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网>娱乐八卦>娱乐 > 看懂这些细节,才知道《信条》到底有多炸

看懂这些细节,才知道《信条》到底有多炸

星标”哦~

9月4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新烧脑大片《信条》在国内上映,很多人将其视为新冠疫情后,说服全球观众勇敢走进影院的一部商业大片。

事实也的确如此,上映仅两天,《信条》的国内票房就破2亿

01

“烧脑”,是诺兰作品里给人的普遍印象,《信条》更是将这种烧脑观感发挥到了极致,而烧脑的其中一件至关重要的武器就是“时间”。

诺兰迷恋对时间可塑性的主导,在他的前两部烧脑神作《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里就有体现。

《盗梦空间》中,诺兰玩的是梯形时空,通过六个时空,一梦嵌一梦的设置,让主人公在现实与梦境中切换;

《星际穿越》引入了引力概念,引力可以穿越不同时间,从而在不同时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到了《信条》,诺兰对时间的“操控”更为娴熟,他玩起了时间逆转,在实体空间里,营造出莫比乌斯环式的时间逆转奇观。

如果把“时间逆转”简单理解为倒带,那就低估了诺兰。他实际的设置要复杂得多,这其中就包括时间回路。他将军事上常用的“钳形战术”移植到时间上,整部《信条》,其实就是一部跨越几十年的“钳形时间战术”

通俗地讲,就是以往线形的、时间往前流动的世界被拆成了过去与未来两个世界。来自未来的特工要回到过去的时间点招募特工,而过去时间点上的特工,要跑到未来的时间点中加入神秘的“信条”组织,两个不同时空的特工交汇,共同阻击大反派掌握的,用以毁灭人类的时间逆流技术,拯救全人类。

仅这一点烧脑还不够,诺兰又引入了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在小说《不小心的旅游者》中提出的“祖父悖论”

这一悖论说穿了就是“宿命论”,在电影《信条》里,意味着结局并不会因时间钳形战术而发生改变,输赢早已注定。

既然如此,特工们拼死战斗,有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

时间逆流,回到过去的特工和奔向未来的特工,都提前得到了关键信息,这极大提高了战斗的成功性和效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02

《信条》玩的时间逆流概念,是诺兰琢磨了20年的结晶,他曾在采访中说过,“子弹从墙壁里被吸出来弹回到一把枪里,这个念头至少存在我脑海里超过 20 年了。”

在他20年前的成名作《记忆碎片》中,就有这样一段经典开场,满墙血迹斑斑,一把枪飞入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的男主莱昂纳德·谢尔比手中,紧接着,像倒带一样,子弹壳重新回到枪膛,而谢尔比刚刚杀死的人重新复活了。

这个片段只是《记忆碎片》中的一小部分,到了《信条》,则变成了整个故事的主角。

《信条》开场,就是诺兰部署的第一次时间逆流。乌克兰基辅的一家富丽堂皇的歌剧院,一群绑匪劫持了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信条》主角,一个间谍。

一番混战后,子弹从墙的裂缝中逆向而出,穿过一名袭击者,回到了发射子弹的枪口。

紧接着,诺兰给这种逆时间概念辅以很多直观场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倒着行驶、翻转的汽车倒回、鸟儿倒飞、爆炸反冲、被炸成碎片的建筑物重新恢复原状……

为了实现这些复杂概念,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更庞大多元化的场景来实现。

为此,诺兰再次采用了 IMAX 摄影机大画幅胶片

诺兰是IMAX摄影机的忠实拥趸,2005年,他在《蝙蝠侠:侠影之谜》中,就首次采用了IMAX摄影机;在他上一部电影《敦刻尔克》中, IMAX 摄影机的拍摄场景更是高达70%。

简单来说,这种摄影机拍摄出来的画面更立体,更有包裹感,大画幅下的大场面也更具震撼性。

《敦刻尔克》剧照

但到了《信条》,仅仅依靠传统的 IMAX 摄影机是不够的,它有强大的电机,使用时要求小心精确,根本就无法进行倒带拍摄。为此,IMAX 团队和诺兰团队一起研发,重建了胶卷盒中的机械部件,并重构了电子元件,才让正向和逆向的同时拍摄得以实现。

除此之外,诺兰携剧组还前往爱沙尼亚、意大利、印 度、丹麦、挪威、英国和美国等地,辗转三大洲,七个国家进行拍摄取景。

诺兰一贯是野心勃勃的导演,他不喜欢倚靠“绿幕”,只用电脑特效来实现奇观,他喜欢来真的。

华盛顿饰演的主人公在乌克兰基辅的剧院内被绑架的一幕,真实拍摄是在爱沙尼亚塔林的庞大场馆 Linnahall取景的,该场馆原本是为 1980 年莫斯科奥运会建造的,当时爱沙尼亚是前苏联的一部分。

