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牛娃夺国际奥数金牌!他遗憾没考好,校长这样寄语
近日,
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出炉!
在这一世界范围影响最大、
级别最高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中,
中国队以215分的成绩获得
团队总分第一名!
李金珉同学拿下全世界唯一满分!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
高二学子饶睿同学斩获金牌!
这也是该校获得的
第11枚国际奥数金牌!
中国队选手成绩分别如下:
李金珉 重庆巴蜀中学(42分,金牌)
韩新淼 乐清知临中学(40分,金牌)
依嘉 北京人大附中(37分,金牌)
梁敬勋 杭州学军中学(36分,金牌)
饶睿 华南师大附中(31分,金牌)
严彬玮 南京师大附中(29分,银牌)
记者了解到,在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下简称“IMO”)中,中国队6名成员成功摘得5金1银,以总分215分高出第二名30分的成绩,蝉联团队总分第一名,这是中国队1985年参赛以来第21次世界第一。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的学生饶睿是其中一名金牌得主,以31分斩获金牌。高一就保送北大的他,现就读于北大数学英才班。
今天上午,记者与饶睿,以及他的父亲、校长、教练、班主任等面对面,揭秘牛娃的养成之路。
来自华附的饶睿获得IMO金牌。
饶睿与教练陈嘉华(右)、韦吉珠(左)。
“考得不是很好,可惜没法游圣彼得堡”
据悉,受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IMO被推迟到9月,并转为线上举行。9月21日-22日,中国队在北京大学参赛。考试分为两天,每天的考试时间为4.5小时,参赛者每天需完成3道题目。每题7分,满分42分,题目涉及领域依次为几何、代数、组合、组合、组合、解析几何。
“做题的感觉和往年差不多。”饶睿笑着说,今年竞赛线上进行,因为中国和俄罗斯比较近,时差不需要调那么厉害,中国队是在下午考,在时差方面还占了一点优势。“不过很遗憾我考得不是很好,幸好压线拿了金牌。可惜的是没法去游览圣彼得堡,下次一定要去。”
饶睿表示,备考竞赛时把目标定小,那样自己的心态就会很轻松。“我这次定的目标就是做出第1、2、4、5题,然后第3、6题‘听天由命’,最后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饶睿说,“这样还有个好处是,完成目标后状态会非常好,可以极大提高做出难题的概率”。
和中国队其他五名选手一起参赛,饶睿的感受是:“他们都非常厉害。随便举例一个人,我可以说出三个比我厉害的方面。”他举例说,“来自重庆考满分的李金珉同学,首先他对竞赛题目的直觉非常好,有一些题我可能要绕来绕去才能做出来,他一下子就做出来了;第二是他特别能吃辣,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三是人际关系非常好,比我更会交朋友。”
原本现在读高三的饶睿,如今已进入北大数学英才班学习。谈到未来的计划和目标时,饶睿笑了笑,“先沿着基础数学这个方向走,能走多远是多远,走不下去的时候再看着办”。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现在北大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我都听不懂,需要再学习,希望一年之后我能够和他们愉快交流”。
小学接触奥数,“培养数学思维要多思考问题”
饶睿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开始接触数学奥赛,但那时还不知道参加奥赛能保送北大,只是感觉奥赛很有意思,尤其是拿到奖时非常开心。初中进入华附奥校主攻数学,期间尝试过物理竞赛,“之后发现数学对我来讲,比物理、信息学之类的简单多了,后来就一直专研数学”。
饶睿的教练陈嘉华回忆,记得第一次接触饶睿是在他读初三的时候,当时他在数学竞赛培优班的遴选中落选。“在第一次培优课前,他来到课室申请旁听,结果被我拒绝了,这对他有点打击,但更多的是一种磨砺。”
陈嘉华说,这次遴选是他蜕变的开始。饶睿意识到了自己在过程表达上的不足,于是下定决心改正缺点,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挑战者,在没有任何压力和包袱的条件下面对各大竞赛,最终屡创佳绩,高一时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
如何学好数学?饶睿认为,培养数学思维要多思考问题。因为问题有很多种类,所以要对数学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而竞赛的题目大多很难找到框架。“我这次做出来的题都是竞赛里比较简单的,要么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哪一类型的题,要么是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构建出框架了”,饶睿笑言,“如果是超出框架体以外的题,那要凭‘缘分’做题”。
关于要不要刷题,饶睿表示,数学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叫不刷题的版块,第二种是刷题的版块。有的版块不刷题学不好,至少要做两三道题,不然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而有一些版块,比方说组合类型的版块,相对来说刷题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应该多学习一些高等的思想和结论,多思考这些结论是怎么证明出来的。“把目光放长远,看一些大的问题,这对我来说是挺大的收获。”
