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真的带不动啊...
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地原因,我感觉我最近记忆力明显下降。
不能像原来,很多事情都能规划好,有条不紊地去打钩。
我前两天在学长的引荐下认识了洪浚嘉,之前我是在《破冰行动》里知道的他,这次他在《除暴》里和吴彦祖一组。
加了之后,他表示最近比较忙,可能都不能第一时间去看自己的电影。
我小脑瓜一转。
上次不是知名电影公众号“Roy的电影圈”说这周有《除暴》点映吗?
于是我就说
然后,我今天跋山涉水地邀请了朋友一起看电影...
买了饮品,我还火急火燎的跟朋友说,我先去上个厕所,免的到时候错过剧情。
取完票,我发现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再一看...
原来是我提前一周到了电影院。
但“贼不走空”,来都来了,我就直接买了一部,这周我并没啥期待的
热血合唱团
Find Your Voice
你见到这篇推送的时候,时间可能比较晚。
因为我真的是六点多开场,看完回家八点多才开始写的推送。
新鲜出炉。
这个电影其实和我在“每周观影指南”里面写得差不多,它就是一个类似于《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的故事。
刘德华饰演的知名指挥家受朋友之托回到香港教一群废柴学生练习合唱。
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是能感受到,它的立意是好的。
不同的废柴学生,有着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又能引入到每个家庭存在的原生问题。
通过集体活动的合唱,培养集体精神,配合着老师的“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声音。
这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为什么,我说的是,这部电影立意是好的呢?
因为除了立意之外,这部电影的其他方面基本没啥别的可取之处了。
如果我们以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为及格线的话,这部电影是,即便是加上刘德华和港片情怀,也带不动的那种。
我们不拿这部电影对标《放牛班的春天》,因为任何一部电影,如果我们都拿同类的顶尖标准来衡量可能显得过于严苛。
既然是《热血合唱团》,那么一个俗套的“热血故事”应该怎么拍呢?
首先主角应该是遇到了一些成长的挫折和困难吧。这种困难最好是被动的,也就是他是被命运所裹挟,被迫地进入窘境。被命运所裹挟,是所有芸芸众生的共同点。
所以这样的角色一出,观众即便没有完全的代入感,也能或多或少的体会到情绪。
那么如何热血呢?
当然,这个被命运所裹挟的人要去做出突破,去突破芸芸众生的限制,去成为英雄,至少是自己的英雄。
有了想法,就要去做。
所谓一波三折,在做得过程中肯定要再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简单处理,就塑造一个大魔王就行。复杂点可以挖掘下角色身世背景,引出相关人物丰富剧情也行。
总之,困难一定要有,主角遇到了,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
此时的努力过程主要用来压抑观众情绪,在最后才好爆发,才好煽情催泪。
再次之后,电影之后,一场比赛,紧张刺激,争分夺秒,BGM高燃或抒情,点燃情绪,热血收官。
常规思路就是这样,热血电影之所以热血,就是要让身为芸芸众生的观众看到芸芸众生去努力拼搏成为英雄的可能。
只要将以上的这些东西完成得八九不离十,一部及格线左右的热血片就能完成。
那么《热血合唱团》到底差在哪里呢?
其实它哪里都不差,它是按照模板在拍,但是哪里都有点多。
全片只有九十多分钟的剧情。
电影却想要细化到五六个小孩的,甚至想要呈现他们每个人的家庭。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蜻蜓点水。你可以通过一些群像来体现有教无类,但主体应该还是落在一两个主要角色身上,这样才能较为完全的呈现角色成长,方便观众进入剧情。
毫无重点的人物剧情,不仅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影响了电影的剧情时间。
让很多本该花时间处理的事情都变得非常突然。
比如说废柴学生为啥能一下子都开始听话?
电影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只能通过某一个家庭的转变来引起所有人的变化。
这就非常的尴尬突兀和无语。
类似于A同学家里好了,所有同学家庭就都跟着父慈子孝起来...
多少是让人有点摸不清头脑了。
这样的负面效应是连续的,电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从开始崩了节奏,后面也就乱得一塌糊涂。
突如其来的情绪转变、一开始来势汹汹的大魔王后续却毫无踪影、刘德华忽然成为逃犯...
剧情情绪的混乱已经让电影不可控,所以大男主刘德华只能靠着一大段一大段的鸡汤把破碎不堪的剧情一一拼凑。
本应该是群戏的合唱团俨然成为刘德华一个人的配角,而这个主角又只能说鸡汤,毫无灵魂,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而电影最悲惨的莫过于,它用着香港的老演员,配着老歌。
影像里却是一个又一个哭戏都哭不出来的年轻演员。
时代的割裂感,和香港电影的后继无人扑面而来。
让人一声叹息。
四分吧,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学过电影相关知识的人,我想说的是。
这片子的剧本,真的是我上我也行。
换个逻辑,刘德华就像是带了一群完全不会做电影的人拍了部片子。
那是真的带不动啊...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