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娱乐圈的半壁江山,都在这里了
前天,是北京电影学院70周年校庆。
娱乐圈的大批明星都送上了生日祝福。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排名第一的电影学院,其影响力有目共睹。
恰逢这特殊的日子,我想来聊聊它。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
自创建以来,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输送了两万多名工作者。
可以说是组成了中国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单就96级表演系,一共才23名学生,就出了好几位一线大牌。
赵薇、陈坤、黄晓明、郭晓冬、颜丹晨、祖峰…
每个都能独当一面,当之无愧的明星班。
你现在脑中能想到的实力派明星里,有一半以上都是北影毕业的学生。
张铁林、唐国强、蒋雯丽、许晴、王志文、黄渤、俞飞鸿、徐静蕾……
近年来,北影也诞生了一大批当红小生小花。
周冬雨、杨幂、郑爽、王俊凯、吴磊、朱一龙、刘亦菲……都是在电影电视中再熟悉不过的面孔。
如今,北京电影学院似乎已经与「巨星预备」紧紧挂钩。
每年的艺考季,都会有大量媒体来北影进行采访和拍摄,社会各界也都对这里的学生们给予了高度关注。
有些都还没入学,就已经被经纪公司签下了。
如果说,一线明星北影只占一半;
那么,一线导演就几乎都被它包揽了。
表演系有群星闪耀的「96班」,导演系就有大佬云集的「78班」。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这一年一共考进了156个人,在今后的40年里,他们几乎都活跃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风暴中心,成了推动中国电影电视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这届导演系招了28个人,陈凯歌、李少红、田壮壮、吴子牛…组成了一度引领中国电影风潮的第五代导演。
陈凯歌执导处女作《黄土地》,初露锋芒,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后来一部《霸王别姬》更是把他送上神坛,捧得了华语电影的第一座戛纳金棕榈奖,至今仍是唯一一座。
李少红擅长历史题材电视剧,代表作品有《大明宫词》《橘子红了》;
其细腻的人文关怀,赢得了许多导演和演员的爱戴,被推荐为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
田壮壮威望极高,毕业作品由张艺谋、侯咏、吕乐三位摄影师替他掌镜,可见一斑。
成名也早,执导的电影《小城之春》《大太监李莲英》《蓝风筝》等,都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过大奖。
现在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硕士生导师,赵薇读研的时候就是师从田壮壮。
78届的摄影系,还出了张艺谋、顾长卫两大导演。
张艺谋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三次提名奥斯卡,连续斩获了金熊,金狮等多项顶尖级电影奖项。
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可以载入史册。
顾长卫曾是《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多部经典影片的摄影,提名过奥斯卡;
千禧年才开始担任导演,相继拍摄了《孔雀》《立春》等优秀的文艺片,斩获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第五代导演们年少时都曾经历种种磨难,下过乡,当过兵。
改革开放后,他们开始接受专业的学习,拥有着非凡的创作激情与人文关怀。
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镜头语言,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渴望通过电影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
在这之后,北影还陆续走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导演。
比如代表叛逆与反思的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在处女作《小武》摘得8项国际大奖后一举成名。
之后的《三峡好人》在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奖,确立了自己在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地位。
在人们纷纷投身非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时,他却将目光锁定中国各种历史变迁中的小人物,打磨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如今,他也活跃于教育领域和各种公共活动中,向广大电影创作者们分享自己的意见见解。
并发起创办了平遥国际电影展。
另外,第六代导演中还有王小帅、管虎、娄烨、曹保平等等,中国在世界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上拿到的奖项,基本都是由他们完成的。
不同于第五代导演,他们成长于中国社会改革的重大变革期,见证了新旧观念的交替与碰撞。
因而电影往往追求反叛,打破传统的叙事风格。
其实,从演员和导演这两个侧面,就能看出北影之于中国影视行业的地位。
基本就是中国电影的黄埔军校。
说它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一点都不为过。
自1950年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70个年头,这同时也是中国电影教育的第七十年。
所以,今年这一届校庆,办得特别隆重。
不仅请来了黄渤担当主持人;
还有宁浩、管虎、赵薇、杨幂、周冬雨、朱一龙、张嘉译、姚晨、杨紫、关晓彤、唐国强等广大校友参加。
阵容堪比春晚。
晚会还有两个颁奖典礼。
一个是「学院奖」,用于表彰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友。
入围的影片有《地久天长》《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撞死了一只羊》等等,名单一点不逊于任何一场华语电影的颁奖礼。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是时隔28年后的重启。
早在1992年,就诞生了第一届学院奖。
没有红地毯、没有金奖杯、没有评委会,只是靠全校的教授和副教授,一人一票投出成绩最突出的毕业生。
这可能是形式最简单、结果最公平的电影评奖了。
那一年,我国拍摄了167部故事片,其中99部是北影毕业生执导,占到国产片的60%,竞争异常激烈。
最终是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得了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
张艺谋、顾长卫获“学院奖”时留影
今年这第二届,则是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
王小帅获“学院奖”时留影
前者还拿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而后者拿过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皆可谓实至名归。
另一个是「金烛奖」,用于表彰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
奖励那些已经退休,不在教学一线,但为北影的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前辈。
薪火相传,不忘初心。
这样的掌声不该吝啬。
而以上整个晚会,都在快手上独家同步直播。
全天直播近14小时,北京电影学院70周年校庆以直播的面貌呈现在千万人面前。从高规格教育论坛、到各院系教师走进快手直播间讲诉与电影学院的缘分,再到时隔28年重启的学院奖,近1047.3万人在快手与北京电影学院共襄70芳华。
另外,快手与北京电影学院还达成了战略合作,推出青年影人培养共建计划。
这一计划,在我看来,特别有意义。
因为北京电影学院一年招收的新生,不过500余人。
面对即将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的中国而言,急需电影人才。
而快手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接触到影视行业。
因为制作周期短、技术操作便捷、容错率高,无论是演员还是导演,都有了更广阔的表现机会和发展空间。
它使得更多普通人可以脱颖而出,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青年影人。
目前,该平台上已经有很多影视创作者们不断推出小成品电影、微短剧。
虽然是草根团队制作,但创意可圈可点。
快手利用UGC优势,曾多次推出以UGC内容为素材的纪录片。
比如今年4月份,就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清影工作室联合发起了首部手机抗疫公益纪录片《手机里的武汉新年》。
全片包含77位作者,由112条短视频制作而成。
最终效果一点不比专业的差。
也许有一天,通过快手,会诞生新一代的张艺谋和贾樟柯,也说不定。
常说,电影是一门艺术。
但其实,电影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种语言。
很多人都可以使用这种语言。
以前门槛高,现在阻隔越来越少。拍短视频,就是用电影这门语言来表达。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原本只是一种形容。
但在快手出现以后,真就成了字面上的意思。
我们可以拍摄故事,也可以分享真实。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北影,但每个人都可以记录世界。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