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中国脱口秀,还嫩着呢 18禁止爆乳美女图片裸体图片

中国脱口秀,还嫩着呢 18禁止爆乳美女图片裸体图片

查看:891 / 更新:2022-02-10 18:30

“已经好到不相信是自己做出的节目了。”第三季的《脱口秀大会》总决赛上,李诞感慨道。

作为老观众,我认可这种说法。比起前两季,节目质量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新的一季明星作壁上观,把主舞台留给了喜剧演员。优胜劣汰轮番上演,比真人选秀还惨烈。竞技化改造的结果就是——你能感觉到选手们更看重胜负了。

杨笠说她想赢,程璐说这是他最紧张的一次,呼兰认真到决赛的前一夜把主稿改掉了60%,王建国“叒”得了亚军反而喜笑颜开……残酷赛制带来的高压,逼出了选手们高水平的同台竞技。

剥离了明星直接参与的赛制后,脱口秀变得更加纯粹。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每场都有令人记忆深刻的表演。尤其是初赛和总决赛,优质段子的密度宛如高峰时刻的日本电车,包袱多到令人窒息。大会催生了无数金句,更有不少选手抛出的议题“出圈”引发热议。

毫无疑问,这是一季叫好又叫座的《脱口秀大会》。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王勉

但节目收官后,李诞在微博上写下了名为“一切都未到庆祝之时 ”的短文。他说,人们容易产生“过了今天,过了今年,过了这件事,就都好了”的错觉,但实际上并不会。总决赛只是一场“精彩却也绝没有那么重要的比赛”。

常说当局者迷。众人的欢呼声中,时常醉酒的李诞,这份清醒更显得弥足珍贵。演员成名后快速凋零、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段子素材的枯竭、语言类节目的审核压力等等,方兴未艾的中国脱口秀面前,仍是一条光明却不平坦的路

十年一剑

在中国,不少外来词被广泛误用而“将错就错”。

原意为搭讪达人的“PUA”,现在多用于表述精神控制;原意为幻觉记忆的“既视感”,现在等同于……的样子。

“脱口秀”一词同样属于误用。

音译自talk show 的脱口秀,原本指的是《锵锵三人行》《康熙来了》那种清谈类节目。而《脱口秀大会》上的表演则是典型的stand-up comedy,正确称呼其实应叫“单口喜剧”或“站立喜剧”。

凭借犀利的话题以及主持人之间的默契互动,《康熙来了》在脱口秀谈话节目的地位曾一时无两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本文没有纠偏的目的,故继续采用“脱口秀”来称呼这一喜剧形式。

作为一种舶来物,脱口秀虽中西有别,但有一点挺相似的——演员大都很穷,仅靠剧场表演的收入很难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脱口秀门槛很低,人人都能讲。但也正因如此,一场表演能让观众心甘情愿买门票,并不容易。大部分演员都是兼职的,正职之余,下班和周末来开放麦练练手。普通人靠脱口秀养家糊口,并不现实。

偶有创作力惊人者,段子又多又好,才会专职做脱口秀。李诞、王建国、程璐都是因为创作能力强,做了脱口秀的编剧。

爆梗王李诞:“表面嘻嘻哈哈,内心十分挣扎”

表演行当,出名才能致富。仅搞创作,别人讲着你的段子吃上了肉,幕后的你可能都喝不上一口汤。想要出名,就得寻求更多的曝光机会。这是行业现状,也是“首席编剧”们拼了命地也要往台前拱的原因。

欧美的喜剧文化成熟,人才储备充足,想混出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练习,《Joker》中的亚瑟就是典型的落魄喜剧人形象。相比之下,中国的脱口秀事业尚处蓝海。

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你参加《脱口秀大会》,在线上成功表演过两三次,混个“脸熟”,事业已经算有所小成了。从业五年的周奇墨,按照美国的行业标准尚属稚嫩的新手,放在中国已被捧到了OG的级别。

