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潜规则?好莱坞的“黑历史”,就是一部“性侵史”
今天和各位聊聊关于好莱坞的那些黑暗的“潜规则”。
如果你关注近些年的国际影视圈新闻,你一定会发现,以2017年10月5日《纽约时报》曝出哈维·韦恩斯坦的性丑闻为节点,从那天起,娱乐圈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不管他是演员、制片人还是导演)被指控性骚扰或性侵。
一个悲伤的现实是,类似的指控可能永远没有终点——原因很简单,潜规则是好莱坞影视娱乐体系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一部好莱坞历史,就是一部性侵史。
承认这一点,是让哈维·韦恩斯坦们从好莱坞绝迹的开始。
提起老好莱坞,很多人脑海中是这样一幅画面:
高级时装,魅力四射,一个“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既老套又讲究的年代,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它私下里的黑暗面跟“优雅”或“精致”毫不沾边:说它是个捕杀同类、胃口惊人的怪物也许更合适。
至于捕食对象,正是那些穿高级时装、魅力四射的年轻女孩。
好莱坞漫长的“潜规则”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
好莱坞潜规则之父(们)
潜规则,英文“casting couch”,字面意思是“试镜房间里的那张沙发”,言外之意,请诸君自行想象。
在好莱坞,“潜规则”是个公开的秘密。
有个专讲老好莱坞八卦的播客叫“莫忘”(You Must Remember This),它会告诉你,一百年前,好莱坞的导演和制片人是这样选女主角的:谁的胸大就选谁,或者,选那个他最想睡的——经常就在那张试镜沙发上。
说起这,有个人无论如何绕不过去,那就是达里尔·F·扎努克。
此人从华纳兄弟公司制片主任的位置,一跃升为20世纪福克斯的老板,正是在福克斯任职晚期,他开启了现代“潜规则”之路。
扎努克喜欢“开会”,有很多年,他的办公室每天下午从四点开始,各色小明星轮番登场。
对于扎努克究竟是否有资格称得上“潜规则之父”,不是没有争议,有人认为哥伦比亚影业老板哈利·科恩更适合这一称号,后者据说在办公室隔壁设了一个私人套间,专门用来做“非正式生意”。
尽管难分伯仲,有一点可以肯定,好莱坞后来性侵成风,两人都有“功劳”。
性只是潜规则游戏的一部分,确切地说,很小的一部分,广义的潜规则统摄了演员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易·B·梅耶是米高梅的创始人之一,对于很多刚入行的女演员来说,这是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字。
和很多大制片厂一样,米高梅的签约合同里有个叫“道德条款”的东西,目的是为了将明星(尤其是女明星)打造成触不可及的偶像。
“道德条款”规定,女明星不能结婚。这便是为什么珍·哈洛当年不能嫁给威廉·鲍威尔的原因,因为合同里就是这么写的:“考虑到婚姻和她的性感女郎形象有冲突。”
米高梅对于女明星必须维持处女形象这件事格外重视,朱迪·加兰(《绿野仙踪》)为此不得不打掉腹中胎儿,原因只是“观众之所以爱她,是因为她看起来像个孩子,而不是像个母亲”。
一方面,米高梅对明星“要正派”有着不切实际的追求,另一方面,又像对待牲口那样对待它的签约演员。
以下是老好莱坞八卦的播客叫我们“莫忘”的故事:“梅耶追着珍·哈洛满屋子跑。她对他吼道:‘没门儿!’旋即嫁给了经纪人查尔斯·K·费尔德曼。从那以后,费尔德曼被禁止踏入梅耶的片场半步,不仅如此,只要是费尔德曼手下的演员,一律不许签约米高梅。”
因《绿野仙踪》成名的朱迪·加兰是米高梅力捧的童星。她尚未成年,就遭遇过梅耶的咸猪手,后者把手放在她胸前,对这孩子说:“歌唱要发乎心。”
与此同时,制片人觉得她太胖,建议她在减肥的同时,顺便把鼻子也整一下……无形的精神摧残导致加兰后来走上滥用药物的道路,最终要了她的命。
对女明星和老板关系看得最透彻的,非玛丽莲·梦露莫属。
她在自传《我的故事》中写道:“我见过他们所有人。虚假和失败就是他们的全部,有些人已经达到邪恶和扭曲的程度。但是谁让人家离电影最近呢。所以你只能坐下来,仔细聆听那些谎言和计谋。你用他们的眼睛看好莱坞——看到的是:过度拥挤的妓院,还有旋转木马。木马换成了床。”
二
女演员(有时也包括男演员)生存之道
导演伊利亚·卡赞曾说过,在制片厂老板眼里,不管你拍的片子主题多严肃,统统都是爱情片。
他的原话很机智,也很粗俗:“他们选角的标准既简单又实用,那就是:我想x她吗?”这种方法尽管恶心,卡赞内心却是赞成的。他这样解释:“观众之所以对某个银幕形象感兴趣,本质上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制片人对女演员没半点兴趣,他就不能保证观众会有。”
实际上,在好莱坞,需要面对潜规则的不只女演员。
比如,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有个叫亨利·威尔森的经纪人经常向男演员许诺,只要他们肯献身,就能帮他们成名。他睡过的男客户不计其数,最出名的要数洛克·哈德森。
1956年7月14日,一本名叫《影迷》的英国杂志首次对电影圈的潜规则现象进行了长篇披露,剧情与今天的韦恩斯坦性丑闻如出一辙,让人既耳目一新,又倍感压抑。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娱乐圈的重重危险”,但它真正谈到的危险其实只有一种,即用肉体换取上镜机会。
