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情记》希区柯克好奇克利夫特和白兰度为什么会吵架?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美国蓝光版封套
当歌舞巨匠文森特·明尼利Vincente Minnelli(1903-1986)的《篷车队/龙国香车The Band Wagon》(1953)上映的时候,这部可以和《雨中曲Singin'in the Rain》(1952)相比肩的歌舞片,最终只获得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三项提名而在当时“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落下帷幕。
1953年,其实在美国好莱坞势头最猛的两位“当红炸子鸡”是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1920-1966)和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电影《郎心似铁/阳光照耀之地A Place in the Sun》(1951)中的影像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1932-2011)自合作《郎心似铁/阳光照耀之地A Place in the Sun》(1951)后,备受好莱坞的“宠爱”;而伊丽莎白·泰勒实际上在那时的星途还不是很好,拍完《郎心似铁》后,两年间只拍过《劫后英雄传Ivanhoe》(1952)和《玉女云裳The Girl Who Had Everything》(1953)这两部电影,要知道好莱坞这个“名利场”是极为现实和残酷的一个地方,看到国内曾经“疯传”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伊丽莎白·泰勒曾经因《郎心似铁》而结下的“友谊”时,肚子都笑疼了。
图左起: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终站Stazione Termini》(1953)和《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的海报
1953年,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在全美有三部电影上映,依次为《忏情记I Confess》(1953)、《终站Stazione Termini》(1953)和《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而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于1952年在全美有四部电影放映,1953年她依旧保持高频率的“曝光”,上映的电影依次为《飞瀑怒潮Niagara》(1953)、《绅士爱美人/绅士喜爱金发女郎Gentlemen Prefer Blondes》(1953)和《愿嫁金龟婿/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1953)这三部。
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和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出演电影《怀春乳燕Has Anybody Seen My Gal?》(1952)中的剧照
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1931-1955)闯荡好莱坞最先认识的“同道”中人是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1925-1985),他两因导演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1897-1987)的《怀春乳燕Has Anybody Seen My Gal?》(1952)而认识,但那时詹姆斯·迪恩还只是出镜配角,而洛克·赫德森则是男一号。
当时洛克·赫德森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是邻居,而詹姆斯·迪恩希望通过洛克·赫德森认识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结果被洛克·赫德森拒绝。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和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右)在生活中是一对好基友,互相串门玩耍
到了1952年初,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1924-2004)相处“愉快”的时候,由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实在没有多少时间陪马龙·白兰度,才让詹姆斯·迪恩“趁虚而入”。
在日本有一本关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的传记中,曾这样记载:有一次马龙·白兰度和詹姆斯·迪恩“欢愉”之后,说秃噜了嘴,觉得还是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比较“善解人意”,这可把詹姆斯·迪恩气得够呛,直接打电话到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府上,想和他“掰呲”,结果人家忙,不在家。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日本版自传书封
结果这个“段子”传到最后,说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接到詹姆斯·迪恩的电话后“心不在焉”,直到詹姆斯·迪恩“离世”后,他和朋友在一起说起这事时,痛哭流涕,说后悔没认识詹姆斯·迪恩。
要知道当时詹姆斯·迪恩才20出头,血气方刚,精力旺盛,可不像洛克·赫德森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这两个“被动者”躲躲藏藏的,他是攻守兼备,想干嘛就干嘛的人,指不定他真见到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也许操着“家伙”就上去了。
而伊丽莎白·泰勒为什么总是在公开场合从来都是对玛丽莲·梦露“恶言相向”呢?
