完全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拥有的是纯西方的思维,而一方面又受第一代华人移民耳濡目染的影响,依然保留着东方的韵味,两种文化在一个身体里不断撞击,最终挥笔写就的这部小说就散发出一种似曾相识又完全不同的味道。

因此,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喜福会》都很经典,值得品鉴和回味。

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在国外有名,国内却鲜有人知。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

演员请就位?不,演技请先就位

下一篇:

萧敬腾新书《不一样》出版
标签:中国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