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三大“光头强”——葛优、陈佩斯、徐峥,他们一个比一个牛
文/麦穗小鱼
聪明的脑袋不长毛,这话一点儿不假。
小编我18岁就开始秃顶了,经过专业测试我的智商148,高考数学差点儿考了个满分,厉害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娱乐圈最有名的三大光头——葛优、陈佩斯、徐峥
提起喜剧,我脑子里蹦出了2个名字,一个是周星驰,另一个就是葛优。
导演赵宝刚在谈到葛优时说:“他所有的喜剧都是温暖的,给人带来愉快的,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才喜欢。”
小时候的葛优,虎头虎脑,长得非常可爱。但不知道,为什么长着长着就长残了!
葛优的父亲葛存壮是北影厂演员,妈妈施文心是北影厂资深剧本编辑。出生在文艺家庭的葛优似乎并没有遗传父母的艺术基因,除了会拉二胡,其他啥特长没有。
而且葛优自小生性腼腆,幼儿园每次六一儿童节,别的小朋友都欢快地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只有他默默地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
1976年,高中毕业后,葛优到北京郊区某公社插队。因为身体单薄,被分去养猪。顺带给猪接生,这一干就是两年半。
大小伙子总干养猪的事也不是办法,搞不好连个老婆都讨不到。
于是,1979年恢复高考后,葛优的父母便“怂恿”他去考艺术院校。结果,葛优先后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曲学院、实验话剧院等,可一个都没考上。
后来,全国总文工团招生,葛优决定考最后一次。当时他根据自己养猪的经历,自编了小品《喂猪》。由于是本色出演,受到考官一致好评,最终被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录取,和濮存昕、张丰毅、张铁林、陈道明成为校友。
事后,葛优说:“别看台上没有猪,但我眼里全是猪。”
这话后来传到当天几位考官耳中,大家纷纷表示要揍他。
进入文工团后,葛优跑了整整十年龙套,搞得初恋女友离她而去,并留下一句话——搞个啥子嘛,天天跑龙套,没出息!
女友这句话彻底激发了葛优的斗志,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于是开始认真琢磨剧本,刻苦磨练演技,即便是跑龙套也一点儿不马虎,这为他赢得了好名声,导演开始让他演些配角。
但是在参演了《盛夏和她的未婚夫》、《山的女儿》、《女儿楼》、《私奔》等影视剧后,事业依然不见起色,这可把葛优愁坏了,头发开始大把大把的往下掉。
就是从那时候起,葛青年开始向葛大爷转变!!!
不过,命运会善待每一个认真做事的人。
1988年,葛优的演艺事业迎来转机。
当年《顽主》剧组招募演员,葛优的好朋友跑去报名,结果忘记带照片了。于是,他就找了一张跟葛优的合影交给了剧组。
结果,葛优进了剧组,他却落选了。
演完这部戏,葛优不仅拿到了800块钱片酬,还获得了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一夜爆红。
从此,葛优的片约不断,知名度越来越大。1991年底,冯小刚和王朔策划了一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两人裹着大衣在楼下自行车棚里,凄风冷雨等了葛大爷整整俩小时。这次让葛优推掉朋友张小敏的戏《大冲撞》,出演《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剧播完后,葛优彻底火了,夺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同年,葛优又主演夏刚执导的电影《大撒把》,获得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二年主演的《活着》,让葛优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演员。
可谓是一年一个大奖往家里拿,而戛纳影帝更是让葛优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
后来《甲方乙方》。
《不见不散》
《没完没了》
《私人定制》
葛优有个习惯,每拿到一个剧本,都会从第一句台词、第一个镜头,琢磨到最后一句台词、最后一个镜头,不厌其烦。
在剧组里,别人演完一场戏都会抽空休息一下,而葛优会拿着剧本在那翻来覆去念上十几遍、几十遍。
他说,如果连台词都不好好准备,就不配做个演员!
冯小刚对葛优的表演评价最为贴切——“总是一本正经地,演着一个不着四六的人,也总是非常诚恳地说一些,不着思路的话。”
随着近些年综艺节目,特别是真人秀的风起云涌,一些演员纷纷靠耍宝赚取流量。但这么多年来,葛优从不炒作,从不上综艺节目,这一点跟小品王陈佩斯非常相似。
这些年,徐峥导演的电影部部堪称佳作。
《泰囧》,《港囧》,《人在囧途》,《我不是药神》叫好又卖座,也把徐峥推上了顶尖导演的行列,足以跟冯小刚、张艺谋,杜琪峰等知名大导演平起平坐。
现在的徐峥春风得意,自信满满,殊不知他以前自卑的不要不要的。为什么呢?
因为,一头秀发突然间开始大把大把的脱落。
20岁之前的徐峥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还曾做过发模。
大二时,一天徐峥洗头,发现自己的头发掉了一大把,他便询问父亲自己是不是遗传。但父亲却说,滚犊子,老子我45岁以后才开始脱发,你这年纪轻轻就开始了,肯定不是遗传。
脱发给徐峥带来了诸多烦恼,自尊心一再受挫。后来徐峥开始用秘方——生姜,揉搓头皮,配合生发水,促进生发。
每一次,徐峥开始在宿舍里治疗,楼道里就有人拍着脸盆喊:“徐峥开始治头发了,大家快来看那。”
有一次,他在宿舍里治疗,不小心把生发水弄倒了,撒了一桌子。舍友便起哄,“不知道桌子会不会长毛啊!”
有人接茬:“不会,绝对不会,你看看徐峥的头发就知道了,效果也不怎么样啊!”
