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90后”图鉴!
影视剧中的“90后”形象,似乎总是容易“风评被害”,连带着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一代人,都似乎很难在国产剧中找到归属感。
当年那部全民追看的《人民的名义》,是近年来最经典的国产剧之一,偏偏里面就有一个郑胜利,让观众大跌眼镜。
而在主创后来的访谈中,郑胜利所在的故事线,反而代表的是最底层的一批群众,也代表着一类以网络水军生意为生的年轻人。
几年后的《青春斗》,也是一部“90后”们共鸣感不强的青春剧。从人设、剧情,到剧中五个年轻女孩对于爱情、学业、生活的态度,似乎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于老一辈的创作者来说,“90后”或许的确是一个遥远的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子女、身边的后辈,或者网络上的舆论事件,去了解这一批人的生存状态,并通过他们熟悉的表达方法来进行呈现。
到了2020年,当越来越多更加年轻的创作者开始成为国产剧市场的中流砥柱,国产剧中的“90后”形象,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都是“职场小白”,却有异色“叛逆”
在2020年上半年的几部都市剧与行业剧中,“90后”群体被分配到的角色大多是职场新人,以及为人儿女的角色。
作为配角,他们或者承担了给主角“找麻烦”的任务,在不断的价值冲撞之间,推动着情感线的变化,或者以一种职场新人无知却无畏的姿态,与作为职场老手的主角形象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以突出主角的形象。
若是编剧笔力不足,这些年轻的配角便容易落入千篇一律的“小白”人设中,或单纯莽撞,或离经叛道。
当对年轻角色的书写过于简单,本来是两代人因为时代背景不同所必然有的冲突,在剧情当中,却往往会更像是年轻配角针对年长主角的无理取闹。
虽然是以三个中年男人为主角,但《三叉戟》中对几个年轻人的刻画却比较细致而完整。
首先是作为“三叉戟”徒弟的“小吕”。从一开始的怀疑到最后的信任,“三叉戟”对于这个年轻人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转变,除了有其是烈士子女这一背景之外,更多的,还是由于小吕在团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细水长流的剧情中,编剧给了这个年轻角色足够的空间。通过晚上加班时给三位前辈买夜宵,开会中途吃饭时替师傅们拿盒饭等细节,充分展现他性格中温厚良善的一面。正因为小吕是一个具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的年轻人,他才能在受“夹板气”的同时,也成为“三叉戟”认可的团队成员。
小吕这个“90后”,编剧将其写成了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角色。小吕的人设上没有太多的缺点,虽然曾经由于经验不足,在扮演服务员盯梢时一秒就暴露,但在后来潜入快递公司卧底时,他机智灵活,并通过熟练的电脑操作转危为安。
与其相对,夏静怡和崔斌在人设上就有些争议。一个是美国回来的高材生,却落入诈骗的糖衣陷阱中;另一个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儿,却总有些缺乏主见和魄力。
不过,抛开一些不合理的场景设置(例如用微信传输助手偷文件),仅以人物的设计来说,无论是夏静怡还是崔斌,人设上的缺点反而让这两个“90后”角色具有了更强的代表性。
夏静怡是一个从小就在夸赞声中长大的年轻人。人生大部分时间在象牙塔里度过的她,虽然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却未必懂得人心险恶。
又由于她的父亲和身边亲密的长辈都是警察,会被诈骗集团选中成为挡箭牌,并不奇怪。
从这个人物承担的剧情推动作用来说,她会落入圈套中,还是基本合理的。
再往更深一层走,夏静怡这个角色身上也的确体现了一部分“90后”年轻人的傲气。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90后”具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也偶尔让他们会显得有些飘飘然。
就像夏静怡会接受从天而降的一个总裁之位,并且对于质疑她的人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一样,这或许并不是因为夏静怡是真的“傻”,而是她作为一个“高材生”,本来就相信自己堪当大任,并且急切地想在长辈面前表现出来。
如果说夏静怡是被“过期待”导致的天真自大,崔斌身上体现的就是被“过保护”产生的懦弱无为。
虽然主题是经侦破案,但崔斌与父母之间这条家庭关系线也很值得琢磨。在父母的安排下,年轻的崔斌成为了一家老年刊物的编辑,过着平凡却也乏味的日子。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人生,这是许多普通中国父母对于子女保护欲的体现。崔斌正是在这样的保护中长大,虽然有反叛的心,却也从来不敢说,辞了职开cosplay工作室,也一直瞒到瞒不下去,才选择公开。
从父母的期待中被解放出来后,崔斌便也和夏静怡一样,处在了一个急需向长辈证明自己的状态里。
由于剧情需要,这些年轻人的普遍缺点,最后都成了正邪冲突的催化剂。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轻人虽“错”却不“作”,行为符合逻辑,体现性格,也进一步让这两个人物不至于被简化成两颗剧情“炸弹”,哪儿需要炸,就往哪里扔。
另一部以娱乐圈为背景的行业剧《怪你过分美丽》则塑造了一个更加极致的“90后”艺人角色。
当红的流量明星林湘在一出场时就非常的“作”。虽然是顶流艺人,却没有一点作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我行我素,任意妄为,更谈不上有什么专业素养。
与精明能干、懂得权衡利弊的女主角莫向晚相比,没有什么职业技能,毫无心机,只知道一根筋在娱乐圈中追求爱情的林湘无疑是个“反面教材”。
这种单纯、善良却又任性的“傻白甜”一度是“90后”年轻女性角色的标配,但在林湘“傻白甜”的表象后,编剧以其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作为支撑,顺利地将“傻白甜”的标签深化成为林湘对于感情近乎病态的追求,并以此对她看似任性的行为做出了解释,也为她最后的悲剧结局做出了铺垫。
由于缺爱,所以她放不下身边每一段感情,拼命挣钱换取亲情,卑微地乞求自己的爱情,连经纪人都是一签十年,这种单纯和执着与娱乐圈这个功利场格格不入,最终引发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将娱乐圈这几年来为人诟病的乱象集于一身,林湘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角色,也是最通透的角色,在大部分剧情里,观众需要通过她来看到主创的态度和表达。
