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的《信条》,你看懂了吗?
朋友们,《信条》看了吗,看懂了吗?
电影时长两个半小时,我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电影都没到一半,我就开始渐渐懵神,紧接着进入怀疑自己智商的阶段。
出了电影院之后只要确认过眼神,是看过《信条》的人,开口第一句话就问,你看明白了吗?
那么,今天就来聊一聊诺兰的新作——
《信条》
0 1
影院复工后,有很多人都在期待诺兰的新电影到底什么时候会上映,这部新电影到底又会被诺兰玩出什么新花样。
不出意料,《信条》上映后讨论就炸了,大家各种懵逼疑问,无数影迷出来解析,有人给好评,有人给差评,朋友圈刷屏一波又一波。
男主角约翰·大卫·华盛顿,是诺兰电影中的第一个黑人男主角。
约翰并不是专业演员出身,在30岁之前,他一直是一个橄榄球运动员,直到他因伤退役才转行从影。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是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代表作《费城故事》《光荣战役》等)。
关于电影的男二号罗伯特·帕丁森,我就想说,帅就一个字啊朋友们!
这次电影里的金发配西装的造型简直绝了,显得他整个人都太有英伦风了。
随便找个三人剧照我都一眼看到他。
电影女主伊丽莎白·德比茨基,一个行走的衣架子,很有气质的女演员。
最重要的是,她身高190cm还穿高跟鞋,个头基本吊打电影里出现的所有人。
不过要是她没有这样的身高,还真没办法完成电影里她坐在私家车后排用脚按到前排驾驶座的门把手这样艰巨的任务。
诺兰拍的这个镜头绝对是为她量身定制吧哈哈哈哈哈哈。
除了几个主角之外,《信条》中也出现了几个之前和诺兰合作过的熟悉面孔。
比如电影里的大反派萨塔尔的扮演者肯尼思·布拉纳,曾演过《敦刻尔克》的指挥官博尔顿。
还有在片中饰演军情局官员的迈克尔·凯恩老爷子,早就被默认为必出现在诺兰片子里的御用演员了。
《星际穿越》
诺兰的电影配乐是一大亮点。这次他没有和老搭档汉斯·季默合作,因为汉斯·季默要给《沙丘》配乐,忙的没有时间。
这次给《信条》配乐的是瑞典音乐家路德维希·戈兰森,去年他凭借《黑豹》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配乐。此外他的作品还有《犬之岛》,《星球大战:曼达洛人》等。
如果你看电影的时候,可以稍微注意一下逆向时间的配乐,为了贯彻“TENET”这一概念,这时候的配乐是正常配乐后倒放的,很有意思。
顺便再简单聊几句诺兰导演。
大家都知道,诺兰拍片舍得下功夫来真的,喜欢实拍,不喜欢用绿幕。
拍《星际穿越》的时候,为了几秒的航拍镜头他种了500亩玉米地。搞笑的是,这块玉米地收成不错,最后拍摄完卖了玉米棒子,还赚了不少钱。
拍《盗梦空间》的时候,他不仅真实连环爆破了一条街的楼房,为了拍下面这个场景,也专门搭建了巨大的可回转的梦境走廊。
拍《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时候,诺兰又撞坏了一辆真的兰博基尼,还炸了一栋实际存在的医院。
总之看他的片子,你会感觉这个导演很较真,明明可以用特效搞定的东西,他硬是不愿意随便糊弄,每一秒钟都在用心烧钱。
《信条》当然也不例外。
电影里一开头出现的基辅大剧院,实际上处于爱沙尼亚的塔林,本来是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建造的场馆,在拍摄前荒废约有十年。
因为这个场馆风格非常符合诺兰的需求,他直接带人把这个场馆重新修缮了一通,从里到外修修补补打扫,又安装了好多剧院用的新设备。
影片高潮之一的高速追车片段,也不是搭景拍摄,真的是在塔林市中心区的高速公路上拍摄的。
为了拍摄这段戏,剧组特意向当地申请封锁了长达八公里的六道高速公路。
还有片子里不得不提的奥斯陆机场飞机爆炸场面。
对,你没想错,这次诺兰也是专门找了一架真实的波音747,把飞机引爆实景拍摄的。不过诺兰还是挺有商业头脑的,把飞机的发动机拆下来,单独给卖了不少钱。当然这钱跟电影的总投资比起来,不值一提。
撞完兰博,炸飞机,真的难以想象在诺兰的剧组拍摄得有多刺激!
