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图片、壁纸大全、丝袜美腿高清图片大全!手机端
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沈从文《古人的胡子》出版

沈从文《古人的胡子》出版

查看:939 / 更新:2022-02-10 18:38


晚年的沈从文

  只把沈从文当做一个美文作家,你已经错了。他还写文化批评,更对文物有独到见解。近日,一本沈从文的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书中披露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沈从文与语言学家王力的一次笔战,话题就是关于“古人的胡子”。

  王力称古代男子必留胡子

  沈从文1949年前后,从文学界“跳槽”到了文物界。那么,沈从文在潜心研究文物时,为何突然考证起“古人的胡子”来了?这还得从半个世纪前的一次文艺争论说起。

  1961年10月《红旗》17期上,发表了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作的《逻辑和语言》文章。王力为证明英语词汇丰富、表现力强“为汉语所不及”,发文称英语能把胡子分为beard(下胡子)和moustache(上胡子),他举了中国古代的例子说,“胡子要不要区别更细的概念,这完全是由于社会交际的需要。”他指出,“古代汉族男子留胡子并不是谁喜欢才留,而是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古乐府《陌上桑》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鬚’,可见当时每一个挑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胡子长得好,算是美男子的特点之一,所以《汉书》称汉高祖‘美须髯’,《三国志》也称关羽‘美须髯’。”

  沈从文认为此说考证不足

  “胡子,小事也,但是也需要调查研究,才能够明白它的问题,说它时下笔才有分寸,画它时才不至随便乱来。”从事文物研究多年的沈从文先生针对王力教授的结论,进行了颇为严肃的指正。

  古代男子是否必须留胡子?沈从文认为,“王先生说‘古代’界限不明白,不知究竟指夏、商、周……哪一朝代。”沈从文指出,仅仅几个举证,就得出“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结论,考证不足。

  能不能凭《陌上桑》那两句诗,来断定古代每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留着胡子,沈从文的回答是否。沈从文从商代雕玉人头,以及铜鼎、铜刀、戈钺等器物上人头,到春秋战国人形泥范、彩绘木俑,以及西汉时壁画、汉末神像镜、石刻等大量文物实证,对当时留不留胡子,以及各时期胡须式样进行了介绍,“同是统治者,有下巴光光的,也有嘴边留下大把胡子的。”他说,“晋唐以来胡子式样变化多端,不过中年人或老年人,即或是名臣大官,也并不一定留它。这风气直继续到晚清。”说明古代并不一定必须留胡子。

  “美须髯”不一定是指美男子

  对于“美须髯”三字的解释,沈从文考证指出,“照一般习惯,似乎只能作‘长得好一部胡子’的赞美,和汉魏时‘美男子’特点联系并不多。”通过列举当时文献,沈从文说,“魏晋以来有一段长长时期,胡子殊不受重视。”他强调,胡子被不被重视和当时的年轻皇族贵戚及宦官得宠专权必有一定关系。但是,“到这时期美须髯不仅不能成为上层社会美的对象,而且相反已经成为歌舞戏剧中的笑料了。”

  他说,如果胡子是美男子的专属,那么唐代的统治者决不会甘居中下游,反而让他的看门人和马前卒独占美名。沈从文还列举了唐代壁画和其他绘画,证明画中一些上层人物即使年龄很高也并不一定留胡子,而一些诸如马夫、烹茶火头工等都长了一口好胡子。不过他虽引例反驳,但十分诚恳,“若说错了,也请王先生不吝指教,得到彼此切磋之益。”

  寻找“物”背后的“人”

  《古人的胡子》责辑刘红庆告诉记者,1949年后,在别人的轰轰烈烈中,沈从文长久“寂寞”于瓶瓶罐罐、花花朵朵中。刘红庆认为,沈从文研究文物器皿,不是靠冷冰的仪器,而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说文物界或许知道沈从文的文学成就,比文学界知道先生的文物研究成就多一些,但是他们并不关心他的文学思想。“张兆和先生去世后,长时间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孙女沈红,写下了这样感伤而又自足的句子:‘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我说,沈从文走了,他的书还在;书读过了,于是思想永在。”

上一篇:

高昊《命运》情感受尽折磨

下一篇:

安吉丽娜·朱莉援助索马里
标签:影视娱乐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