但是,尽管它外观富丽堂皇,却因为缺乏维护,被废弃了十年,为此,剧组花了很大的工夫对场馆进行修缮,包括重建舞台、处理所有观众座椅和地毯抛光、修理大门、更换大量的玻璃、修复现场的照明设备。

影片中那场惊心动魄的追车戏,也发生在爱沙尼亚,是塔林市中心繁忙的高速公路中一段长达八公里的路段。为此,剧组要反复游说当地官员,批准他们封锁这八公里高速路段,最后获批了,且给的拍摄时间充足。

在印度的孟买,《信条》完成了片中一场重头戏的拍摄——主人公和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特工尼尔,联手作战通过“弹射”的方式,在夜间潜入守卫森严的20多层楼高的建筑阁楼中进行活动。

为了营造逼真效果,两位主演亲自上阵,完成了前六米的“弹射”,从相邻的七层建筑屋顶开始向上弹跳的工作,则由特技替身演员完成。

影片的另一场重头戏,发生在奥斯陆的那起极具戏剧性的飞机爆炸戏,其实是在位于莫哈韦沙漠西南缘的美国加州维克多维尔机场拍摄的。

这架撞击建筑物,发生爆炸的飞机,可不是飞机模型,而是一架真正的波音747大型喷气式客机,只不过它已经退役了,闲置在维克多维尔机场。征用它之前,摄制组要对它进行大修,不仅要更换制动系统,还必须弄清楚转向机制,要用哪种牵引车。

03

如果只刷一遍《信条》,你会很遗憾,因为大量细节藏在了时长150分钟的故事里,需要反复细刷,才能发掘片中暗藏的玄机。

比如,主人公和特工尼尔之间的情感关联。

特工尼尔来自未来,他一共进行了四次时间逆转,其中两次都是为了解救主人公。一次是解救在解除引爆装置的主人公,还有一次,是危机解除后,尼尔要回到逆时间,在杀手开枪之时,为主人公挡子弹,牺牲自己。

尼尔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最后的牺牲,帮助主人公,完成命运交给自己的使命。

尼尔为什么要如此奋不顾身地解救主人公?可以推测,尼尔在整个影片中承担的一大任务,就是救赎。

而他的救赎与父亲的原罪有关。再回到最初的“祖父悖论”,一切皆已注定,尼尔必将走向死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逆时间状态下,替主人公挡下子弹,让他活下来。

除此之外,《信条》里还有许多道具在“说话”

比如,大反派萨特保管的一幅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的假画,那是一副裸体女人的素描。

诺兰一定不是随意选的画,戈雅擅长画裸女,他通过赤裸的身体,反映女性向往自由,渴望权力。

但现实生活中,萨特的妻子凯特,却处处不自由,处处受到丈夫的限制和虐待;

此外,戈雅著名的画作《农神食子》也与本片剧情有某种隐秘的映射。在罗马神话中,农神听到自己儿子将要杀死自己的预言,所以,只要生下孩子,就将其吞噬,但最终还是死在了六子朱庇特手上。

而片中儿子麦克斯曾表示去游览庞贝古城,在庞贝古城的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一块用神秘拉丁回文写就的密符石碑,上面就有片名TENET的字迹。整体引申义为:农神控制着时间之轮运转。

一块石碑,道破了天机。

《信条》中的配乐也可圈可点。

这次,诺兰没有和老搭档汉斯·季默合作,而是找来了另一位配乐大神路德维希·格兰森。此前,他为《黑豹》创作的非洲风格的强节奏背景乐就让人印象深刻。

在《信条》中,路德维德.戈兰松为了时间逆转设定,添加了一层逆转倒带的背景音,让影片在官感上又多一层趣味。

人类社会环境、气候恶化也是诺兰影片里持续关注的话题。

在《星际穿越》里,现实是一个生态濒临崩溃的世界,诺兰为主人公做的选择,是深入外太空,寻找新的宜居星球。

到了《信条》,诺兰修正了他的看法。人类不应该只把希望寄托在未来,采取壁虎式的断尾法逃避,而是用逆时间技术回到“过去”,告诉大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不断恶化的环境找到改善的方法,这才能让人类进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信条》只是冰山之上的部分,而冰山之下还有很多细节待解读和挖掘。

很多人看完一遍会把它当作通关游戏,除了烧脑什么也不剩,也许N刷之后会发现它就像一个藏宝图,每一次打开都有新的惊喜。

更新:2022-02-10 18:43点击数:589

标签:信条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

标签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