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手撕康姨母的常嬷嬷,用这种方法一步一步和明兰平起平坐
电视剧《知否》中,有一段网友普遍认为极度舒适的片段,那就是常嬷嬷手撕康姨母。
明兰嫁到侯府后,善于钻营的康姨母也急急赶来了,隔三差五的就来找小秦氏,并且次次拿出姨母的款,让明兰从澄园到侯府去请安。
对小秦氏这个继母婆婆,明兰是效仿卢大人家,一个月过去请安四次。康姨母的到来,让这个频率大大的增加了。明兰刚怀孕不久,身体的不适令她厌烦极了,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
当向妈妈又一次来请明兰时,明兰正吐得死去活来。按向妈妈的意思,长辈们都等着,明兰无论如何都得过去,且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常嬷嬷一看康姨母欺人太甚,骂了向妈妈一通后,又到隔壁院里去骂街了。
你也算长辈?圣贤说母慈子孝,还是要母慈子才孝。
你算个什么东西,我们敬着你亲家、娘家的人,才叫你一声大娘子。你真当自己是碟子菜呀?
你们康家不过是盛家的连襟,跟咱们顾家打着好几个湾哪,你到这儿充什么长辈不长辈的,我们家的长辈,在这儿坐着呢.......
什么东西,自家死人啊,奔丧都没这么勤快的,还是王家出来的姑娘,康家的媳妇,没半点大家妇人的模样。
不得不说,常嬷嬷的这一通骂, 实在太解气。
康姨母不要脸,就需要像常嬷嬷这样的狠人来治。嬷嬷骂得有理有据,句句都骂在点子上,戳康姨母的脊梁,康姨母一句话也骂不回去。
常嬷嬷的这一通骂,让康姨母脸面全无,自然也收敛了不少,再敢不敢随便支使明兰了。
原著中,常嬷嬷是在女儿夭折后,去白家给顾廷华的母亲白氏做奶娘的。常嬷嬷做事用心,对白氏也是十分的细心体贴,白老太公看他们夫妻俩做事稳妥可靠,有意收下他们夫妻俩,却被常嬷嬷拒绝了。
当时,常嬷嬷夫家的经济情况并不好,如果能够入白府奴籍,好处比自由之身要多不少。但常嬷嬷宁愿少落好处,也婉拒不从。随着白老太爷事业越做越大,常嬷嬷夫妇也越来越受重视,常家的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到白氏嫁到顾侯府时,好多人争着抢着要跟着小姐去侯府伺候,但常嬷嬷却没有跟着去,而是选择回了老家,经营自己的几亩地,培养儿子。
常嬷嬷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农村妇人,她之所以不入奴籍,为的就是子孙有朝一日能够走仕途。她用心的培养儿子,希望儿子能发奋图强,一举中的谋个一官半职。却不想儿子是个不成器的,读书不成器,还受媳妇的怂恿学做生意,结果将家底赔了个精光不说,还被人打得只剩半条命。
眼见一家老小生活无以为继,这才来京城投靠顾廷烨。顾廷烨帮他们买了一个小院,祖孙四人住在那里。
尽管顾廷烨对常嬷嬷极好,几乎是有求必应,但常嬷嬷并不是眼皮子浅薄之人,顾廷烨发达后,常嬷嬷并没有马上依附过来。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培养孙子常年,给他请先生,自己帮人浆洗缝补维持生活。后来,在顾廷烨的请求下,常嬷嬷才到澄园来帮忙。
在第一次见明兰时,常嬷嬷就把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为何投靠顾廷烨,一五一十的向明兰倒了个干干净净,没有丝毫隐瞒,这种自曝家丑的方式,令明兰大感意外,却对常嬷嬷更加信任。
来到澄园后,常嬷嬷也是忠心耿耿,全身心的站在顾廷烨夫妇的立场为他们打算,对隔壁院,她是嫉恶如仇。
而她求明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希望明兰能帮常年找一所好学校。
常年年纪不大,却资质颇佳,在明兰的帮助下,常年去了京城名声最响的海氏学堂,和盛长栋成了同学,为日后的科举之路埋下了伏笔。
常嬷嬷这样是非分明,看问题看得透彻。所以她不卑不亢,对澄园的富贵,她不眼红,对自己的身份,她也不低看,就这样坦坦荡荡的。
孙子常年受祖母影响,待人接物各方面,小小年纪就十分老成,加上天资聪颖,到海氏学堂后,表现十分突出,深得盛长柏的器重。
常嬷嬷一家三代人的努力,特别是常嬷嬷的高瞻远瞩,令常家在常年这一代上升了一个阶层,虽然根基不深,但依常年的品性,将来的功名必不会差。常嬷嬷努力了一辈子,到晚年,终于能够与官眷平起平坐了。
当年,如果常嬷嬷入了奴籍,那常年就不能科举入仕,因为身份上有瑕疵,很容易别有用心之人攻击。常嬷嬷肯定是想到了这一层,所以在白府时,即便入奴籍有优渥的回报,但为了子孙后代,常嬷嬷克服困难,拒绝了眼前的诱惑。
俗话说,娶一个好女人旺三代。常嬷嬷如果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在白家时就会入了奴籍,白氏嫁到顾家时,很可能就一起跟过来了。白氏死后,常嬷嬷很可能会是顾家的一个没头脸奴婢,尽管有顾廷烨照看,但其身份低贱自不用说了,哪里还谈什么子孙会出类拔萃,拜相封侯。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