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还原刺桐盛景!这部泉州纪录片,你不忍快进一秒钟!
千年潮涌,刺桐古城迭替新颜,
穿越光影,不朽文明再现眼前。
12月17日—19日
历经近4年精心打磨的系列纪录片
《重返刺桐城》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视纪录片频道热播
主角正是“宝藏城市”
——
泉 州
∨
在悠扬大气、底蕴深厚的基调下
一幅多元共生的历史场景铺陈开来。
据了解,《重返刺桐城》分为《向海的选择》《多元的盛宴》《博弈的新生》三集,共150分钟,以大卫·塞尔本的东方游记《光明之城》作为引线,用大历史观将古刺桐港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全方位剖析古刺桐港历史变迁,谨慎大胆地提出一环扣一环的历史问题,“泉州由边陲渔村走向繁华,究竟是历史的一次偶然事件,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悬念的巧妙设置引人入胜,也引发人们思索泉州“向海而生”的内涵,创新诠释刺桐城繁华背后的“文化密码”。
为确保纪录片史实严谨准确,观点创新权威,《重返刺桐城》摄制团队奔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搜集了许多关于泉州的历史文献,甚至从海外找到早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教堂版本、《光明之城》首印版等来研读和比对。在此基础上,摄制团队采访中国社科院和国家博物馆的多位权威专家,重新明确民间海上交往活动在历史长河中所具备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认知。
为使观众身临其境,《重返刺桐城》摄制组使用许多场景再现拍摄手法,曾先后在泉州的古遗址现场拍摄了近半个月,后又移师浙江横店拍摄,用动画CG的真人演绎还原古刺桐城。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在150分钟的纪录片中,位于鲤城区的开闽三王祠、开元寺、清净寺、通淮关岳庙、承天寺、基督教堂等文化地标一一出镜,不仅体现了古泉州文化的包容万象,也充分展现出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盛景。
“满城刺桐花,四海是一家,瓷器装得下,一条古丝路。向海而生海为田,向海而立船作马……”该片主题曲《丝路扬帆》由著名词作家邓永祥、曲作家戚建波历经半年时间创作而成。美妙的歌声中,泉州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完美融合。
纪录片一经上映,便吸引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澎湃新闻等国内媒体的广泛转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部《重返刺桐城》,让这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迸发出熠熠光辉。看完这部大制作纪录片,不少观众表示“长见识了”,还打算与“网红泉州”来个约会;而市民群众在震撼之余,更增添了文化自信。
鲤城各界的声音
省级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大浩
影片再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通过虚拟的场景,将海丝的繁荣表现得淋漓尽致。太令人惊叹了!值得所有泉州人为此骄傲。同时有幸参与节目的拍摄,让更多人了解南音的魅力,这能触发更多人对南音的兴趣,展现泉州韵味。
泉州科技中学教师 倪俊峰
《重返刺桐城》纪录片以较大篇幅和多个维度展示鲤城作为古城保护核心区的千年文脉,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鲤城人,既感亲切,又倍感骄傲。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展示刺桐城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篇幅里,展示了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本土民间信仰等多种宗教在鲤城共荣共生的现象,开放包容中体现出满城刺桐花、四海是一家的文化自信和敢于纳新的胆识;这种特质也一直传承至今,渗透到今天鲤城人的精神血脉中,激励着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姿态,在古城保护、新区建设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文旅从业者 网友@木帛绵
《重返刺桐城》在央视连续3天的播出,无疑是泉州文化自信的一次爆发,也是泉州文旅界的一束追光。泉州,一座你未曾到过就无法知道她存在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你不曾居住过就无法体会她独特气质的一座城市。她,灼灼其华,华而不燥,遍地散落文艺基因,这座城市被保护得如此纯真,隐匿得更显迷人,也让小众资深游在泉肆意生长。未来,势必在越来越追求精神世界满足的人们中大放异彩。
鲤城法院鲤中法庭干警 郭佩坤
观看《重返刺桐城》后,我深深地理解到,泉州之所以成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最为活跃的通商口岸,以及1087年泉州市舶司的应运而生并不是偶然。除了地理优势和消费市场巨大外,和泉州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及“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些造就了刺桐城昔日的璀璨辉煌。
市舶司遗址离我工作的鲤中法庭仅有百米之遥,这里是刺桐城历史的一个见证,我常在下班之余前去参观学习。而在今年4月,我院设立了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它的设立,将为加强全市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更好地助力古城保护。
鲤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