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绝对值一个热搜 西西人体私密大胆图片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酷炫特效,
冷门儿童题材加上小众体育项目,还是纪录片体裁,
上院线?
一听,就要“扑”个血本无归。
可它生生地做到了“公映三天就占据豆瓣口碑电影榜首”
经过数轮电影节、点映检验后,
豆瓣开分9.3分,
现在持续稳定在8.7分,
截止到距离2021年只有半个月的今天,
是2020年度当之无愧的国产电影最高分??
#上图的分数是预告片中的,没有来得及更新。
橘今天要说的,
就是这几天不少网友“自来水”刷屏安利的《棒!少年》
这部纪录片,
获得了陈可辛、陆川等大导演名制片人包场支持,
痛仰乐队高虎献唱推广曲,
连易烊千玺都在微博推荐,
这么看,属实是火了。
但是,凭借着啥呢?
其实,《棒!少年》全片内容并不复杂。
如片名所说,紧紧围绕着“棒球”与“少年”展开,
不过与以往印象中,
在“圣地”甲子园里挥洒汗水的棒球故事不太一样,
#2018年夏末刷屏的“平成年间最后一次夏日甲子园”??
镜头对焦的是一支比较特殊的棒球队,
球队里的孩子大多是事实孤儿(父母没有双亡、但家庭没有能力或没有意愿抚养的儿童)
每个人背后都有着来自家庭的伤痕,
他们是在遇到教练孙岭峰,来到爱心基地后,才开始接触棒球,
不幸也幸运的他们,
懵懵懂懂地用棒球——这个在我国几近“冷门”的项目,
收获自信、友谊与陪伴,
也为自己开拓出一条不一样的成长之旅。
而影片之所以这么有意思,
除了体育竞技本身的“高燃”,
还在于导演选取了马虎和小双,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作为主线人物。
一个外放大胆、桀骜不驯,一个温顺乖巧、敏感脆弱,
这要是放在日漫、港片里妥妥的双雄设定,
就这样,“一个火焰一个海洋”的巧合,发生在同队的两个孩子身上,
真实的纪录,也变得戏剧化了很多。
马虎——后入队的“闯入者”,
明明比别人后进入基地,
却一点也不怕生,
愣叫别人认自己做老大。
仗着自己身体素质好,是队里难得的体能好手,
先是挑衅队里年纪最大的大宝,
又“一言不合”欺负其他小朋友……
他确实很顽劣,
课堂上偷吃粉笔、队友洗澡时偷偷关水这种事情没少干。
甚至在橘还在琢磨着偷吃辣条会不会挨骂的十二岁,
虎哥就说出了
“一人一个指头放在这里,一刀全部下,你敢吗?”
这种“惊世骇俗”的大话。
#我:不敢不敢
可实际上,他也是个不敢一个人睡觉,
会用绳子把玩偶和自己固定在床板上的“小屁孩”
教练批评他时,也不说话,只委屈地瘪着嘴干掉眼泪。
回到家乡探亲,
和小伙伴们称兄道弟,自称“游侠”的马虎,
在教练说要把孩子们训成一匹狼时,
也会赌气般地说出真心话
“我就是一条流浪狗”
之所以说是“真心话”,是囿于他不同常人的成长环境。
母亲在生下马虎三个月后就跑了,
酗酒且有暴力倾向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偶尔回家一趟可能还会揍马虎一顿。
贫穷、原生家庭的破碎、长期的缺爱,
让他选择用蛮横武装自己。
可内心里,
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关注与爱,
他希望妈妈回来,
也深切地爱着、思念着妈妈。
而另一位主人公——小双,
同样也面临着并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他在酒店里像说玩笑话一样,和同伴讲述自己的身世:
母亲在生下他后就走了,而父亲在出生前就脑溢血去世了。
亲戚便把小双和双胞胎哥哥送人,
对方却因为小双太瘦弱只领走了哥哥。
这个险些“被埋”的孩子在大伯、大姑相继去世后,
只好跟随二伯生活。
而随着年事已高,二伯也无法支撑起这个小家,
才把小双送到爱心基地。
因此,早早懂事的小双,
不像马虎那般叛逆不服管教,
镜头记录的他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想自己的“心事”。
他把骨子里的温柔带到了球场上,
连教练都评价他“小双做什么动作都很温柔”
#插句题外话,小双长得很是清秀耐看
温和的性格让他练习时踏实刻苦、打球时防守稳定,
同时,也让他在赛场上不够敢拼敢抢。
而缺乏狠劲儿,在讲求进攻性的竞技体育里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也没少因此在训练场上掉眼泪。
而更重的包袱来自于,
才十岁的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棒球是他目前唯一的出路。
教练带球队去美国打U11联赛,
胳膊受伤的小双作为主力咬着牙和同伴们拼尽全力,
还是输给了去年的冠军,仅比了一场就要落败回国。
他被簇拥在人群中央,
连大大咧咧的马虎都叫他“老大”劝他先吃饭,
他却哭喊着“机会只有一次”
“你知道这么一次比赛多难得,对得起别人对我们的期待吗?”
那场比赛,似乎让小双心灰意冷,
他不愿再回到棒球基地打球,
教练来家看他,他也执拗着不愿回去。
还因此和二伯吵了一架,
问是不是二伯和教练说要把自己带走的。
这个温顺得像鹿一样的孩子在难得的自我发泄后,
又在树下和二伯“和解”了。
#小双具体说了什么,橘就不剧透了
整部纪录片,线索清晰,故事简单。
即便在拍摄期间,球队因为郊区拆迁,
搬了三次基地,
总是在“流离失所”
片中也频频出现孩子们在一片拆迁废墟中步行去上学的画面,
小双、马虎的“回乡探亲”更是让人看得揪心,
可又因为主角是孩子,
因为他们比成年人更为直接真实的笑容和泪水,
能让人在淡淡的哀伤中找寻到明快的底色。
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正规场地,
在短训时借用过后孩子们会向场地鞠躬道谢,
到美国参加比赛,
孩子们最大的惊讶不是异域风情,
而是“这个国家到处都是棒球场”,
最深刻的回忆是棒球顶级赛事气氛所带来的震撼与感染。
镜头在展现孩子们真实的处境过后,也没有一味煽情,
而是跟随孩子们的视角,去认识他们的棒球,
认识他们对于竞技本身的热爱与向往。
就是靠着这平实却又动人心魄的故事,
还有高清慢镜头下极具生命力的视觉美学,
《棒!少年》“杀”出了今年first影展的“最佳纪录长片”
也“杀”出了上映后的好口碑。
而对于电影里的孩子们来说,
这部长片是对他们生活的纪录,也是导演送给他们的礼物??
也许无法选择上天给予的底牌,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被命运揉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有大把的时间去跌倒流血,长大成人。
只要他们愿意,
就永远有为自己的生活投球、挥棒、奔跑的权利!
最后一句,
影片还在热映虽然排片不多,但故事真的不容错过!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