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封面人物 | 清泉川剧团:活着 唱着

封面人物 | 清泉川剧团:活着 唱着

查看:816 / 更新:2022-02-10 16:26

??





观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川剧就在哪里。

——赵小利

初印象

穿过热闹的街巷,清泉川剧团藏匿在一条狭小的巷子中,巷口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记得这个剧团就在清泉镇政府对面,还是一问就知道。

走进小巷,看到尽头的墙上,挂着一个竖立的黑板,上面写着今天下午要表演的剧目《佘赛花招亲》,旁边挂着剧团的照片,大多与《活着唱着》电影相关。墙内,就是剧场。

团长赵小利外出没在,他老公严西湖正躺在房间休息。见我们来了,翻身起来,和李荣伟拉起了家常。看出来他们已经是老友。也难怪,正因为李荣伟的跟拍,才有了赵刚导演的纪录片《民间戏班》,因为这个纪录片,才有了邓婕监制的《活着唱着》。一切因缘际会皆有因果。

从严西湖的言谈中知道,这里以前是清泉镇的敬老院。赵小利的戏班原来是在花园沟,后来被拆,才辗转搬到这个半废弃的敬老院。除了唱戏,整个戏班12个人的吃住都在这里。

走进后台,戏班的众多乐器摆放在右侧,李荣伟说,严西湖是乐器天才,有时候整台戏的吹拉弹唱他都可以一个人搞定。幕后则堆放各种道具、服饰,凌乱中也看得出类目与秩序。

走上戏台,看到剧场全貌,4人座的长竹椅子每排4张,分两列排开,约计十余排。左边入口处一张老桌子上,摆满茶水杯。这些物件都被时间打磨出一种怀旧的光泽。

空荡的剧场里还飘着一首老歌《澎湖湾》,音质一听就是广播或者收音机。这音乐仿佛把时间都倒走了。搜寻声音来源,才看到一排座位上,一个大爷躺在椅子上睡觉,旁边就放着一个收音机。

中午时分,严西湖照例兼任厨子做饭。戏班开饭时,我和李荣伟各端一碗干饭,融入这个大家庭。

大家虽是站着吃饭,但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严西湖一边扒干饭,一边吹牛,告诉我们他的厨艺曾让《活着唱着》剧组赞叹不已。高兴时候,大家还能来几句川剧的唱腔。

这样朴素、单纯、自然的生活氛围,我相信是《活着唱着》剧组最终决定让戏班本色出演整部电影的原因。要知道,剧本完成创作后,原计划由张国立、邓婕出演,但两人怎么都找不到那种感觉。后来邓婕说:“赵小利身上有一种用力表演、用力生活的东西,舞台上和生活中的她都非常动人,那种生动是演不出来的。”

这时候才知道,并非赵小利,整个戏班都是生动的。

走近赵小利

赵小利回来的时候,距离下午演出开始只有个把小时。她来不及吃饭,看倦怠神情,也是没有胃口的样子。听说,她之前是为了剧团去龙泉驿谈合作的事情了。

简单客套后,我们坐在屋檐下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说是采访,其实并没有提纲,都是说都哪里算哪里。怕耽搁她下午的演出,我建议她一边化妆,一边聊。她拿出化妆箱,开始扑粉、画眉,上行头。

仔细看她,娇小个子,朴实无华,并不是当下标准的美人模样。但此刻,46岁的她盘腿坐在我对面,毫不做作,自然流露一份洒脱本性。真喜欢这样的人儿啊,除了台上演戏,其他时候都做着自己。

赵小利结缘川剧是因为她妈妈是资深戏迷。她说,小时候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去听戏,但是一张票只能带一个小孩进场,家里又穷,买不起多余的票,所以每晚轮流带着三姐妹去听戏。妈妈痴迷戏曲到什么地步呢?赵小利说,哪怕借钱也要去听戏。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赵小利也迷上了川剧,13岁就进了一个戏班当学徒,从此跟着戏班漫游于云贵川各地演出。

2006年,赵小利自力更生,搭建了一个戏班。当时就在广汉、什方、三台等地游走演出。后来,清泉镇的戏迷在广汉三水镇偶然听到他们唱戏,痴迷得很,就盛情邀请他们到清泉镇唱戏。

常言道“蜀戏冠天下”,现在这个冷清的戏院,再难见到当年盛景。我问赵小利当年戏班最鼎盛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光景。本来疲惫的她,一下子来了精神,开始滔滔不绝讲起了当年:

“最火的时候是26年前,那时候我才20岁。我们在贵州的复兴镇上演出。那是一个可以容纳2000人的大剧场。第一天晚上演出结束后,第二天就有戏迷提前来占位置。不一会儿,1000多个位置都被绑了绳子(表示占位)。那时候,票价1元钱,基本场场爆满,一晚上的收入就近2000元。就这样演了两个多月,直到我们把所有的戏演完,再没有新戏。记得最后一晚上的演出,一个观众占的位置被其他人抢了,双方起了争执。那人最后争不过气哭了说:‘我专门买了6个馒头,多早就来占位置,结果去上个厕所,他们就把我栓的绳子解了,霸占我的座位……’我们听得感动,就把他安排在台上侧边的演员铺上看……”

赵小利说,能坚持一直唱戏,也是因为真的有很多老戏迷一直支持他们。就是现在剧场里面睡觉的那个大爷,已经来听十多年戏了,每次风雨无阻,一大早从山上下来占位。中午就吃自己带的干粮。他有时候还帮戏班打扫厕所,烧开水。