这是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唯一的一次合影
一来因为那时玛丽莲·梦露总是压制着她,制片厂也希望她走玛丽莲·梦露的路线;二来那时候她的资源实在有限,令她难以拿到好的剧本;三来则因为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其实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玛丽莲·梦露的私下交情非常好,何况当时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是好莱坞女明星们的“妇女之友”,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团宠”。
自《郎心似铁》后,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被评论界和观众认为是好莱坞的“金童玉女”,而伊丽莎白·泰勒也极希望通过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再次合作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电影《不合时宜的人/乱点鸳鸯谱The Misfits》(1961)首映式上,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
无奈一是自己手上没有好的剧本,二是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那边的剧本多如牛毛,但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那时实在是无暇顾及到伊丽莎白·泰勒,他两的第二次合作要等到1957年初拍摄的《战国佳人/雨树县Raintree County》(1957)了,也正因为这次的合作才真正让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伊丽莎白·泰勒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和法利·格兰杰Farley Granger(1925-2011)合作完《火车怪客 Strangers on a Train》(1951)后,就一直处在对电影没什么想法的状态中。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在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中的影像
艾玛·雷维尔Alma Reville(1899-1982)于1952年3月告诉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编剧威廉姆·阿奇博尔德William Archibald(1917-1970)根据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原著改编的舞台剧《碧庐冤孽Turn of the Screw》,在纽约戏剧界反响非常不错。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接受了妻子艾玛·雷维尔的建议,并找来威廉姆·阿奇博尔德动手修改其剧本。
考虑到《忏情记》中的反派角色是个德国流亡者,作为教堂看守人他因害怕被人发现偷窃而犯了杀人罪,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希望能再找一个人来写出角色内心的那种特殊恐惧和德国人的表白方式。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剧照,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
在看过乔治·塔布里George Tabori(1914-2007)新写出的舞台剧《逃入埃及Flight i to Egypt》后——其中描述了欧洲难民的种种困境——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带着这位剧作家回到洛杉矶,等4月底威廉姆·阿奇博尔德的剧本一送到,立刻安排乔治·塔布里重写剧中的对白。到此时,原始的剧本(经过众多修改后)早已面目全非了。
还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困难等着他们。主要角色——这个男人因战争中的经历使他离开了热恋他的女孩,转而献身神坛——的描写并不生动鲜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担心如果找不到能引发观众同情的男演员,这个牧师的角色将会变得苍白古板,活像个殉道者。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在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片场时的影像
5月到6月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芭芭拉·凯恩Barbara Keon讨论演员班子并准备分镜头本,艾玛·雷维尔则列出制作特技所需要的设备。每天晚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都要当天写好的分镜头本念给艾玛·雷维尔听。
《忏情记》的故事是讲一名外籍教堂看守人杀了一个男人,然后向自己的妻子和雇用他的神甫忏悔罪恶。但是按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典型风格,犯罪应该涉及更复杂的领域,因为被谋杀的男人曾经敲诈过神甫的前任(现已成婚)女友。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剧照
结果是,看守人无意中替神甫杀了人,于是影片就涉及了多重忏悔——为犯罪,为爱情,为过去的沉默,也为被压抑的感情——这些全放在了主角神甫身上。正如导演本人,这位担惊受怕、心中充满难育之隐的异乡人是一个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困扰的男人,因辜负了神甫的信任而负疚,因使自己的妻子痛苦而羞愧。
1952年7月初,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签约,请他饰演《忏情记》中的主角罗根神甫。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多才多艺,英俊潇洒,是当时好莱坞最受欢迎的男影星之一,但有时也是个不快活、很麻烦的男人。
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在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中的影像
他喜怒无常,有些神经质地过分依赖酒精和他的前苏联私人表演指导米拉·罗丝托娃。“有些演员使我感到不易相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回忆说,“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共事有点困难,因为他是个演技派演员,又有点神经质。”
看到这,估计有的人就会明白为什么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玛丽莲·梦露私下感情那么好,那是因为玛丽莲·梦露也有一位前苏联的私人表演指导娜塔莎·莱黛丝Natasha Lytess,私下他两对表演也有交流;到了1955年,玛丽莲·梦露换下娜塔莎·莱黛丝让自己恩师的夫人葆拉·斯特拉斯伯格Paula Strasberg来接管娜塔莎·莱黛丝原来的工作。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剧照,卡尔·莫尔登Karl Malden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正处于危险的冷战关系中,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与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传统攀上点儿关系的人,在外人眼里都会受到莫名的崇拜。
但在好莱坞片场里,基本都很讨厌这种毫无价值的私人表演指导在片场里“颐气指使”,这会让拍摄的进度总是不受控。
7月24日,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一起到杰克·华纳办公室与女主角见面。安尼塔·布耶尔克Anita Bj?rk(1923-2012)刚刚因在阿尔夫·斯约堡Alf Sj?berg(1903-1980)的《朱莉小姐Fr?ken Julie》(1951)中的演出而在欧洲大受好评,但不幸的是她来好莱坞时还带着一个私生子和她的情人。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外景地,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右二)和摄制组的工作人员
华纳公司对美国公众因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的私生活而引起的愤怒反应记忆犹新,所以坚持立即更换女主角。此时距到魁北克拍外景只有两周了,他们必须立刻找到一位女演员做替换,于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选择了当时的另一位著名影星:他认为非常合适的金发美女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1923-1985)。
