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儒自住故宫旁四合院,儿子蜗居18平胡同房,他是无情父亲?
在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中,老戏骨李成儒曾以犀利点评引发争议。有人为他的率直态度大声叫好,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他过于主观,肆意点评,自以为是。
其实,持质疑态度的观众并不知道他是如何点评自己亲生儿子的!
说起儿子李大海,李成儒总是离不开两个标签:“人模狗样”和“无病呻吟”。
他曾在节目中公开点评儿子“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样,你有什么可让我夸你的?”
这就够让人难堪的了,但他接着再补刀“这还是父母给的。”
他还一再打击儿子的音乐梦想与追求,只给儿子的表现打60分,他说:“压根儿就反对他唱这些东西,而且我没有看到他的任何成绩,说一千道一万,你现在狗屁不是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你行不行啊一天到晚的?!”
最后他还告诫儿子说:“别拿运气当本事!”
有父如此,也真是让人生无可恋。难怪李大海在节目中被问及父亲对于自己意味什么时坦承是“失落”。
但据此就能判定李成儒是一个无视子女尊严、同时也对儿子缺乏关爱的无情父亲吗?
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全是。
这一切要从头讲起。
01
李大海是李成儒与前妻的儿子,出生于1985年。在他出生后的那段日子里,正是李成儒担任经典电视剧《西游记》剧务的时期,千头万绪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风雨兼程,曾在一个月之内创下连爬十几座山采景的记录,飞机火车连轴转,腿上肌肉僵着一直缓不过来。
这样的工作强度与密度,可想而知,李成儒能陪在年幼的李大海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
后来,李成儒转战商场,开创了北京第一家开架式购物商场“特别特”,一时财源广进,风头无两。但大收益必然需要大付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是生活常态,虽共同生活,但李成儒正处于一个男人事业的黄金上升期,实在无暇分身顾及妻儿。
再后来,在李大海7岁半那年李成儒与李大海的妈妈因感情不和离异。
李大海与父亲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他在节目中曾说自己长到28岁,与父亲单独相处的天数不超过100天,有时一年只能见到一两次。
他与妈妈从此在一个18平米的胡同房中相依为命。而李成儒曾在节目中自曝拥有一套故宫旁边的四合院,“放风筝一不留神能飞到故宫里边”。
根据李大海后来参加节目的种种表现来看,年幼时父母的离异确实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一直表现出不自信,敏感易受伤的单亲家庭孩子的情绪特质。
李大海其实一直非常渴望父亲的关注与在意,但李成儒的表现却每每令他失望。
他曾在节目中披露,小学时有一次考了双百分,一路上拿着试卷飞跑回家嗨到要飞起,但回到家后发现无人,他便站在院门口迫不及待地等待父亲回家。
那天下着雪,直到身上落了一层雪才等到父亲回家。但抱着一箱康师傅方便面的李成儒听完儿子兴奋的汇报,转手拿出一盒方便面让儿子泡了吃就算“奖励”。
但真正令李大海倍感伤心是2007年北京房价下调,他找父亲借钱想买一套房子给母亲改善生活。他对父亲说,我可以给您打借条。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李成儒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理由是,这个事儿不是你现在应该做的,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做这个事情,我是不会借给你钱的!
当李大海在节目中回忆这段往事时,眼圈都微微泛红,他说“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的父亲都不帮我,这个世界还有谁能帮我呢?”
节目接下来转接到李成儒对此事做出回应的镜头。对于这让儿子多年无法释怀的心结,李成儒却认为自己当时这样做无可指责,他说,他们没有吃过苦,没有付出,稍微吃点苦就哎呦不行了,觉得我已经吃苦了,还是回到那句话, 无病呻吟!
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我身上一些男子汉的东西,我觉得儿子欠缺!”
这也许是得以解读李成儒看似不近人情的一些行为的线索,也许在他看来,儿子与自己当年比起来物质丰裕,他欠缺的只是精神上的磨炼,而这个只有一位负责任不溺爱的冷面父亲才能提供!
02
但不可否认,尽管看似不以为然,但李成儒一直在密切关注儿子在《我不是明星》中的表现,并许诺如果他能进入决赛就亲自前去助威。
结果他最后真的放下正在成都赶拍的戏亲临现场,与儿子同台演出。
综合他的种种表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他对儿子并不是漠不关心,更非无情,而只是习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与对待他。
比如说有一次爷俩儿一起参加访谈节目,李成儒谈起有一次儿子过生日,他亲自做好鸡汤打卤面,结果儿子来了就跟他说,我得把钢琴拉走!
那时李大海正在做乐队,他的确是需要乐器,但李成儒没有让他拉走。因为儿子的态度让他很不舒服,他说,你要是来了,跟我一块儿好好吃顿面,然后再爷俩儿坐在一起喝喝茶,问一句,您最近身体怎么样?然后再说,我现在很需要一架钢琴,您能不能支持我一下?
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规矩,是即便作为父子亲人也要奉行的“老理儿”。
而且李成儒尤其不满的是儿子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他说我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你的!