被《脱口秀大会》捧到OG级别的周奇墨,按照美国的行业标准,可能只是个青铜选手

小众圈层的先发优势、行业标杆的优质赛道、加上人口稠密的中国市场,很容易催产出超级新星。池子、思文、卡姆,笑果文化捧红了一众初出茅庐的新人,但回过头来看,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做好了快速成名的准备。

搞喜剧创作,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敏锐的社会观察不可或缺。美国知名的脱口秀演员,往往都有很长一段穷困潦倒的悲惨生活。《艾伦秀》的主持人艾伦,年轻时女友因车祸去世,长时间住在潮湿阴暗的地下室,在那间阴虱密布的房间,她写出了成名作《给上帝打电话》。

《艾伦秀》在美国家喻户晓,奥巴马级别的角色也经常是座上客

落魄的喜剧人缺乏关注,却能从世态炎凉中汲取养分。而一旦成名,商演和代言即会接踵而至,变成了“一味输出,输入停滞”的状态。段子的积累属于“十年磨一剑”,老喜剧人还能撑得久一点,新人们则很快枯竭。

想象一下长期处于高压商演状态,段子储备见底的演员生活吧。

准备的老段子大家已经听腻,新段子还不成火候。观众的期待很高,指望着被逗笑。但演员忐忑不安,近几场的走穴已现“江郎才尽”的评论。台下是高期待,内心是退堂鼓。商业洪流裹挟着演员们前进,他们知道要潜下心来创作练习却不可得。

说到这,你或许能对演员们时常表现的焦虑、逃避、借助酒精药物来解压的行为多了一些理解吧。

解剖生活

普通人对于“段子需要打磨”的认知并不深。一段话,翻来覆去练习个几次,怎么着也能讲好了不是?

还真不是。

脱口秀的确门槛低,但上限也非常高。面对众人讲话,向来是一门艺术。脱口秀通常还有大量表演的成分,这又进一步提升了发挥空间。

与演讲不同,脱口秀得到的反馈往往很直接。一个段子抛出去,如果观众笑了,就是成功了。如果没笑,就是失败了。这种及时性反馈,非常影响表演者的信心。新手上台,两三个段子哑了,往往就讲不下去了。

脱口秀编剧程璐,偶尔也会出现在自己前妻的段子里

为了提高表现,脱口秀演员不仅要在私下练习,也得在开放麦不断试错。这段用什么情绪、什么语速,要不要留白,要不要加动作……一个段子要讲好,可钻研的地方永无止境。

线下说好了,搬到线上又是另一片山河。

我在广州线下听过小块的脱口秀,对,就是《脱口秀大会》初赛说自己北京有几套房的那个。效果非常好,文本质量高,搭配小块独有的“京腔”,倍好玩儿。

但到了晋级赛,同样的段子,小块演砸了。节目中,他的语速变得异常的快,缺乏停顿。文本质量虽然好,但观众明显没有跟上。几次哑场后,他人也蔫了,越说越没自信,表演后段草草了事。

其实这个本子他已经打磨了几十遍,在北京广州深圳都讲过,效果都不错。即便如此,线上表演还是紧张。紧张到节奏控制不佳,反馈一消极,最终整段垮掉。

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在人前流利说话→ 娓娓道来段子→ 加入表演→ 加入互动→ 别人不笑也能坚持完成→把段子修正到更好笑。这里的每一处提升都需要不断地练习,一个普通的脱口秀演员,一年稳定产出30分钟的优质段子,已属不易。

而脱口秀演员的最高目标,是举办自己的专场。比如乔治·卡林的《这对你不好》、吉姆·杰弗里斯的《一丝不挂》、黄阿丽《小眼镜蛇》都是非常经典的专场。

吉姆·杰弗里斯的《一丝不挂》专场脱口秀海报

上台的演员,说的大都是自己的日常,就像你的好友分享糗事。也有人会把自己最不堪的过往拿出来开涮:Rock和程璐调侃着自己失败的婚姻,杨笠自嘲着自己的子宫内膜息肉手术。

有人对此不理解,为何要在台上说这些?殊不知,这正是脱口秀所推崇的。

知名喜剧人杰瑞·宋飞曾说,脱口秀是一种大声的绝望。脱口秀就是要把表演者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痛苦的世界,搬到舞台上。

