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银幕网红尤物黄宗英走了,她来自温州这个知名家族,兄妹四人皆传奇…

银幕网红尤物黄宗英走了,她来自温州这个知名家族,兄妹四人皆传奇…

查看:909 / 更新:2022-02-10 17:04


“一息尚存,不落征帆……她到最后,也依然爱看书爱写字。老太太一路走好!”


12月14日上午,黄宗英侄子、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洛次子、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黄海波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则悼念内容。


12月14日凌晨,温籍著名表演艺术家、作家黄宗英先生逝世,享年95岁。

提起黄宗英,留在几代人心底的,是她在银幕中青春靓丽的一抹优雅笑容;不过,她更愿意人们记住的,是真正伴随她整个人生,那一支书写时代的笔。


《家》剧照

她是一代人心中的银幕女神,她最喜欢一句话:“一息尚存,不落征帆。”即使到了2016年,她仍然以91岁的高龄,出版《黄宗英文集》。

视频来源:梨视频

黄海波:“三姑”让我倍感亲情温暖


黄宗英和黄海波合影。

黄海波称黄宗英“三姑”。2019年6月1日,黄海波去上海医院看望三姑。她当时还对着手机录了一段视频:“祝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


黄宗英的病房像书房。

“在她的病床旁边,放着许多布娃娃和木偶。她很喜欢它们。”黄海波说。

“三姑是一位典型的优雅中国女人。大约在1978年,我第一次见到三姑。当时姑父赵丹刚刚复出,与她一起来北京到我家做客。她穿着一身灰灰的人民服,但她的气质和精神却让我为之一振,像是灰色调中有一瓣金枝玉叶,典型的小巧内敛的黄家人面孔,让我瞬间感到亲情的温暖。”


黄海波说,在北京的那些日子,他经常听赵丹讲如何扮演闻一多、周恩来;听黄宗英讲她的《小木屋》和邢燕子,讲散文中的种种意念,“这是对我童年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黄宗英(左)与黄海波(右)在山海关城门楼合影

“1990年,由于央视《望长城》摄制组的拍摄长达1年,当时三姑已年过六十,作为报告人的她急需一个助理。”黄海波说,此后长达两年与三姑的相伴,黄宗英的优雅和得体让他印象深刻,“她从不偷懒,永远都是光鲜亮丽于人前,绝不会毫无风度地暴露于外界。头发永远是梳理整齐的,抹着淡淡的口红,精心搭配的围巾及小帽,谈吐得体,轻声细语”。


《丽人行》剧照,中间为黄宗英。

黄宗英的文字就像她的人生,平实中带着飘逸灵动。“我爱红叶盛期夺人的冶艳和逼人的热烈;我爱凋零期红叶无限的风韵和醉人的诗情;我爱红叶落地坦荡荡的层层枯枝。踩着它们,它们轻轻应答着,飘散着令人销魂的美妙意境。”


年轻的她曾将自己求学演戏的所思所感,冠之以《寒窗走笔》的标题,于《文汇报》连载。

“她着魔似的展开稿纸、走向拍摄现场,是常有的事。不管在北京或上海的胡同小巷弄堂里,还是在西北的大戈壁和沙漠中,她似乎总是吃得很少、睡得很少,瞪大了她那细小却迷人的眯缝眼,与世界与自己进行着神交!”黄海波说,后来三姑在上海医院里修养的20多年,她身体虽然衰老,但依旧神采奕奕,“她不写书了,但依旧爱读书。每次去医院看望她,她说不要花,不要食物,只要书籍。她依旧是精神至上的”。


晚年黄宗英

黄秉桂:黄宗英三次敲开故乡大门

黄宗英堂侄黄秉桂今年70岁。他回忆了黄宗英三次回瑞安的过程,“在黄宗英五个兄弟姐妹中,就数她回故乡时间和次数最多。


黄宗英(左)与赵丹(右)在《幸福狂想曲》中的剧照

1962年1月,黄宗英带着赵丹来到浙江缙云仙都去寻访拍摄过《阿诗玛》的摄影基地,随后第一次双双来到温州,为《高机与吴三春》剧本的改编奔忙,当时她与赵丹住在温州柴桥巷机关招待所,足迹踏过雁山瓯水,但黄宗英真正敲开故乡瑞安大门的,却是后来的三次”。


1963年采访戴新泮(黄宗英摄)

1963年3月,38岁的黄宗英第一次来到既陌生而又亲切的故乡瑞安。她住在瑞安城关小沙巷的县委机关招待所。瑞安县委安排她采访一位水利专家、工程师戴新泮,家住塘下鲍田。黄宗英二话不说,提起行李,赶到塘下。戴新泮出生于1883年,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出身穷苦,一辈子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和水利经验。黄宗英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新泮伯》。当时,黄秉桂给该文配了一幅人物速写,后来一并刊登在《解放日报》。此后,黄秉桂陆续创作了许多作品,获过许多奖项。


1975年黄宗英回瑞安祭祖,在玉海楼留影。(黄秉桂摄)

