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首秀,黄宏把《上甘岭》做成了舞台战争大片
鉴戏报告:话剧首秀,黄宏把《上甘岭》做成了舞台战争大片。
剧名:《上甘岭》
艺术总监:黄宏
编剧:黄宏
联合编剧:庄一
导演: 李任
主演:黄宏等
主题曲演唱:阿云嘎
艺绽评分:8.5分(满分10分)
评分理由:作为一部红色主旋律题材作品,话剧《上甘岭》没有复制经典电影,也没有简单的歌颂或说教,而是将对历史与英雄的尊重和对当代审美相结合。同时担任艺术总监、编剧和主演的著名演员黄宏,不仅成功的完成了剧中角色的塑造,而且以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带领全体演员共同创作出了这样一部充满诚意的精品之作。该剧已颇具“大片”质感,相信在经过正式演出的舞台锤炼和精心打磨后,一定会呈现出更为完美的面貌。
红色主旋律题材作品到底能不能让今天的年轻观众喜欢?
如果说,火爆全国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交出了一份让业界和大众都满意的答卷,那么,10月1日在上海保利大剧院首演的原创话剧《上甘岭》,也做好了迎接大家检阅的准备。
提起“上甘岭”三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老电影《上甘岭》,亦或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但昨晚,首次亮相舞台的话剧《上甘岭》,完全不是复制电影,也没有任何的煽情与口号,更像是一部剧场中的“战争大片”。
具有当代审美、蕴含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的舞台视听效果和爆破特效,营造出如同亲临战场般的震撼效果。剧中的每一处情节,都来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每一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保家卫国的普通战士。他们演活了为坚守上甘岭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魂,也让主旋律题材话剧有了耳目一新的面貌。
很多人对主旋律题材作品带有成见,是因为有不少宣传任务或者应景之作,比较简单、空洞、说教,缺少令人信服的内容和灵魂。话剧《上甘岭》之所以有真实的力量和细腻的人物塑造,是因为主创团队对这个题材有着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
艺术总监、编剧兼主演黄宏,是全国人民都熟悉并喜爱的演员。大家基本上都是因为春晚小品而认识他的,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有着48年当兵经历的军人。他的山东快书师父高元钧,当年就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慰问演出团,跟他讲过很多其中的感人故事和真实细节。
所以,只要一提起“抗美援朝”这个话题,他的眼睛就发光,话匣子就打开了。对他来说,能把抗美援朝题材搬到舞台上,是他多年的愿望和梦想。
《上甘岭》剧本创作中的大量素材,都来自黄宏多年来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和积累。他是满怀着对这个题材的深厚情感和无限情怀来创作的,他想要用真实、扎实、朴实的创作,让今天的人们看到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可信又可敬的样子。
对话剧舞台充满敬畏之情的黄宏,把《上甘岭》作为自己的首部话剧作品,也是为了圆这个梦。正是因为有着军人经历和对烈士的深情,以及丰厚的人生阅历与丰富的舞台经验,黄宏的话剧舞台首秀可谓充满光彩。他的表演张弛有道、诙谐自然、细腻感人,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观众。
从小就跟随高元钧学习山东快书的他,还在舞台上展示了一大段精彩的“童子功绝活”——当连长不幸牺牲时,悲痛万分的老马独自为他守灵,并为生前爱听快书的连长献上一大段淋漓尽致、饱含激情的山东快书表演。其精湛的演技,真挚的情感,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制作人李东更是做梦都梦到过“上甘岭”这个题材。他和黄宏第一次见面聊天,三句话就聊到了上甘岭。李东不仅对这个题材感兴趣,更对如何把红色经典题材进行具有当代审美的转化感兴趣。他非常欣赏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年轻观众的热烈反响对他触动很大。他希望话剧《上甘岭》也能有这样的效果,要让今天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也能觉得《上甘岭》好看,也能被其震撼。
视觉总监高广健的亲舅舅就是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所以他希望借这个机会,表达对英雄烈士的敬意。但在舞台上搞爆破,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来剧场本身不允许出现明火和爆炸物,二来有限的舞台空间也给爆破效果和保护演员安全造成不小的困难。于是,剧组请来了电影《八佰》《我和我的祖国》的特效师张涛,试验性地将爆破技术搬上了话剧舞台。凭着多年经验,张涛选择了“气动爆破”的方式,利用压缩空气蓄力,炸开炮弹、子弹以及沙石等物品,营造出飞沙走石的战争氛围。
演出前,“爆破戏”在舞台上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每次,黄宏、李东、李任等主创都坐在观众席,亲身感受爆破的冲击,一点点将效果调整至最佳。所以,现场的观众可以看到,子弹在空中划出错综复杂的痕迹,爆炸的气浪夹杂着火药的味道扑面而来……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枪声、炮声、雨声、笑声交织出枪林弹雨的激烈场面和波澜壮阔的动人情感,让人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
导演李任是一名70后,一直对战争题材非常感兴趣并长期进行研究。他说自己出生的年代距离那场战争的结束并不算太久远,童年的记忆里有着无数关于志愿军英雄的故事,他是听着《志愿军军歌》和《我的祖国》长大的。
所以,他特别希望通过上甘岭的故事,在致敬经典的同时,能让大家对战争和人性进行思考,同时也希望今天的一代能够认真思考我们这个国家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而去。
为了让演员们真实体验战争环境的残酷和艰苦,排练时,导演不仅对剧组进行军事化的训练,还在盛夏时关闭排练场的空调,16名演员在经历繁重闷热的排练后,只能合喝一瓶矿泉水。
当演员们被要求一遍一遍跑圈的时候,一个个体验拉着战友沉重“遗体”的时候,当所有人被热与渴折磨却只能用矿泉水瓶盖小心翼翼喝一小口水的时候……有的人哭了,有的人崩溃了,他们把这些真实的感受带上了舞台,也才有了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感动与震撼。
除了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和炊事员老马,剧中还设计了女卫生员林兰,以及一位被志愿兵俘虏的美国兵。这些角色的设置,让作品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了更丰富的层次。
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家乡”和“家人”永远都是每个人心里最深的牵挂。《上甘岭》中的“保家卫国”精神,也就有了更深刻更普世的意义。
剧终时,在一片硝烟战火当中,老马的背影屹立不倒,阿云嘎深情演唱的男声版《我的祖国》旋律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台上台下的情感共鸣被推向高潮。
流程编辑:u00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