因此,林湘从以自杀相威胁,到真的选择自杀,这一段心路历程必须环环相扣,让观众亲眼看着林湘如何一步一步被逼上绝路,才能达到编剧想要通过这个角色,来书写娱乐圈众生相的目的。
谈恋爱还是主任务,只是不套路了
在“90后”的角色作为配角大放异彩的同时,以这个群体作为主角的剧集,仍旧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谈恋爱这件事上。
在今年上半年,甜宠偶像剧的势头虽然不如前几年那么猛烈,但从年初《下一站是幸福》到正在播出的《99分女朋友》,这一类剧集却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观众的视线,只是在谈恋爱的方式和脑洞上,要清奇了不少。
《下一站是幸福》延续了近年来受欢迎的“姐弟恋”的路数,打造出了22岁的元宋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并满足了所有女性对于一个完美初恋对象的幻想。
长相出挑、性格温和,该主动时主动,该退后时退后,并且似乎还是个隐藏的富二代。除了年龄上的差异之外,元宋可说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情人。
从本质上来看,《下一站幸福》讨论的其实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面包”的终极难题。
作为这道难题的一端,元宋必须作为一个完美的存在,才能让这道题目成立,甚至让女主角的选择更为艰难,也让主角之间看似平庸的三角关系有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偶像剧的本质是造梦,为了给观众营造出一个梦境,人设的理想化难以避免。除了元宋,蔡敏敏也是剧中所塑造出的一个理想恋爱对象。
蔡敏敏与贺灿阳谈的是一场以分手为前提的恋爱。面对蔡敏敏的主动,花花公子贺灿阳一开始采取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状态。因此,这一条感情线的主要看点,就在于乖巧的蔡敏敏到底能不能让贺灿阳“浪子回头”。
与完美的元宋一样,蔡敏敏的身上也几乎找不出缺点,如果说元宋满足的是女性观众对于伴侣的幻想,那么蔡敏敏所满足的,可以说是女性对于处于恋爱中自己的幻想:不患得患失,进退得法,还能张弛有度。
更多地投射幻想之美而非体验现实冷暖,这是偶像剧的“特权”。
因此,一次性给出两个完美角色,人设上的丰富,让以恋爱为核心的《下一站是幸福》不至于沦落为一部老套的言情剧。
《99分女朋友》则是一部更加追求反套路的偶像剧。在“年纪轻轻,身价过亿”的标准配置中,男主角沈亿多了一个极端抠门的设计:住在老式居民楼里,用夹子夹住洗面奶挤出最后一点能用的,喝酸奶从来不忘舔盖。生活化场景与“总裁”人设之间的反差,便让恋爱的过程多了不少的趣味。
而女主角孟茴则是一个患有应激障碍症的角色,当她感知到自卑和被歧视时,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她会进入一个与主人格大相径庭的第二人格之中。
在传统的青梅竹马终成正果的恋爱套路中,男女主角身上同时具备的奇葩设定,让剧集比一般的偶像剧,多了几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同时,因为两人在不同的层面上都真的“有病”,这也让甜宠剧中常见的“互相治愈”概念有了落地的基础。除了“甜”以外,也能做到逻辑的基本自洽。
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故事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这么问的:为什么现今的影视剧都把年轻人刻画得有些离谱?
在回答中,有一句话相当无奈:实际上,要创作一个有智慧的年轻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提到年轻人,总是容易让人与热血、冲动、勇敢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既定印象影响下,影视剧中对于年轻人形象的表达,也会有意识地往这个方向上靠拢。
有的时候,为了放大这些特征,体现所谓的“青春感”,“智慧”这一点,反而容易被忽略。
不仅是智慧,古诗里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还有“鲜衣怒马入长安”,年轻人总是被描绘为明亮而积极的形象。
在国产影视剧里,有不少关于“中年危机”的深刻体察和刻画,或者是对步入30岁之后的年龄焦虑(尤其是女性),但对于年轻人的烦恼,却大多停留在恋爱层面。
“90后”们总是在网上自嘲的“初老”感,与夹在学校与社会的夹缝间的无所适从,却很少能在影视作品中有所体现。
相比起以“奋斗”为大主题的“80后”,“90后”是一个群体特征非常割裂的群体。
这是与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一方面,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进入职场寻求着一种能融入社会的身份表达;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影响,他们又沉浸于自我的个性化书写,并且在群体内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文化创造。
这就造成了“90后”激进与“佛系”并存,“小确幸”与“丧文化”同在的奇妙特征。对于网络的熟练运用,也让许多人在社会身份之外,同时具有只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二重身”。如同《全职高手》和待播的《穿越火线》这些电竞题材影视剧的突然火爆,也与“90后”身上的网络特性有关。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且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群体,想要通过某一个角色,或者某一种套路的设置去吸引,甚至讨好他们,是行不通的。
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好几部剧集试图在主线剧情外加入恋爱线“拉动”年轻群体,到了最后,却还是事与愿违,“翻车”收场。
以解构和重塑为乐的“90后”,一直在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表达,这是一个具有高涨的表达欲和表现欲的群体。因此,只要影视创作者愿意去挖掘,关于“90后”的影视化形象也会常有常新,源源不断。
毕竟,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影视作品才能发挥其“引领”的作用。不然,便只剩靠着刺激和噱头的“引诱”罢了。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