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周润发放弃的文艺片,打破票房纪录,也捧红了刘德华
上世纪80年代的的香港,一批从欧美留学归来的电影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浪潮运动,为死气沉沉的香港电影注入生机。
作为新浪潮导演群体唯一的女性,许鞍华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处女作《疯劫》风格大胆犀利,因而和徐克的《蝶变》、章国明的《点指兵兵》等片并称为新浪潮开始的标志。
但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持续时间并不长,许鞍华1982年导演的《投奔怒海》以票房和奖项上的“双丰收”,为这场意义深远的电影运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01、水深火热的“悲惨世界”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投奔怒海》作为一部个人表达强烈的非商业片,在上映后竟拿下1500多万的票房,创造了当时文艺片的票房纪录。
《投奔怒海》是一部极其残酷的社会写实片,片中对战后越南社会的日常图景进行了触目惊心的刻画,尤其是对底层人生活的描写,活脱脱是亚洲版的《悲惨世界》。
影片以日本记者芥川的视角切入这个故事:三年前战争刚刚结束时,芥川用照相机拍下百废待兴的越南社会,其中一个跛脚男孩独自前行的画面,深深印在芥川的脑海中。
让芥川欣慰的是,时隔三年回到越南,这里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正常,孩子们看上去活泼阳光,战争的阴霾似乎早已烟消云散。
但随着芥川在越南呆的时间越久,尤其在与女孩琴娘一家人相识后,他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当局粉饰太平的手段,他所看到的不过是政客们放的烟雾弹,人们的生活其实和三年前并无多大改变。
琴娘的母亲为了养家,被迫拖着病体去做风尘女子;平日里琴娘带着年幼的弟弟们,在死人身上寻觅可以拿来换钱的物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权贵们沉溺在花天酒地和歌舞升平的假象里,底层的人民只能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浮沉,活得如此卑微艰辛。
尽管芥川试图尽全力去拯救琴娘等人的命运,但在权力的机器面前,他所做的一切是如此无力,直到最后,他也沦为“粉饰太平”的牺牲品。
和后来的《女人四十》、《桃姐》等片相比,《投奔怒海》冷冽残忍,对现实的批判也入木三分,虽然缺乏了如今许鞍华电影的温婉和煦,但对现实的体察和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却是一脉相承的。
02、女主之一是周润发的前女友
《投奔怒海》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赞誉,除了导演犀利的现实批判态度,也离不开演员们天然去雕饰的真实表演。
比如片中饰演琴娘的马斯晨,是香港影坛公认的“千面人”,可正可邪,可冷可热,就像香港大才女林燕妮所说,马斯晨长了一张“橡皮脸”,可以变成很多不同的人物。
很难让人相信,在《投奔怒海》中如此自然灵动的马斯晨竟是第一次出演电影,琴娘的单纯、质朴、倔强等性格特质都表现得那么真实,赢得当年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也不足为怪了。
让人遗憾的是,马斯晨的表演生涯并没有持续太久,1989年在出演《不脱袜的人》后,她从娱乐圈退隐,自此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饰演片中另一位女主角的,是以“香港小姐”身份出道的缪骞人。
外表冷艳,游走在各路权贵之间,表面上看,缪骞人饰演的夫人就像是黑色电影里常看到的蛇蝎美人;但冷艳的外表下她却怀揣一个再单纯不过的愿望,那就是攒够钱,和男友一起逃到美国。
《投奔怒海》为缪骞人赢得她的第一个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也为她铺平了日后的电影之路,但很多人对于缪骞人的印象,往往还是聚焦于她和周润发无疾而终的恋情。
《狂潮》、《倾城之恋》、《胡越的故事》,合作过多次的缪骞人和周润发因戏生情,一度被称为“大银幕的金童玉女”,但最终两人由于各个方面差异太大分手,缪骞人后来和美籍华人导演王颖结婚。
和很多同一时期的女星一样,缪骞人在结婚后选择退隐,如今和家人已经在美国定居。
03、刘德华演艺生涯的转折点
片中饰演日本记者芥川的林子祥,是继《疯劫》后与许鞍华导演第二次合作,生活化的表演让他也得到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但林子祥并不是科班演员出身,表演只是他的“副业”,之所以在香港演艺圈有如此高的地位,离不开他在乐坛的成就。
黄沾曾说过,香港乐坛有两个人唱功极佳,一个是罗文,另一个就是林子祥。
《男儿当自强》、《真的汉子》、《在水中央》,作为这些经典歌曲的原唱,林子祥无疑是香港乐坛的“门面担当”,刘德华能够走上歌手的道路,也离不开这位老前辈的鼓励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刘德华在《投奔怒海》中和林子祥同台飙戏,饰演缪骞人的“男友”祖名,一个怀揣理想却被现实狠狠击碎的年轻人。
彼时的刘德华在演艺圈刚刚崭露头角,虽然已经出演过《江湖再见》、《彩云曲》等影视作品,但并未给他打响名声,甚至面临无戏可拍的窘境。
把刘德华拉出低谷的,是当时已经凭《上海滩》走红的周润发:其实“祖明”的角色原本定的是周润发,因为电影要到海南岛拍摄,周润发怕影响自己在台湾省的市场,于是拒绝了,并向《投奔怒海》的监制夏梦推荐了刘德华。
一开始刘德华是拒绝的,对周润发说,我也害怕失去台湾市场的。而周润发毫不客气地说:你在台湾省有啥市场,又有多少人认识你,有啥影响不影响的。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刘德华对发哥仍满怀感激,《投奔怒海》成为他演艺事业的转折点,不仅带来了金像奖最佳新人演员的提名,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在表演方面的潜力。
04、将自己嫁给电影的许鞍华
1983年,当许鞍华凭借《投奔怒海》拿到自己的第一个金像奖最佳导演时,绝对没有想到日后会在金像奖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从《投奔怒海》到《明月几时有》,许鞍华先后6次拿到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此外还有6次最佳导演的提名,是当之无愧的金像奖宠儿。
风格独具的她是华语影坛的传奇,40多年来,许鞍华始终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着时代的沧海桑田,书写平凡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受之无愧。
她的人生更是一场与众不同的传奇:一辈子没结婚,不买房不买车,住在廉价公寓,和其他上班族一起挤地铁,堂堂大导演却过着市井小民的平凡日子。
对许鞍华来说,她早已过惯了这样的闲散日子,只要还能不停地拍电影,有投资商愿意给她投资拍戏,她已经心满意足;至于赚不赚钱,能不能拿奖,这不是她拍电影的目的所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一位不问名利,只管把自己“嫁给”电影事业的导演,值得所有人尊敬。(撰文:皮皮虾)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