的确,编造故事和拼接网络段子也能把观众逗笑,包括不少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是这么做的。但如果想成为一个自信的、具有持续创作能力的脱口秀表演者,Ta讲的一定是自己的生活。

喜剧精神

《脱口秀大会》今年的火爆,也和演员说的一些内容“出圈”有关。

最典型的就是杨笠说的有关男性的内容,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从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杨笠的。她的表演既有观察,也有观点,夹叙夹议,像是一盘鲜辣刺激的四川料理。在相对保守的中国脱口秀领域,她显得更为大胆。她敢发表“冒犯”性的观点,她不羞于谈及下三路,飚起车来速度也很快。

杨笠的表演质量很高,总决赛阶段当她在止步于第四名的时候,几个领笑员是很意外的。

但观众的行为不难理解,因为题材特别,所以受众有一个脱敏的过程,刚开始抗拒接受是正常的。但她挑战观众舒适区的行为,体现的是一种难得的喜剧精神。

OG周奇墨说过,不希望喜剧都是一团和气,而要制造一种紧张感。如果观众的笑里能带一点不舒服,那才是每一个脱口秀演员都期待的效果。

前段时间,储殷驳斥杨笠观点的视频上了热搜。也许储老师习惯了辩论,看到观点就自然而然地想站到对面去,但在我看来其实是大可不必。

脱口秀集合了夸张、反讽等形式的表现手法,不熟悉脱口秀的人很容易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演员,但实际上,演员为了避免刻板地输出观点,多会把观点夸张化,口吻反讽化。

如果去较这个真,就没意思了。

成熟的喜剧市场,脱口秀内容往往百无禁忌。美国的脱口秀,题材包罗万象,从生活小事,到政治,宗教,生死。既有老少皆宜的“干净喜剧”,也有黄暴的,屎尿屁的。它们受众各异,却都有一席之地。

有多种选择的话,反而挑刺的人不多了,看不上low的你大可去看高雅上流的,觉得干净乏味的你就去找重口的。我猜测储老师较这个真,可能也是因为选择面太少了。

澳大利亚喜剧人吉姆·杰弗里斯是典型的冒犯型演员,因为调侃内容得罪了太多人,他没少被打。有人就问他,老是被打,你为什么还这么敢说?

吉姆回答,你要能调侃所有事情,否则就不能调侃任何事情。

经常被打的澳大利亚喜剧人吉姆·杰弗里斯

习惯了微博大V说话艺术的观众,往往希望台上的观点滴水不漏,左右逢源。但实际上,个人的观点总是会局限于其见识和立场,寄希望于个人观点的平衡,倒不如鼓励多种观点的相互制衡。

好的脱口秀,能引发参与度极高的全民讨论。表演者的一些独特观察和观点,以幽默的方式传达出去,引起的共鸣和反思往往超出预期。

文化类综艺势微的当下,庆幸的是娱乐综艺尚有一席之地。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成功举办后,李诞的言行依然若履薄冰。因为他明白,语言类综艺并不好做,制作人们都相当谨慎。

《脱口秀大会》像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大砍刀,直挺挺地出了一条中国脱口秀演员的成名之道。但像第三季这样强力的压榨下,看得出来一些老演员已经有些疲软了。

喜剧演员的创作力,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强如赵本山,一年也就出一个20分钟精品小品。脱口秀演员培养,属于十年磨一剑,快速成名的代价是快速凋零。

有人曾问拥有14个脱口秀专场的乔治·卡林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力。他分享道:我每年的目标就是讲一个专场,讲完以后就把内容全部扔掉,从零开始。

大师尚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初出茅庐的新生代们还有很长的路。看到这里,外人也就不难理解,为中国脱口秀事业操碎了心的李诞,为啥还在念叨“一切都未到庆祝之时”了 。


作者 | 古月一刀

编辑 | 黄靖芳

排版 | GINNY

上一篇:

周冬雨的造型师太厉害了,一身皮草冷艳御姐,小个子穿出大气场

下一篇:

10月大片好多,但要当心这部
标签:脱口秀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