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升级的关键是电影品牌化?
经历了互联网大潮、银幕数量爆发、票房“拐点”、引进片配额开放、中外合拍等行业变革的洗礼,中国电影的产业升级仍在路上。未来十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将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电影何去何从?在整个大文娱产业的变革过程中,电影处在怎样的位置?
4月18日,在北京电影节一场论坛上,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做了名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价值蓝海》的演讲,这一演讲从未来社会阶层变迁、新中产家庭娱乐消费的经济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前景。
张昭认为,电影将成为文化品牌的媒介,通过电影与观众的接触放大品牌价值,最终产业能通过影、剧、衍生品、品牌联营、文化旅游等不同领域获得持续收入。
在笔者看来,张昭这一观点正是电影产业未来能获得可持续收入的核心商业模式。最近,作为行业五大民营影业之一的乐视影业宣布正式更名为乐创文娱,脱离“乐视系”独立运营,引发行业关注。那么,将来乐创文娱能否做好这一模式再次引领产业转型则值得我们关注。
“屌丝”变中产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谈及电影产业乃至整个文娱产业的升级,不可忽视产业所处的社会经济条件。过去十余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重要背景。未来十余年,中国社会将持续变革,文娱产业未来的升级,都将在这一变革下展开。
“‘屌丝’变中产”将是这一变革的核心表现。未来十年,从时间维度上看,现在常被文娱产业当成主力产品受众的“90后”,将从19至28岁的青年变成29-38岁的中年人,从单身到组建家庭,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消费状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将成为新一代家庭用户。同时,从空间维度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四、五线城市的经济仍在不断增长,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群的变化、收入的增长,将影响到未来社会的消费结构,所以有预测指出,2030年,文教娱乐将成为家庭最大的支出。
这些新家庭的出现,将使得“美好生活”理念成为一个全新蓝海,所以张昭此次演讲的副标题为“新中产家庭的美好生活发现”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新中产、新家庭的崛起,中国电影当然将面向更广阔的蓝海市场,那么,中国电影的市场也可以说远未到天花板。不过,仅获得票房增长,还不是中国电影未来产业升级最终的结论,因为在电影产业之外,是整个产业规模将达数十万亿元的大文化产业,结合大文化产业的特点,寻找电影产业的升级之路。
张昭指出了一条方向:迪士尼化,也就是将电影作为文化品牌价值的载体,放大品牌价值,在多个市场获取可持续收益。
电影产业的未来:电影品牌化
那么,在整个文娱产业都在不断升级发展的时期,电影未来在文娱领域甚至整个大文化产业,究竟该处在怎样的位置呢?
好莱坞一直是中国电影产业对标的方向,迪士尼无疑是最近五年来好莱坞最成功的企业,迪士化在干什么?它并不仅仅在做电影,更是在运营IP。不管是《冰雪奇缘》还是漫威的复仇者联盟,或是《星球大战》,它们都是全球知名的电影,但又不仅仅是成功系列电影,而是IP。这些IP从中衍生出各种文化消费品、主题乐园,使得文娱IP的价值大幅扩张。目前,迪士尼上市公司的收入中,电影的收入仅占17%,消费品收入占10%,媒介网络收入占43%,主题乐园的收入占30%。事实上,迪士尼其它部分的收益大多来自IP运营,而通过红遍全球的系列电影,IP的价值被大幅放大了。
电影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做大,一直是行业有争议的话题。如何解决行业的“大小年”问题,如何持续为IP增值而不是透支IP的价值,系列电影如何实现票房持续增长而不是票房越来越差,这些都是产业关心的问题。这些核心背后的一个解决方案,则是电影应该实现“品牌化”,成为文化价值的载体。
从迪士尼的商业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核心也是IP运营,电影就是作为IP的品牌价值媒介。迪士尼的电影深刻影响了观众的心智,电影对应的是观众的感官刺激,它可以深刻地影响观众,最终令观众产生价值影响。
作为行业互联网化的领军者,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的理念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他这算是首次指出了“电影品牌化”这一概念,他认为,电影只有拥有品牌化能力,才能持续创造价值。这样,电影不仅能持续获得票房收入,更可以承载文化品牌价值,最终能通过系列化、衍生化不断放大价值,拥有更广阔的变现空间,最终推动IP的衍生产业发展:包括网剧、电视剧,也包括游戏授权、衍生品以及实景娱乐等。
在党中央机构改革之后,国家电影局与其它新闻出版部门一道归由中央宣传部直管,这正是说明了电影据有媒介价值,可以是价值观的载体。
事实上,这也是从乐视影业更名为乐创文娱后,张昭与他的公司的业务基石仍是电影,通过打造IP品牌,做大电影衍生业务,为新中产家庭娱乐创造文化价值。——在方向与路径都已确定之后,这家几乎可以说是重生的公司,在产业变革大潮中的未来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