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女性抗疫被“污化”成这样,《娘道》导演够狠的

女性抗疫被“污化”成这样,《娘道》导演够狠的

查看:770 / 更新:2022-02-10 15:17

9月 17 日,首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播出。

噱头很足,戏骨、流量兼具:陈数、王志飞、肖战、阚清子......

内容够硬,改编自 2020 年抗疫期间,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基调很燃,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万众期待,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3w+ 人打分,评分 2.4(现在已经清空了评论),直接追平《娘道》,不愧是出自同一编剧郭靖宇之手。

可以说,编剧畸形的女性价值观直接毁了这部剧

看了前几集,if 姐被气得肝儿疼。

原来,

女性的付出就是被这样铭记的

这部剧里,女司机抗疫都是“被逼无奈”。

电视剧第一集,武汉运输队开动员大会,男同志一马当先,女同志稳如泰山。


领导语重心长,说出了这句:

咱们这个报名的都是男同志,女同志是不是也出一个?

画面一转,落到徐大姐。

果不其然,是拒绝。

理由也很“正”:一大家子等着我回家过年呢。

再一转,李文丽出头,人设也很有意思:

我离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实在没人,我顶上。(一时间,if 姐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歧视已婚女性还是离异女性)


最终的结果就是,为武汉抗疫,在大是大非面前,只有一个女性挺身而出,还是被迫出头。

这部剧里,有各种各样不专业的女护士

在呼吸科工作十几年,疫情爆发,接触患者家属时还敢不戴口罩。

护士们在背后偷偷议论上级,开小会。

被指正后,还要一脸“我不服”。

医生专业抢救无效,宣布死亡,护士因为和患者有情感连接,情绪失控,冲上去一顿疯狂操作。

事后承认,是我不专业了。


有个每天二十四小时给医护人员免费送饭的志愿者,之前是音乐家,单身。

于是,被安排的角色就是“万人迷”。

“咱们这些护士,争着抢着去拿盒饭”。

非要有情感戏,那必须是一个年轻貌美的护士,正事儿留给男医生去干吧。

这部剧里,女战神陈薇的专业能力被大大减弱

“与毒共舞” 30 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编剧给改编成了一个角色,叫肖宁。


原以为,在她身上能看到解放军战士+女战神的风姿。

毕竟,抗击“非典”时,她研究出来的喷鼻剂拯救了 1.4 万名医护人员;

北京奥运会,她带队成功处置多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5 年,她带领团队研制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使中国自主研制的埃博拉疫苗首次获得境外临床试验许可。

结果,她的作用,依旧微弱。

她的部分看完,结论就是:她去了,关心了队友,进行了常规工作,然后就没了。

甚至被曾经一起抗击过埃博拉的队友“质疑”:

你一女同志,在旁边配合就好了。

这部剧里,女性请缨抗疫主要是为了照顾老公

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女护士,愿意用自己的能量为国家做贡献。

结果,因为老公是副主任,岂能女强男弱,于是她的所有行为,只有一个中心:她老公。

她被老公替换名额,无法去到前线,她说服老公让自己去前线的理由是:

我可以照顾你,你有胃病、腿脚不好……

因为“不懂事儿”,她被安排了很多教育,还都是来自异性的理性疏导:

她老公:“这是去打仗,你以为是去度蜜月呢。”


院长:“我们派去的是医疗队,我不可能派你去,专门照顾你老公。”


好不容易争取到去前线的名额,她的篇幅主要是:

1、偷拍老公照片。

2、照顾老公饮食,托别人给他定制餐饭。

而她个人的专业描述,非常微弱。

家国情仇面前谈儿女私情,这就是编剧认为的女性格局。

实际上,

女性不仅有勇气,更有专业

现实中,女公交车司机都是主动请缨,且奋战在最前线

公交女司机袁肖江三次主动请战抗“疫”,24 小时备勤。


光明网还报道过武汉公交车司机王金兰的故事。


作为疫情应急小分队,她驾驶的线路主要承担运送医务人员。

王金兰每天为车辆做好消毒工作,从酒店到方舱医院,往返接送 56 次,服务了 500 多名医务人员。

每天凌晨两点半,医务人员陆续出舱上车,有时候甚至是通宵的等待。

“不管多晚,只有等医务人员都平安上了车,一个都不少,我才心安。”


现实中,奋斗在前线的护士,专业且乐观

她们也会有担忧和恐惧,但一上战场,只有一句:“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一天七、八个小时不吃不喝。

来例假,完全没有矫情,很多女同事,生理期都湿透了防护服……

一头秀发,说剪就剪。

脸颊和鼻子的皮肤都被防护用具磨破。

武汉抗疫一线的年轻护士,被问及 “有想过自己也被感染的风险吗?”