0 2
好了,接着我们来看故事。
《信条》这部电影的基本故事框架并不新颖,说白了其实和很多007电影的套路如出一辙,基本是发布任务——招募队友——执行任务——解除危机的套路。
虽然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谍战片,但这部电影对普通观众是非常不友好的。密集的台词,大量烧脑的理论,让你上一秒的疑问的还没解决,就带着进去了下一个场景,这也就是电影看完觉得没懂的原因之一。
电影的男主是个身手了得的正义小伙,但从头到尾都没有透露姓名。由于在一次歌剧院劫持行动中表现优异,经受住了考验被赏识,然后被拉进了某组织。
进入组织之后,男主被女研究员告知现在世界上存在来自未来的逆向时间胶囊,里面存放着大量来自未来的逆向武器。
比如正常的一颗子弹,需要被装到弹夹中再用枪打出去,但是逆子弹会在枪手按下扳机后从受体上逆回手枪弹夹。
这打破常规的存在,谁看了不说一句unbelievable!
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男主接受了新的任务——
了解逆向武器到底来自何方,阻止世界第三次大战的爆发。
他先找到了拥有制作逆子弹的特殊金属的产地印度,结识了小帮手男二号尼尔(罗伯特·帕丁森 饰)。
两人合伙找到了印度的女军火商,又从她那里得知这种逆子弹来自本片的大反派,俄国军火商萨塔尔(肯尼思·布拉纳 饰)。
紧接着,男主在军情六处官员的帮助下得知:
大反派萨塔尔不仅和逆子弹有关,而且他还与男主之前参与的歌剧院行动有牵连。
这里注意一个时间点:
歌剧院爆炸案发生的那天,就是萨塔尔的老家发生爆炸的那天。
换句话讲,男主想要摸清事情真相,就必须接近萨塔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军情六处官员告诉他的办法,接近萨塔尔的老婆凯特(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饰)。
这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在男主的追问下,他发现凯特和大反派感情竟然早就破裂。
但由于凯特曾经花高价给大反派买了一幅假画,被大反派当成了把柄,如果凯特被警察逮捕就得去坐牢,还不能再见到儿子了。所以,凯特只能一直被大反派禁锢家暴。
出于同情,男主就决定去奥斯陆自由港偷出那幅假画拯救女主,同时他和尼尔也觉得有关于逆向武器的秘密,也被大反派藏在自由港里。
后续男主如何与大反派斗智斗勇,在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务的同时,又拯救女主于水火之中,就是整部电影要讲述的大概故事了。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
明明和很多特工片的剧本都是一个路子,那为什么诺兰拍出来的就不一样呢?就这么考验智商呢?
别急,我们这就来看。
0 3
终于要说到《信条》最引起争论,也是最难懂的部分了。
和诺兰的其他电影一样,《信条》被诺兰赋予了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整部片子都只遵守着诺兰自己制定的游戏法则。
故事放到一边,让概念先行。
首先,这部电影从名字开始就暗藏玄机,英文原名为《TENET》。
这个单词取自sator幻方,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废墟中。
在这块石碑上你可以读出几个单词,分别是SATOR、AREPO、OPERA、ROTAS,片名里的TENET则处于正中间。
重要的是,这数个字母组成了一个回文系统,意味着无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是逆过来都可以读的通。
甚至画一个圆,方阵里勾勒出来的字母ATOOTAATOOTA都可以组成回文。
这个神奇的回文幻方被诺兰大面积应用在这部电影中。
比如:
Sator就是大反派的名字,Opera意为歌剧院,意指开场发生爆炸的基辅歌剧院。奥斯陆自由港安保公司的名字是Rotas,卖给女主人假画的人名叫做Arepo。
其次,想要看懂这部影片,观众必须理解诺兰提到的核心概念。
在正常世界中,依据熵增原理,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
通俗来讲,所谓熵增其实就是指事物自发从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比如一杯热水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凉,一个苹果放久了就会腐败。
但是在《信条》中,诺兰设定只要主角穿过时间机器之后,他所处的世界中的一切都不再遵循熵增原则,而是熵减。
比如,一杯凉水放置久了会自动变热,人呼吸的时候也无法吸入氧气而是氧气从肺中呼出。