陈嘉华评价道,饶睿对数学竞赛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从竞赛书中收获知识,喜欢从解题过程中领悟数学问题的本质,即使面对再多再难的问题仍乐此不疲。而在思考问题时,他思维灵活,同时又注重对细节的处理,能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来解决问题。“面对困难和遇到挫折时,他从未放弃,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调整自己,这强大的毅力使得他在数学竞赛中屡创佳绩。”
在班主任罗宇立眼里,饶睿非常勤奋好学和有钻研精神。即便因为数学竞赛要去集训,但他一回学校就会抓紧时间旁听,把课补回来。去年中秋节,罗宇立把北大师兄在朋友圈发布的一道数学题转发到班群,饶睿立即投入钻研,把整个解题过程详细写下来。
在同学们心中,饶睿是天才的代名词。“无论多困难的数学问题,他总能迎刃而解。解题时他思如泉涌,总能提出不同于常人的新思路。”“尽管饶睿拥有高超的数学水平,他也愿意不厌其烦回答各种问题,耐心讲解题目的做法,分享自己的思考。他一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有这样一位同学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他总和同学打成一片,各种班级活动里都有他的身影。”……
父亲:
希望孩子综合发展,为社会贡献最大力量
饶睿的爸爸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饶睿从小就对数学有特别的兴趣。在数学的学习中,他能寻找到自己与很多人不同的解题方法,对数学的爱好使他能连续对着一道题很长时间而不知疲倦。
尽管如此,饶睿仍然经受过求学过程中的困难。初二将近结束时,学校组织了一次进入高中数学奥班的10人数学遴选组,饶睿失之交臂,接着又没进入当年的高联复赛。
饶爸爸说,“面对问题,我们不断尊重他、鼓励他、陪伴他、引导他,也积极寻找学校老师对孩子恢复信心的帮助”。最终,通过饶睿自己努力、老师引导、家长鼓励,在高一保送生遴选中发挥优异,顺利取得保送资格,让他逐渐从低谷慢慢恢复。
与此同时,饶爸爸提醒饶睿要综合发展、特长突出。不管在竞赛上能够走得多好,都不要落下其他学科,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等方面。“从小我们就拿《世界五千年》《全球地理杂志》这方面的书籍给他看,让他去感受,打开眼界,知道外面的世界,对人文的理解就会深刻一些。”
学习备考之余,饶睿喜欢打羽毛球、下棋、打牌、玩桌游和狼人杀等。“疫情之后,打羽毛球的机会比较少,挺可惜的。最近上大学了,应该有机会重新打起来了。”在时间安排上,饶睿说自己挺随意,“学累了就去运动、玩一玩,然后玩累了就去学习,得看自己的状态。有时候做出比较难的题,就会非常兴奋,那就根本谈不上累,可能一天都不运动了”。
饶爸爸表示,一直以来对孩子的期待基本上是一体的,第一希望他能够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希望他能够发挥自己最大能量,给社会做一点贡献。“数学学习钻研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希望他能‘智、礼、信、仁、勇’综合发展,把能对社会贡献自己最大力量作为自己的一直努力方向。”
校长:
希望坚持走基础数学道路,把成才成功与国家民族连接一起
华附校长姚训琪表示,饶睿为学校带来了今年第二枚国际奥赛的金牌,也是学校近四年第四枚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这说明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广东奥校有很多经验,也取得了很好成绩,这坚定了继续把广东奥校办下去并且办好的信心和决心。
姚训琪坦言,获知获奖信息时,自己的心情既平静又激动。平静是因为孩子既然能进国家队,拿金牌不在话下。激动是因为饶睿获得金牌的分数是31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在中国队获得金牌的队员当中是最低的。“但是,这个成绩是在疫情常态化下通过线上比赛获得的,非常不容易,也非常重要。”
在姚训琪看来,饶睿是一个典型的“奥仔”。平时面无表情,很酷,但只要跟他交流,就会发现他很感性,不会讲很多像数学那样很理性的话,非常简单又很风趣幽默。在华附,特别是奥班,有很多像饶睿这样看起来好像拒人于千里之外,但实际聊起来无话不说的孩子。
之后,饶睿到高一奥班传授奥赛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鼓励学弟学妹们坚定走奥赛之路。姚训琪说,有一些孩子走奥赛的路的信心不够坚定,希望他们以饶睿为榜样,在奥赛这条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成功。
姚训琪肯定了饶睿学习基础数学的决心,同时希望饶睿树立一个大目标。“基础数学对国家科技的发展起基础性的作用,但基础数学这条路不好走,是要坐冷板凳的,要坚持下去。”姚训琪对饶睿说,“在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更需要人才投入到基础科学研究的领域上。虽然我们需要金融家,但我觉得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科学家,希望你真正把自己的成才成功跟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连接在一起”。
文/记者 丘敏华 实习生 卢辉源
图/记者 胡瀛斌 实习生 张恒
相关推荐
最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