讽刺的是,接受此次记者采访的女演员,没有一个人单身赴会——在电影业,性侵如此普遍,惩罚却闻所未闻,残酷的现实让她们无一例外都相信“人多保险”这句警言。
在这篇文章中,一个叫多琳达·史蒂文斯的女演员讲述了自己与“潜规则”过招的经历:
制片人(文中他的名字被故意隐去)走过来,答应给多琳达·史蒂文斯一个角色。她会和他一起“进餐”吗?史蒂文斯小姐拒绝了。制片人死缠烂打,一次,两次,三次……直到他的助理打来电话。史蒂文斯小姐依然拒绝。助理只好改变策略,问她是否同意到制片人的公寓先看看剧本。她回道,可以,但必须有其他人在场。对方同意。史蒂文斯小姐欣然前往——却发现公寓只有那个坚持不懈的制片人一个人。她夺门而出,角色也不要了。
就像很多女演员见记者也要带上同伴那样,为了避免性骚扰,她们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某个叫玛丽戈尔德·拉塞尔的女演员为同行总结了三条:
一、如果你要和别人谈正事,一定要去对方的办公室——并且是工作时间。
二、不管是面谈邀请还是角色邀约,一定要告诉你的经纪人。
三、别乱给别人自己的电话,要给就给你经纪人的电话。
除了《影迷》杂志的以上忠告,老好莱坞有些女明星在“反潜规则”领域也为后辈做了表率。比如面对突然袭胸的老板,朱迪·加兰曾这样回应:“梅耶先生,不许再这样。要告诉我从哪里唱,用手指指就行了。”
还有琼·柯林斯,她曾直截了当透露,当年之所以眼睁睁看着《埃及艳后》女主角的机会溜走,那是因为自己不肯和老板睡觉。
“我去《埃及艳后》剧组试镜两次,基本上定下来了。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道,‘你真想演这个角色吗?’我说,‘是的,我很想演。’‘好吧,’他说道,‘只要你对我好点就成。’60年代,那是个相当棒的委婉说法。但我不能那样做。那天我的眼泪也不争气,我记得我是哭着跑出那间办公室的。”
三
权力是“反潜规则”的最好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莱坞诞生初期,潜规则现象并非如此猖獗,女性的地位也没有后来这么低。
以上世纪最负盛名的女编剧弗朗西丝·马里恩为例,她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1930和193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和彼时的电影业正在走上坡路且业态高度分散有关:作为一种“新媒体”,电影对于成百上千的小公司来说,是个生气勃勃的试验场,和传统行业比起来,女人有更多空间施展才华。
事情真正起变化,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有声电影的发明,经济大萧条的到来,电影业的形势也和以前大不相同。由于制作电影越来越昂贵,筹集资金需要银行帮忙,女性在“找钱”方面渐渐处于男性下风。
与此同时,很多小公司关门大吉,几家大影业公司要做的,就是收购和收割——收购小公司,收割市场。和任何行业(比如今天的互联网)一样,哪里吸引金钱和尊重,哪里就吸引男人,电影也不例外。很快,好莱坞的幕后世界便被清一色的男性把持,再也难觅第二个弗朗西丝·马里恩的身影。
“上世纪20年代,电影公司大佬们忙着经营公司,到了30年代,王国已经建好。身为国王,额外的福利自然少不了,他们会想当然认为。” 好莱坞历史研究者卡莉·比彻姆这样说。
事实的确如此,在好莱坞,巨大的片场像一个个城市,大佬们甚至拥有自己的警察局。幕后决策权集中在少数男人手中,不仅使潜规则得以盛行,在银幕上,女性角色被物化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好莱坞传统。女编剧和女导演被迫退出的命运自然不可避免。
“除了金钱回报,位高权重者意识到,权力还可以带来感官享受。当然,并不是所有大人物都会这么干,但有些的确这么干过,直到今天也是这样。”有位叫艾丽西娅·马隆的记者这样写道。
带来的后果是,女演员必须长期在“你想成为琼·柯林斯还是伊丽莎白·泰勒”之间做选择。据说,丽塔·海华斯在丈夫的鼓动下,曾频频向大人物献身,她只拒绝过哥伦比亚影业的老板哈利·科恩一个人,后者马上让这位女演员尝到苦果。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好莱坞的幕后世界才再次为女性敞开一扇门,她们终于有机会拍商业片了——上世纪中期,尽管女人也能制作电影,却无法脱离实验艺术片的范畴。这也是有原因的:制片厂体系的终结,电视的兴起,欧洲电影的涌入、女权主义的出现……随着大佬们建立的王国日薄西山,女性开始回归好莱坞决策层。
到了80年代,女演员出身的雪莉·兰辛被任命为20世纪福克斯总裁,成为女性权力在好莱坞崛起的标志性事件。尽管如此,男性老板对女演员的潜规则现象仍然屡见不鲜,电影界的性别失衡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
2016年的《赛璐珞天花板》报告显示,制作全美票房排名前250名电影的幕后高层人士中,女性只占17%。
虽然数字不甚乐观,但是改变近在眼前,尤其拜社交媒体和势不可挡的文化变迁所赐,好莱坞的潜规则正在被大众关注:韦恩斯坦性丑闻的揭露和持续发酵,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