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中的人为什么进入逆向世界中,必须人为带上氧气面罩维持正常呼吸。也是为什么当男主被困在车里,车子明明着火了,但车窗却渐渐结冰的原因。
还有一点需要理解的是:
在逆向世界里时间也是逆行,比如男主下午三点穿过时间机器,一个小时后,他将会回到下午两点。
划重点——
当男主两点时再次从逆向世界穿过时间机器去到正向世界,那他就将处于下午两点,一个小时后他会再次来到三点。
还有,影片一直在强调:
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要通过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万物皆有因果,如果过去的事情被改变,就不会有未来想要改变过去的你。
0 4
理解了这些,我们来复盘影片中最难懂的:
高速公路追车戏和红蓝废墟大战。
在高速公路追车发生之前,男主承诺会帮大反派从政府那里抢到钚241,就是影片里出现的橙色箱子里的银色方块。
但实际上,男主是准备套路大反派,并没有想把东西交给他。可奇怪的是,在他拿到装有钚241的箱子后,没多久就中了大反派的埋伏和威胁,导致箱子被抢走。
让男主和大家震惊的是,与此同时,追车戏中还有一辆银色轿车也是倒行。这辆车里坐的,其实就是后来从未来逆行回来想要拯救女主的男主。
这时候除了大反派带着氧气面罩挟持女主凯特,并且坐在一辆一边倒车一边加速行进的车里。(这里要注意一点区分正逆的标志物品之一就是:口罩。如果带了口罩,说明是逆向的。有些封闭的空间,不用带口罩)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大反派是逆行过来的,因为未来的他已经得知了男主只给了他橙色箱子,但没有给银色方块的事实,所以他挟持了刚刚在仓库被家暴的正向世界的女主。
然后来看在红蓝废墟大战,这次任务的目标是为了在大反派死前拿到会导致世界逆转的算法整体。
两个队伍采用了时间钳形运动的作战方式。在普通军事中,叫钳形攻势,指的是两组人员从一个空间的两面夹击中间。但是电影里红队(正向),蓝队(逆向)双方钳形作战的介质不是空间,而是时间。
打比方,电影里的废墟大战作战时间十分钟,是从3点到3点10分。
红队从三点开始作战到三点十分,蓝队则是从三点十分开始作战到三点,红蓝两队会从各自开始作战的时候向对方传递情报。
换句话说,红队在开始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蓝队有关于地形和时机丰富的作战经验。蓝队则在一开始就得知了大战最终的结果,双方互相辅助。
大楼爆破正是在大战进行到第五分钟的时候,这时红蓝两队同时来到了三点五分,所以大楼同时爆炸,是爆炸了两次。
还有一点要提的是:
红蓝大战这一天和女主穿越回越南邮轮是同一天。
女主穿越回邮轮,当时杀死的大反派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准备自杀的大反派,她的这个冲动举动影响了红蓝大战。
在作战中,男主处于红队正面进攻。
他在被铁门挡路无法拿到算法的时候,面前躺着一具尸体。
更神奇的是,在男主差点被爆头嗝屁的时候,这具尸体竟然站了起来又替他挡了一枪,然后尸体打开铁门倒着离开了,成功为男主助攻。
最后,男主拿到算法,但此时大反派已经被女主杀死,男主所处的山洞也即将爆炸,时间非常紧迫,千钧一发时,是尼尔开车把男主拉了出来救他一命。
所以尼尔的时间线是他一开始处于蓝队,但是途中为了开车救男主通过时间机器变回正向,后来再次为了在铁门那里为男主挡枪变成逆向,最终他被枪击死亡。
从影片尼尔背包上出现的红色吊坠可以得知,尸体身上的红色吊坠,就是尼尔的。
这个伏笔,是诺兰从基辅剧院就埋下的。在基辅剧院救男主的人,身上也带有这个红色吊坠。
电影中几次救男主的人,都是从未来逆行回来保护男主的尼尔。由此我们不难推测出尼尔和男主的故事:
尼尔在未来会被男主招募进了信条组织,培养训练。然后,又被男主送回逆向世界,回去帮助过去的男主。
而来自未来的尼尔则独自在逆向世界生活了很久,回去只为帮助男主,这是一趟赴死之旅,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完成了为他挡弹牺牲的使命。
对于尼尔来说,他已经认识男主很久了,相处的十几天,是最后的告别。但是对于男主来说,他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所以最后离别的时候尼尔对男主说,我在未来等你。
最后,告别的那一分钟,恐怕是全片最让我触动的地方了。
嗯。不过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想要是不沉下心看个几遍,冷静地理清其中所有细节,也没几个人敢说自己是真的看懂了。
就算现在问我搞清楚《信条》的细节了吗?我也不敢保证我完全理解了,只能用诺兰在电影中写的一句台词安慰自己—
别试着理解它,去感受它。
你们也一样。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