《忏情记》中的女主演安妮·巴克斯特后来回忆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对自己的做法感到非常骄傲——把女演员改造成符合他审美标准的样子。他具有可怕的两面性,他希望大家视他为一个冷静、镇定的人,但他也会以惊人的速度突然跳起来——好像被包裹在佛像里的闪电一样。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当他想到了该怎样‘指导’摄影机的时候。他对演员的表演反倒不怎么上心。”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剧照,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
让拍摄更为烦人的是,如果来自前苏联的表演指导米拉·罗斯托娃不在片场,如果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和指导,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就不愿演戏——这点和玛丽莲·梦露在拍摄现场如出一辙,而且他两的这种行为在好莱坞经常被“诟病”。
米拉·罗斯托娃从未在美国登过台或演过电影,但不知为何,米拉·罗斯托娃给人一种印象,好像她对表演艺术有着深奥的见解。
“她站在摄影机拍不到的地方,点头赞成或摇头否决的表演,”安妮·巴克斯特回忆说,“当然,这可把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给惹恼了。”
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在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中的影像
饰演探长的卡尔·莫尔登Karl Malden(1912-2009)也同意安妮·巴克斯特的说法:“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完全仰仗着米拉·罗斯托娃,没人能理解这是为什么,而且这样做也让大家一直都很紧张。”
在日本那本关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的传记中,就写道: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拍摄《忏情记》的时候,马龙·白兰度到片场来探班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当时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只知道这位浑身充满野性的小子拍过《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不料在休息室里传来“大声的吵骂”声,甚至还有“摔东西”的声音,结果马龙·白兰度气势汹汹的从休息室出来,扬长而去。而当天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也无心继续拍摄。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在电影《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中的影像
后来芭芭拉·凯恩告诉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马龙·白兰度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来往密切”,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希望马龙·白兰度别和其他的男人“来往”。
这倒让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开始对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充满了好奇,甚至有的时候那位让人讨厌的表演指导米拉·罗斯托娃在拍摄现场出“幺蛾子”,他也不以为意,他就想看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是如何“应对”这些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虽然不喜欢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的表演方式以及他的酗酒和过分依赖表演指导,他讨厌这位明星所谓通过内省达到角色要求的表演方法,还有在拍摄现场的那种心照不宣的拒绝合作。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剧照,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和卡尔·莫尔登Karl Malden
但同时,他对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的私生活却越来越有兴趣,他认为这位男演员情调迥异与众不同,有的时候他也私下打听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和其他男人“来往”的趣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火车怪客》中,他曾将同性恋作为情节副线加以表现;现在,在拍摄中又看到这位兼具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男明星,不禁好奇心大发。与其他一些影片中的男演员一样,他们中的有些人或许是因为身处娱乐圈,喜欢大胆而时髦的生活方式,还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他们自然而真实的选择,不愿背弃自已的意志而生活。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剧照,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
在英国,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曾对亨利·肯德尔Henry Kendall(1897-1962)、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1899-1962)、约翰·吉尔古德John Gielgud(1904-2000)、德克·博加德Dirk Bogarde(1921-1999)等人的同性恋倾向惊奇不已。
现在,他又发现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与《忏情记》中的另外一位德籍男演员O.E. 汉斯O.E. Hasse(1903-1978)(他扮演那位杀人的看守人)同样如此。他既不表示公开的蔑视,也没感到不自在,他只是在这两位男士身上看到了无穷的乐趣。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在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片场内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接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忏情记》中的角色时,剧本结局是他饰演的牧师被吊死,随后证明无罪。好莱坞的审查人员坚称处死牧师的画面会触怒罗马天主教徒,于是电影被迫妥协,修改了结局。可惜——可怜的天主教徒们——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本来要为他们扮演耶稣,但他们不懂,或者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的,他们从来都不在乎耶稣。
当《忏情记》的成片出来的时候,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的魅力因这部电影再次发挥了杀伤力。这次他扮演一个好心的神甫,屡屡被坏人诬陷。他无辜而恐惧的表情令观众心碎。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宣传照,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和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
虽然结尾好人被还以清白,但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终究没能够像观众希望的那样与女主角鸳梦重温,在台词里他说要把一生献给主。英俊高贵又神秘的年轻神甫总是惹人遐想,何况他身上又确实藏着不可说的隐痛。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在片中郁郁寡欢的样子日后成了他的经典神情。
《忏情记》于1953年3月22日上映的时候,评论家对此片都抱以不冷不热的态度,可是之后再看他们大多数人的负面评论,我们会发现这些评论显得肤浅而狭隘。大半个世纪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影迷们带着公正的眼光视该片为一部重要的、令人满意的作品。
电影《忏情记I Confess》(1953)美国剧照版海报
- 《不合时宜的人》充满了死亡的味道 梦露拍摄现场虐待电影皇帝
- 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在《战国佳人》拍摄时亲密无间
- 《郎心似铁》诞生银幕最美的金童玉女 伊莉莎白·泰勒开启巨星生涯
- 《夺魂索》三个同性一台戏 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首创一镜到底
- 《红河》关于父子间竞争与反叛 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显男同气质
- 《第三人》英国影史最佳影片第一名 最难以超越的黑色悬疑剧
- 《猎人之夜》好莱坞史上第一部Cult片 探讨现代人的异化暴力
- 《伊甸园之东》詹姆斯·迪恩的演技成"方法派"经典 戏外父对子冷漠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