1975年,50岁的黄宗英第二次回到瑞安老家探亲。黄宗英9岁那年,父亲黄曾铭在青岛病故,灵柩被运来瑞安安葬。当时黄宗英曾这样对瑞安亲人说她自己很不孝,特别对不起爸爸,“小时候最丑的是我,待我最好的就是爸爸”。这次故乡之行,黄宗英带回了许多瑞安土特产,如黄鱼鲞、墨鱼干、虾米,还有她最爱吃的瑞安李大同的双炊糕、芙蓉糖和冰雪酥。不过此次家乡行,黄宗英收获更多的还是亲情。


1988年黄宗英(左四)在瑞安东门硐桥上与老人交谈。

1988年端午节前夕,阔别故乡13年的黄宗英再次回到瑞安。她一袭端庄素洁的连衣裙,一头飘逸的银发,显得格外华美。这次她是受上海作协委托,专访全国十大民营企业家之一的瑞安企业家温邦彦。她没有住进宾馆,而是住在温邦彦的家中。但凡是采访,她都要求自己与受访者同吃、同住、同劳动。


1988年黄宗英在瑞安与温邦彦(右)撞鸡蛋过端午节。(刘显佑摄)

端午节这天,黄宗英亲朋聚集在温邦彦家吃粽子、撞鸡蛋。第二天她说:“我想通过温邦彦,宣传瑞安形象。”于是,她向上海电影制片厂请求派出一支摄制组,她要以温邦彦为题材,拍一部电视报告文学片,暂定名为《小城瑞安》。当一切工作进入有序状态时,温邦彦却表现得有苦衷。原来,温邦彦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家室简陋清贫,怎么奢望自己能拍一部电视报告文学剧,该要投入多少钱呀?于是摄制组撤了,导演走了,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但黄宗英不怕挫折,又走访瑞安百好乳品厂,夜间就伏在瑞安华侨饭店的单人房间里通宵写作。不日,一篇有关百好乳品厂前世今生的报告文学诞生了。这次,她在瑞安工作生活了一个多月。


黄宗英1996年参加瑞中北京校友会举行的纪念瑞中100周年大会管陶/摄

黄宗英逝世 2019年曾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出身温州传奇家庭

黄宗英,祖籍瑞安,1925年7月13日生于北京。黄宗英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爱好艺术,16岁随兄长到上海职业剧团打杂,自此踏上了演艺之路。两年后,她凭借在话剧《甜姐儿》中的表演风靡上海。自此,“甜姐儿”也成了黄宗英的代名词。


1946年,黄宗英凭借首部电影《追》步入影坛。之后,她又开启了舞台、电影、文学的跨界生涯。她的《幸福狂想曲》《丽人行》《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乌鸦与麻雀》等影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黄宗英投身于文学创作,尤其专注于报告文学,她创作了《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小木屋》等作品。前三者更连续获得三次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很多人熟悉的黄宗英,与她的丈夫著名演员赵丹分不开的。这段感情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黄宗英曾说过:“只要我活着,我不能让赵丹死了。”人的一生或许会经历过很多段感情,但刻骨铭心的只会是一个人。对于黄宗英来说,这个人,就是和她共度32载的丈夫赵丹。


黄宗英与赵丹。


上海解放前夕,赵丹和黄宗英在义卖场上,为支援解放区购买医药物品,并为影迷签名(1949年初)

黄宗英出身著名的瑞安黄氏家族,“黄家一门三代翰林”是瑞安城里流传了一百多年的佳话。瑞安小沙巷(旧称振文坊)曾挂有一块横匾,上书“比户书声”四个大字,是被誉为“东南第一笔”的著名书法家池志徵题写。


童年黄宗英

在清代后期,世居小沙巷的黄家,族中“兄弟二进士”“父子叔侄三进士,同朝为翰林”,黄氏以家族群体形象活跃在晚清历史舞台上,史称瑞安“五黄先生”。1925年出生的黄宗英是“五黄先生”中最年幼的黄绍第的孙女、“洋翰林”黄曾铭的小女儿,和兄弟黄宗江、黄宗淮、黄宗洛、黄宗汉并称“新五黄先生”。


黄家兄妹多长寿。前排左起:黄宗英、黄锐华(享年99岁)、黄燕玉(享年103岁)。后排左起:黄宗洛(享年86岁)、黄宗江(享年89岁)、黄宗淮(80年代去世)、黄宗汉(享年83岁)

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兄妹四人均与艺术结缘,戏称"卖艺黄家",黄宗英与哥哥黄宗江、弟弟黄宗洛被誉为艺术圈里的"黄氏三杰"。


黄宗英与哥哥黄宗江。(1942年)

兄妹四人作为老艺术家都在艺术界有着很高的地位。


黄氏四兄妹在《大栅栏》中的剧照(从左至右为黄宗汉、黄宗英、黄宗江、黄宗洛)

暮年,她曾写下过一首小诗,这其中也许有她不老的秘密:别说自己老了,别老说自己老了,根本别去想我是老还是不老。青春的节奏还在我的心中跳跃,儿童般的好奇也并没有把我抛掉,未来的蓝图依然盘旋在我的头脑,追求新知识那劲头我也不输学生年少。来源:温州都市报综合

责任编辑:薛乔(EK001)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Lola Rose宣布终止与郑爽合作:已发出《解约告知函》

下一篇:

上线2天,就拿下一个冠军,说它蹭热度,可别“糟蹋”它了
标签:瑞安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