还有一次,徐峥骑自行车等红灯,一阵风把帽子给吹掉了,只见旁边同样秃头的男子吓了一跳,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终于,在一年圣诞节的时候,徐峥决定要剃光头。理发店的师傅问他,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剃光头。徐峥拿下了帽子,师傅百年开始磨刀了。
剃完头的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出家了。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徐峥认识到:我必须接受全部的自己,才能有勇气去对抗这个世界,才能活出精彩。
他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如果你的头发很漂亮,当然可以成为一个好演员,但没有头发的徐峥努努力应该也行的。
后来证明,在演艺道路上,秃顶对徐峥来说是最微不足道的阻力。徐峥也用一部部好作品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从《人在囧途》到《泰囧》再到《港囧》,以至于后来的《我不是药神》等等,让徐峥得以成名立腕,这些电影也深深的烙上了徐峥的印记。
自此,中国喜剧电影有了三大流派: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冯小刚的——冯式喜剧和徐峥的——徐式喜剧。
1973年,陈佩斯结束了4年的知情生活回到北京,恰逢八一电影制片厂招收新学员,父亲陈强便鼓励他去试试。在这里,陈佩斯遇到了一生的搭档朱时茂。
最初那几年,由于长相太过普通,陈佩斯只能演一些小角色,但他却十分用心,颇得领导喜欢。关键是,陈佩斯那张脸和赵本山一样,让人一看就想笑。父亲陈强便对儿子说:“你可以演喜剧,多给大家带去快乐。”
5年后,朱时茂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两人都是1954年出生,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当时,八一厂的演员时常要深入基层表演节目,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哥俩一商量,就捣鼓了个“吃面条”的小短剧,每次表演都把观众们逗的前仰后合。
有一次,一个大肚便便的厨师,看他们表演《吃面条》,愣是把扣子给笑绷了。
很快,陈佩斯和朱时茂就成了东北三省的小红人。彼时,赵本山还在玩他的二人转,宋丹丹还在搞她的话剧。
《吃面条》也是历届春晚舞台上第一个小品,当观众看到陈佩斯略带夸张而又俏皮的表演时,笑得眼泪都下来了。
陈佩斯和朱时茂因《吃面条》一夜爆红,第二天他们的名字响彻两岸三地。当年全国各地的面馆生意大火,营业额比往年提高了三倍!
此后,这对黄金搭档共11次站上春晚舞台,每一部小品都堪称经典,陈佩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品王”。
小品《羊肉串》中,陈佩斯把新疆人烤羊肉串的表情演绎地惟妙惟肖。
《主角与配角》,那句:“队长,别开枪,是我!”至今看来依然妙趣横生。
还有《胡椒面》、《警察与小偷》、《大变活人》,陈佩斯和朱时茂一次次地带给人们欢乐,成为了春晚舞台上的传奇。
可是,就在事业一片璀璨的时候,陈佩斯却亲手关上了通往春晚的大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1999年初,陈佩斯发现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出版并发行了他和朱时茂历届央视春晚小品的VCD光盘。通过合理诉求未果,两人愤而诉诸法律。
当时,很多人劝陈佩斯息事宁人。
毕竟,春晚是多少人削尖脑袋都想挤进去的舞台。
但倔强的陈佩斯一意孤行,执拗地想要个说法。他说:我必须与强权抗争,不能让后人嘲笑自己。
后来,他们获得了33万元的侵权赔偿,其代价是春晚的大门永远向他们关上了。
得罪了央视,后果可想而知,作为小弟的地方台纷纷对陈佩斯避而远之。事业从云端跌入低谷,自己的影视公司倒闭。尽管如此,陈佩斯依然硬气的说到:
“我可以接受经济上的损失,但是我不能接受他对我的漠视。”
更是多次放出话来:
“我要站着做人,还把这钱给挣了!”
“站着挣钱”,这是一种骨气,也是做人的底线!
后来,他把全部精力投到话剧表演上。首部话剧《托儿》,在近50个城市连续演出多达120场,平均上座率80%以上。演到第30场的时候,就已经回本。
陈佩斯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即便是离开了央视的舞台,照样能发光发热。即便是得罪了央视,还有很多观众愿意掏腰包买他的帐。
这些年,几乎每年春晚导演都会向陈佩斯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重返央视舞台。
可是,陈佩斯拒绝了!
他说:我命硬,学不会弯腰!
在一次谈话节目里,主持人问:“离开春晚,你后不后悔?”
陈佩斯想都没想,便说:
“不后悔,上春晚的时候,我过得很狼狈,见谁都是大爷,作品里的东西受到太多的限制。当时我提出过许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说‘NO’!那么我也有说“NO”的权利,虽然说这个字的代价比较大。”
陈佩斯的倔强,是对艺术的敬畏,也是他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杨澜在节目中曾问过他,“您自己出去走个穴演个小品,一场下来,轻轻松松挣个几十万。现在搞话剧,带着一大帮子,何苦呢。”
陈佩斯:“挣完了干嘛呀?”
杨澜:“买房子啊!”
陈佩斯:“买完了干嘛呀!”
杨澜:“再买车呀!”
陈佩斯:“买完了又干嘛呀!几个轱辘啊,多贵的车不也就四个轱辘嘛。”
把杨澜搞得一愣一愣的,这就是陈佩斯。
浮躁的社会与他无关,他只在乎内心的平静。
人们纷纷议论,如果陈佩斯学的圆滑一点,不那么较真,一定比现在过得更好。
可他没有,他说:“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在攀附的时代,依然保有傲骨;
在贪婪的时代,依然懂得舍弃;
这,才是我们最该怀念和崇拜的那个不卑不亢的“手艺人”!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