戏班现状

交谈之中,身边不知何时来了一拨摄影师,约计十多人,带着“长枪短炮”四处“咔嚓”。戏班的人也不腼腆,任由他们拍。这让我想起彭镇的老茶馆,如果剧团坚持传统,并以怀旧为主题整体运营,是否也能变成摄影打卡地,引起更多人关注,成为区域代表性文化名片?和赵小利的交流谈到这一点,感觉她并不太感兴趣,也许对于运营,他们都还没有想太多。她只是不断地强调,希望这个“跟时代脱节的行业”能得到更多人关注。

《活着唱着》的成功,对戏班的生存现状有改变,但并没有解决戏班长远发展的难题。这是一部公益电影,创作组没有工资,他们作为演员,每天100来元的收入。从5月份开始,这部片子的拍摄用了20多天。但是作为监制的邓婕却让他们先接受了1个多月的电影培训,才有了更顺畅的拍摄。电影拍完,主演得到万把元工资,小戏班又如常开始在民间剧场表演。

每天的观众还是只有30来人,戏票还是12元带茶水,戏迷还是原来那一拨老人。因为疫情的原因,戏班人员的工资从60元降到了50元,还是大家主动提出来的。赵小利还要去各个学校上戏曲培训课挣外快,补贴戏班的伙食费。赵小利说,现在就希望各个地方的惠民演出能叫上戏班,这样可以增加收入,让大家有个盼头。

一番交流,也知道《活着唱着》至少让这个戏班被更多人知道了,不少社区、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他们演出。在龙泉驿,一个企业赞助了他们场地,每周一、二、三他们都在龙泉驿演出,剩下的日子就在清泉演出。很多摄影团队也来拍他们,对于摄影师收费是20元。最近区上各个媒体也在不断推广这个戏班。还有很多人知道这个戏班后,专程来探访。也许,这里的未来会不一样吧。

两点,好戏开场。放眼台下,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些观众,大概就是像赵小利母亲一样,听着川剧长大,又听着川剧变老。时间就在一腔一调中悄悄溜走了,只剩下白发和皱纹,以及一些如在戏中的回忆。

一个老先生问我:“小娃娃,听得懂不?”

我笑道:“唱的听不太懂,但对白都懂。挺有意思。”

是的,真有意思。看戏,惊艳于那些与人物性格相通的扮相,不自觉就被一句唱词或一个动作逗笑了。过程中,体会嬉笑怒骂,感悟人生百态。

想起赵小利说过,真正的川剧,哪里只是变脸、吐火呢?那些只算是川剧里的小把戏。真正的川剧是丰富的唱腔、精彩的唱词、扎实的台上功夫、独具地域特色的锣鼓…….样样都是国粹、瑰宝。

我问过赵小利关于川剧创新的问题,她说,曾经也创新过,不过台下这些老观众不接受,他们会说:“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的是啥子哦,正经唱传统的戏就是啰。”所以,因为这群“固执”的观众,戏班至今仍保持着传统戏剧曲目,比如《四下河南》《梁山伯与祝英台》《三挑婿》《玉堂春》等。

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民间川剧的未来,正面临生死转折,这个发展的重担一直压在赵小利肩膀上。虽然艰苦,但她从来没想过放弃。这不仅是自己对川剧的热爱,还因为戏班的10来个人还望着她讨生活。《活着唱着》里的另一个主演丹丹,曾经也是戏班的台柱子,但早已离开戏班另谋生路。赵小利特别希望留下来的人能过得更好一些。

他们的心里话

看戏的时候,我悄声问旁边的爷爷来看了多少年戏。爷爷用颤颤巍巍的声音答:“我来看他们唱戏10多年了,以前腿脚利索,自己走路来,现在我都82岁了,身体不好,走不动了,我儿子就送我来听戏,他们这个班子唱得好……”

戏班成员之中,年龄最大的高婆婆已经78岁高龄,最小的也40岁了。这群人是家人,是朋友,是历经漫长岁月,依然相守在一起唱戏的人。此时,写什么,都不如听听他们自己说说心里话。

入了这一行,有了热爱,也有了责任。希望社会各界关注民间戏班的生存。

赵小利

邓红

从15岁唱到52岁,越唱越没有信心了,观众越来越少,越唱越心酸。

虽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还在这个坡,就要唱好这个歌。

严玉环

严黄河

担心民间川剧后继无人啊!演员、观众都要后继无人啰……

我不唱戏会生病的哦!

高婆婆

罗兰

感谢川剧,磕磕绊绊,还是养活了一家人,比打工好。

我说不来什么,但是希望川剧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唐光权

李玲

希望清泉川剧团越来越好,永不消失!

只要在戏班,我永远年轻。

严西湖

清泉川剧团

活着

唱着

找个时间

我们去听戏吧

清泉川剧团演出时间

龙泉驿区:周一、周二、周三

青白江区清泉镇: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end—

文/卓兮

图片 / 李荣伟 卓兮 网络

转自:新港文艺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青白江清泉镇

上一篇:

双节庆期间将再现荧屏!大型纪录片《邕江》海外播映受好评

下一篇:

我们的歌2:谭咏麟李健组队有深意,拆散张信哲希林的并非容祖儿
标签:戏班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