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幕后|曹郁:不止于“战争”,更是在拍诗意和人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睿
与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相比,《八佰》不止创新性地刻画了战争中的小人物,其画面观感也极富人文色彩。电影共拍摄了8个月,导演管虎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精耕细作、工业化生产度很高的作品,《八佰》的画面非常具有艺术性,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强烈的对比,苏州河割裂了两个空间,南岸的租界内歌舞升平,北岸则是满目疮痍,血和土凝结成一片。
摄影指导曹郁认为,《八佰》是一部史诗,这部电影能给现在的中国人带来鼓舞的力量:《八佰》不止于传达真实,而是在拍一部史诗。“因为它不是讲这4天里到底怎么打仗的故事,它讲的是人心。”曹郁有一个习惯,如果拍特别重要的电影,他都会给导演写一个《摄影阐述》,拍《八佰》时,他认为这个故事首先是一首诗,而不是一段新闻纪录片。在他的角度看来,《八佰》讲的内容是光明与黑暗,而对摄影师来说,南岸就是光明,北岸是黑暗,南岸就是生,北岸就是死。所以必须用诗意化的光影去表达这个主题,才能够涵盖人文色彩,否则的话仅仅是做到“真实”这一步,而没有做到“提纯”,诗意是曹郁所追求的效果。
曹郁认为《八佰》不是简单拷贝一个历史新闻照片的质感,而是一首关于人性的诗,诗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也是主观化的。他认为电影所传达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我觉得像毕加索也好,或者像蒙克、霍普这些画家,他们在传达人性的时候,是不受年代限制的。就是他画出来东西并不是只有在1890年或者1910年可以接受,即使到现在看蒙克依然觉得特别棒,那我希望这部电影有这种永恒的质感。”
电影结尾冲桥的那段戏是全片视觉性的高潮点,曹郁的镜头传达出了一种精神感:南岸一贯非常辉煌,北岸一如既往的暗淡,象征着生与死。“这里主要是要一个光线的写意的感觉。”摄制组在这段戏中用了很多照明弹,闪烁的光亮和烟雾营造出命运的感觉,为了表达抽象的感受,剧组使用了150毫米以上的超长焦距、全是开光圈、高速摄影。
而一些演员被击中时会有短暂的停留,也突出了这个人物,“比如杜淳饰演的谢晋元,他拄着枪站起来,我们用照明弹先产生一个暗区的效果,摄影机围他转了一圈,停留在他的手上,然后围绕着手再转,看到了背景的霓红灯,这时候我们又打亮一个照明弹,光映射在他脸上,可能带来一线希望。我觉得这个镜头是我们利用光、影来体现生与死这个主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佰》对于曹郁来说是崭新的,他说,这样的摄影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崭新的。“这部电影很适合我去发挥,用光与影、用很抽象的焦距和光圈的关系、摄影机的速度、记录的比特数来表达所有的情感,让我觉得很幸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