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巨制大片《信条》上映,想看懂电影,你得先懂这些!
小伙伴们,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全新烧脑力作《信条》今天终于上映了。
一路从《星际穿越》《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看过来的大家,内心是不是激动中又带有些许慌张呀?万一电影的信息量太大,一刷“看不懂”怎么办?
别担心,今天就先给大家简单的“补补课”,说一说电影里的一些概念,希望能减轻小伙伴们观影时的压力。
《信条》中的时间逆转
在简介里,【时空逆转】被特别标注着。如果你看过《信条》的预告片,一定对这些镜头很好奇↓↓
地上的水倒流,吸回人的脚下
逆向上楼,两位特工仿佛有轻功护体
这种时空逆转在电影里是怎样的设定呢?
这就涉及了我们所要讲述的第一个概念——“熵值”。
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熵增”的表述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转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举个例来说,如果把冰块放进可乐里,只可能变成冰可乐。如果不做其他变化,是不可能出现冰块越来越冷,可乐越来越热的。
这种热量之间的传达是单向且不可逆的,就好像时间总是往前走,人脸上的皱纹不断加深……
在自然过程中,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熵在孤立系统中只会保持不变或者增加,永远不会减少。
在物理上,“熵”也用来描述混乱的程度,也就是说事情总会朝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
比如你把一只哈士奇,关在封闭的房间里,房间只会越来越乱。
那会不会出现熵减少,也就是时间逆转呢?
在《信条》的设定里,诺兰就引入了一条法则——“熵减”:由于钚元素的出现,通过机器闸门的作用,可以将粒子变为“逆物质”,从而出现“熵减”现象。
而且任何物体甚至是人,都可以进行熵减和熵增两种状态的切换。
知道这些我们就能更好理解预告中那些同一场景里或正向或反向的场景了。
比如,男主熵减后变成了逆向的,但整个世界还是正向的。只是相对来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逆向的(应该包括所感所见所闻,甚至是记忆)。
在他的视角里,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果后有因,他是在倒着回到过去,想一拳打到别人脸上,他就得在脑子里给自己下命令,做“收回拳头”的动作;想喝饮料,他就得给自己下“吐出来”的命令……
什么是“祖父悖论”?
了解了时空逆转的概念,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祖父悖论”。
“祖父悖论”的故事是:你穿越到过去杀害了自己的祖父,这样一来你就不会出生,那又是谁杀害了祖父呢?
这样悖论就产生了。
“祖父悖论”的有关解释很多,比如引入平行宇宙概念,其实被杀死的是另外一个宇宙的祖父,所以自己并不会消失,刺杀仍然成立。
在《信条》中,诺兰也对“祖父悖论”进行了思考,尤其是在电影结尾处。小伙伴们在观影的时候可以自己探索一下哦。
“信条”二字有何玄机?
最后来说一下电影的名字——信条。
TENET(信条)这个英文字,最早时出现在庞贝古城遗址里的,在萨特广场挖掘出来的回文石碑上。
其中可以读取出5个单词:Sator Arepo Tenet Opera Rotas
↑↑有发现什么吗?↑↑
这几个单词在电影里都可以找到,可以作为彩蛋观看的时候收集哦。
本文来自:中科院物理所、时光网、知乎专栏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