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重生》:塑造生动立体的缉毒英雄形象
国内首部禁毒题材音乐剧《重生》近日于深圳保利剧院首演。 《重生》由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腾讯影业出品,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公安文联、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公安厅、腾讯影业联合制作,何李活音乐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塘厦松雷音乐剧剧团、保利演出制作。
该剧由孙洁、程武担任出品人,李盾担任制作人、艺术总监,周可担任导演、编剧,韩国作曲家张少瑛担任作曲、音乐总监,梁芒担任作词,李锐丁担任服装、化妆造型设计,荷兰舞蹈家凯文·波拉克担任编舞,陈诗霏担任联合编舞。
音乐剧《重生》以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云南缉毒警察罗金勇在与3名毒贩搏斗时不幸身负重伤成为植物人,在妻子罗映珍1000多个日夜的守护下重新醒来的动人故事。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 《重生》并未陷入“脸谱化”“符号化”的桎梏,它通过充满喜剧色彩的细节展现缉毒警察充满人性的、可爱的一面,并通过对缉毒警察群像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一个英雄群体,让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鲜明,也更具有分量。剧中这样的形象塑造印证了李盾在创作之初所说的话:“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不能把它讲‘假’了。 ”
在李盾看来,讲述这个故事,音乐剧是很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可以动用多种艺术手段让它“好看” ,使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比如音乐剧《重生》下半场,罗金勇成为植物人躺在床上后,可以通过艺术表现手法,让他的灵魂和其他舞者上台,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和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李盾说:“演出现场就是现场,它的表达是非常直接的。舞台上的一切,灯光下的人和物、被放大的音响、角色的一声叹息等,观众全都能感受到。我们通过音乐、舞蹈、灯光等,都能直接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
“相比话剧和其他艺术形式,音乐剧的叙事性更强,节奏会更快,但同时又有抒情性在其中。演唱和舞蹈,为人物内心的外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周可说,音乐剧《重生》的上半场接近警匪片的节奏,节奏很快。到了下半场,故事的基调走向悲伤,罗映珍如何坚守并最终唤醒负伤的罗金勇,这是创作的难点,最终该剧通过多首抒情性的歌曲完成了对罗映珍内心世界的挖掘,并呈现了真爱的奇迹和力量。
“云南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拓宽了这部戏的表现空间。在那里,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一些古老的故事成为一种力量,滋养和激励着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而这些人又在经历新的故事。 ”周可说,这种民族性给主创们提供了很多可能,“不同于百老汇音乐剧中运用爵士舞、拉丁舞等,我们做这个题材的原创音乐剧,音乐和舞蹈一定要有自己的根” 。
凯文·波拉克编舞的宗旨是将日常生活的动作符号与情感表达匹配,他表示,“我不只是为了创造动作而编动作,我希望动作和动作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和外在表达的情感动机。如果表演者无法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表达的情感足够信任,那么,观众则不会被带入到剧情中,更不要说艺术的感染力以及作品所要呈现的态度和理念” 。在他看来,音乐剧《重生》中的舞蹈,重要的是要为整部作品增添色彩,“ 《重生》是一部原创的音乐剧,讲述的是中国当下发生的故事,一个人是那么忠诚地守护着国家,而另一个人的爱是那么坚贞无比” 。
在音乐剧《重生》的音乐创作上,张少瑛为了融入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色彩,运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并结合现代风格进行创作。身为韩国作曲家,她认为虽然中韩两国文化不同,但通过艺术作品观众普遍能够体会到的情感是一致的。她说:“在全球化时代,作曲家的创作不应仅局限于本国的音乐,而是要创作出能够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的作品。 ”
该剧在创排阶段,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创作过程遇到了种种困难。周可说:“疫情让我们遇到了很多阻碍,所以当我们真正来到东莞塘厦开始工作时,每个人都铆足了干劲,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