这点我是很同意李成儒的说法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做人要守住自己的本分,守住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分寸,不要什么都觉得理所当然。
从小的方面来讲,一样话十样说,同样的意思,软和一点来说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做一些适度的铺垫,就显得礼数周全。
这的确是莽撞的年轻人所容易忽略的细节,同时也的确需要有世事经验的长辈来加以提点。
更重要的是,李成儒认为需要借此给儿子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而且以严厉的方式,就像他在《我不是明星》的决赛现场回应主持人为什么要给儿子那么狠的评语时的回答:“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这是我们那个年代受的教育。”
而且李成儒还说了,那架钢琴是有故事,有来历的,所以他没有让李大海拉走,但还是给他买了一架新琴。
平心而论,李成儒作为在演艺与商业领域都获得极大成功的男人,不可避免有他霸气与强势的一面。这或许也与他两次婚姻的失败不无关系。
同时曾一度造成儿子对他既敬且畏。
但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北方男人,他有他的情感表达方式,更趋向于深沉内敛。而且作为一个父亲,他习惯言传身教。
李大海上学时一位女老师对他很不公正,当时他个子很矮却被分到最后一排,老师还总是说他是交赞助费进来的,还当众提及他父母的离异,令年少的李大海心理受到严重伤害。他痛苦到甚至用头撞墙。
李成儒知道这件事后,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在家长会上与那位老师据理力争,甚至大吵一架。
这使我想起近些年来一些少年因校园霸凌或者师生矛盾无法化解而最终选择轻生的案例,那些轻生少年的家长在事发前均要求或者恳求濒临崩溃的儿女“再忍一忍吧!”
结果,再忍一忍,悲剧无可挽回的发生了。
以李大海当时敏感的个性,如果李成儒也选择无原则地忍让,那么儿子会更觉得孤立无援而走投无路。
也许李成儒这种刚硬果决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濒于精神绝境中的儿子。
03
这使我想起了《老炮儿》中冯小刚扮演的六爷,一生吃软不吃硬,凡事讲究个里儿和面儿,他有他认同的价值观,那就是经常挂在口边的“规矩”,即便这已被外界证明过时与陈腐,在他的心目中依旧分量不改。
其实,李成儒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北京“老炮儿”。
所以,他与六爷一样,都有他们认同的父子关系模式,那是一种男人之间相处的方式,他们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经验教训去帮助与锻造儿子,让他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所以,他们不但不会在生活琐细上无微不至,反而会有意让他们遭受挫折与经受考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会把最深沉的父爱藏在心底,而不会轻易表露。
但在最关键的时刻,不要说身外之物,就是生命,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为儿子而舍弃。
就像六爷,电影自始至终没见过他对儿子有过一个笑脸,但儿子真正惹下麻烦,他却义无反顾地一手承担下来,没有一句怨言,用尽全部气力,最后把命搭了进去。
也许,这就是北京老炮的风格,这就是北方爷们的胸襟。
当然,不能说他们的言行就是绝对的正确,他们的父子模式就值得效仿推广。事实上,他们与儿子一度的情感失和,至少说明了两代人因观念冲突而产生的心理鸿沟,就像李大海回应父亲那句“无病呻吟”的评语所说的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不无病呻吟,我就没法感悟到人生的艰难,就没法写出好的作品。如果我不是狗屁都不是,我就不能每一次都爬起来!
这句话令人赞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艺术正是来自于“无病呻吟”,如果没有一颗敏锐善感的灵魂,体验到细微如丝的情感波动,那就不会产生小说、电影、音乐和所有感人至深的艺术。
你可以不理解别人,但至少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与人生选择,就像你要求别人也这样对自己一样,即便他是你的儿子!
以现有的资料,我没有得到李成儒为何始终让儿子住在18平米胡同房的原因,但我觉得,他这样做想必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考量。
从小让他锦衣玉食予取予求弄不好成了个不思进取的纨绔子弟吗?也许李成儒会这样想,也许这是他认为对儿子最正确的“穷养”方式。
所幸的是,李大海从小就非常懂事,从不攀比,更不抱怨,一到寒暑假就出外打工,风里雨里骑着自行车去做披萨,去眼镜店打工,还在酒吧里唱歌。自2002年开始,他在父亲的引导下进入影视圈,相继出演了《刑警的故事》、《逃亡香格里拉》、《龙须沟》、《谍·莲花》等一系列影视剧。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做音乐 ,对自己的定位也是音乐人。他拥有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并担任多部影视剧的音乐制作。除音乐、演艺事业,李大海一直低调支持公益事业。从2013年开始,李大海就一直在北京东直门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做志愿工作,定期前去辅导残疾人学习弹奏,进行心理辅导,以音乐为方式与他们沟通。在那些残疾“学生”们看来,李大海老师不是歌手、演员,更不是什么星二代,而只是一个温和亲善的大男孩,他们都很喜欢他。
在那里,他发挥了能力,找到了价值,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对于这样一个积极上进、阳光正能量的儿子,不知道李成儒会不会心怀欣慰,觉得他做出了一份令自己感到满意的成绩?
我是仇意,欢迎关注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