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雷人却回报可观 诱人蕾丝内衣尤物图片
近年来兴起的抗日剧中杂糅了武侠、谍战等多种元素,成了什么都能装的“万用酒瓶”。
上世纪30年代,当第一部抗日战争故事片诞生之时,观众如何也想不到,抗日剧有朝一日会成为“万用酒瓶”。业内人士陈先生透露说:“上一次同类剧扎堆荧屏还是涉案剧兴起时,之后涉案剧被‘赶出’黄金档。这两年古装剧过审也受阻,大量古装剧在电视台播不出来。抗日剧过审压力较小、投拍风险较低、相对更安全,就从这些题材中脱颖而出了。”随着题材同质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在抗日剧上找到创新之路,制作方开始尝试把更多元素植入到抗日剧中,于是,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飞刀灭重炮甚至美女色诱敌人……过度创新的负面效应逐渐凸显,“比俗争二”的抗日剧终于让观众忍无可忍。
吊诡的是,恶评如潮的抗日剧却给电视剧行业带来了可观的回报。有“手撕鬼子”情节的《抗日奇侠》在2012年勇夺山西、江苏、广东、北京等地区收视冠军后,二轮播出已经卖出了一集200万元的高价,随后还要推出海外版和数字电影版。
“抗战剧扎堆与电视台的购片导向有关。”凤凰传奇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枫曾表示,每年电视剧交易会,都有超过10家卫视会给出“我们要抗战剧”的讯号。据统计,2012年,浙江卫视黄金档共播出了20部电视剧,其中抗日剧有10部,占了50%;江苏卫视共播出电视剧22部,有9部是抗日剧。
“就电视剧市场而言,收视率是硬道理,观众不关注抗日剧,自然不会有市场。就算是被强硬地推向市场,也会面临观众不买账的结局。”专家指出,每一部被公众指责的抗日剧,背后都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在支撑。
曾执导过《长征》等大型电视剧的导演金韬认为,抗日剧的勃兴,不仅缘于政策鼓励,也根植于民间情绪的起伏。“在中日关系变化多端的当下,抗日剧既能满足部分观众的宣泄心理,又容易通过审查,在市场的调节下,资本愈发向这种题材流动,也不难理解。”
金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抗日剧仍是中国影视剧的重要内容。“但不管怎样,抗日剧始终担负着历史教育、革命教育和传播红色文化的文艺职责,政策鼓励不能成为创作者创作低俗影视作品的托词,观众消费也不能成为抗日雷剧大行其道的借口。”金韬认为,“抗战剧要好看,更要卖座,还得从培养健康的‘生产线’下手。须培养素质过硬的编剧。如果连武工队、正规军的区别都说不清楚,哪还有什么资格来写抗战剧本?胡编乱造不是创作,恰当的艺术处理才是对作品的升华。影视剧的播出机构,更应该把好关。收视率的竞争之下,不该以降低品位为代价。一部经典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亮剑》,观众口碑好,收视率高,全国各地电视台三番五次地重播,这是耐人寻味的。不戏说、不传奇的抗战好剧更有生命力。”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