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电影节能否做到有取有舍?
《美人鱼》放弃参选
昨日,将于9月底在唐山举行的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公布了提名名单。《老炮儿》《寻龙诀》《战狼》等十部电影入围最佳影片。
北京国际电影节简称“北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简称“上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让人犯了难,不知道怎么简称才好,“金百节”不好听,“鸡花节”更别扭,“金鸡百花节”有点莫名其妙,于是这么多年下来,只好称呼“金鸡百花电影节”。
大家都知道,“北影节”有个奖叫“天坛奖”,而“金鸡百花电影节”也有个奖叫“大众电影百花奖”,为什么“百花奖”前面要有“大众电影”这四个字的前缀?为什么电影节奖项叫“百花奖”不叫“金鸡百花奖”,如果“百花奖”是观众奖,那么“金鸡奖”作为专家奖的含金量又如何体现?为什么“金鸡奖”和“百花奖”要轮流举办?这些都令人费思量。
向上追溯,金鸡奖诞生于1981年,因评委主要来自艺术界的专家,被称为“专家奖”。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奖项主要靠观众投票产生,被称为“观众奖”。1992年,二奖合一,构成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按惯例,电影节通常以举办城市的名字命名,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金鸡百花”原本就是电影奖项的名字,像奥斯卡那样,称为“金鸡百花”颁奖礼更合适些,我们习惯了听到“奥斯卡颁奖礼”的说法,虽然偶尔也有人称之为“奥斯卡电影节”,但实质上奥斯卡只是个纯粹的颁奖活动,不像三大国际电影节那样,除了颁奖之外,还有绵延数天的展映、论坛、交易等活动。
金鸡百花当年的合并,在用意上是好的,集中了专家和观众等多方意见,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省了时间精力,在今年文化部、中国文联大幅压缩文艺奖项评选的背景下,回看当年两奖的合并,有着先见之明。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两奖的合并,分散了原有关注者的注意力,尤其是隔一年才颁奖一次,奖项在品牌持续性方面出现了断裂痕迹。再加上每年的颁奖城市都不同,虽然给当年的承办城市带来了电影元素,让承办城市有所收获,但对电影节和奖项的损害却是在无形之中产生了。
假设当年两奖的合并,能够做到有取有舍,结果或会比现在理想许多。专注地承办一个电影奖项,集中精力打造一个奖项品牌,在一个城市形成一个成熟的评奖管理队伍和商业开发团队,都有助于留下来的那个历史悠久的电影奖项,在不断变化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持续发声,拥有权威性。
现在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拥有辉煌的历史,仍然还有一定的关注度,但的确也到了要做出取舍决定的时候。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评奖名单中,没有出现创造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的《美人鱼》名字,据组委会解释,初选时曾入围的《美人鱼》在后期沟通中主动放弃了这次参选。参选和放弃,其实就是取舍的体现。作为一个想要继续为中国电影提供评价体系的电影节奖项,“金鸡百花”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了。
简而言之,凡是有利于电影节扩大影响力的有益之事,都可以去积极争取。凡是不利于电影节在新媒体时代参与影响力竞争的元素,或者出于某种顾虑当断而不断的累赘,都可以放弃。如此,曾在观众心目中无比金贵的金鸡与百花,才能金鸡齐唱、百花齐放。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