她的回答是:“万一的话,我相信我的同事会救我的。”


现实中,陈薇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和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一起,组成了“抗疫天团”

因为在疫情期间的卓越贡献,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她带领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国内和国际分别率先进入I期、Ⅱ期临床试验,该疫苗Ⅲ期国际临床试验正在有序推进。

她满眼自豪:

这款疫苗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用看别人脸色来做我们的疫苗开发。

因为操劳和担忧,半年时间,陈薇的头发由原来的油黑乌亮变成了斑白。

但这些完全没在剧里体现。

现实中,疫情里许多第一人都是女性

疫情上报第一人,她是来自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

再比如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超前成功研发检测试剂盒驰援武汉的谭淼

首位前往金银潭医院自愿捐血的康复患者,也是女性。

更有无数个坚守岗位,为疫区尽自己所能的她们。

武汉小姐姐每天给医院做饭 800 份盒饭,甚至动员全家一起来做。

湖南援鄂女狱警,在武汉援助 43 天,“十一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

“每一次走路,都靠自己的一腔正气”。

还有无数的女战士、女司机、女建筑工人、女清洁工、女村支书、女无纺布工人、女收费员、女厨师……


无数个日日夜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奉献精神和病毒做斗争的前线姐妹。

她们顶住了所有的精神压力、生理痛苦,甚至赌上了自己的性命。

最终,她们被记住的,只有儿女情长。

心,该有多寒。

没有客观描述

哪来的女性尊重

每每谈到这些不平等的问题,总有一大堆人跳出来,说你们小题大做,是激进的女权。

姐想说,如果你这样想,那把电视剧里的男女角色,分别代入白种人和黄种人,你大概就能明白:

全情投入,却被这样定义,内心将作何感想

相较于少数族群,女性受到的歧视更普遍,但却难以察觉。

明明女性在疫情期间做了那么多,纪实就足够动人,但依然会有人站在男性视角,以一己之力,“改写历史”。


前几天,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去世,引来无数人唏嘘。

她用自己一生的光热,努力推行男女平等,为女性争取应得的权利、利益和尊重。

她说:我不求女性能获得什么额外的好处,我所求的仅是,让男人把他们的脚从我们的脖子上挪开。

她的前半生,遭受过无数因性别导致的差异化对待。

超过 500 人的班级中,仅有 9 名女性学生,且每一次都会被率先点名发言;

无法进入图书馆学习,因为她是女生;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双学位,但她找不到工作,只因为她是女性。

但她不服,于是,用一己之力,撼动美国宪法,为美国女性赢得了该有的权利和尊重。

次等烙印

从属关系

人力资源的浪费

受抚养者

……

这些原先贴在女性身上的标签,被她一个个撕下。

哈佛大学,花了两百年的时间,才首次实现了男女平等;

美国空军,女性原先是义务兵,后来才有了和男性同等的报酬;

她的伟大在于,她发现了不公,且敢于直言,并用实际行动去争取。

被称为真人版“神奇女侠”

我们作为普通女性,在无法实现巨大变革的前提下,能不能学会敏感一点,对于赤裸裸的性别歧视与差异化对待,说不!

不敏感,我们永远意识不到,原来这就是歧视;

不敏感,我们的付出总是得不到回报;

不敏感,我们的女儿、孙女,还是和我们一样,会遭受重重掣肘。

不应该有人,能仅因为性别,便将女性排除在外,也不应该有人,能平白无故地说,“她们干不好这活儿”。

感性、能力差、不专业,这些过时且虚无的标签,能不能不要再一次次往女性身上贴。


男性和女性都是具有同等尊严的人,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暗含着不平等的评价体系。

现今的性别观念,将女性在职场受到的不公,美化为对女性的保护,对女性美德的褒扬。

这使得女性生来便应当成为家庭主妇、应该为男性大展拳脚让步的观点,成为一种共识。

女子本弱的观点,被深深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

于是,在抗疫大剧里,女性还在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同时,也让男性被贴上标签,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必须活得像个“男人”。

基于性别的偏见,真实地伤害了每一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厌恶这样的女性描写,我们更希望当代女性的风姿能被更多人看到,让社会离男女平权更近一步。

因为她们专业,每个领域的女性比例都在逐年提高;

她们刻苦,攻坚克难的工作,无数女性都在做;

她们更有大爱,面对危险,一往无前。

这些,才是我们希望被记住的女性力量。

而那些《娘道》内核的剧,真的看不下去!

标签: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