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管虎:要拍一部留得下来的战争电影!那《八佰》留得下来吗?
青石电影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等了一年,管虎导演的战争大片《八佰》终于上映了。
无论是一年前的“技术原因”,还是此后管虎的迷幻操作以及电影的迷幻发行,甚至是电影里是否歪屁股的问题,都给这部电影带来了太多的争议。
这种争议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本文只聊电影不去谈这些。
《八佰》虽然是8月20日正式全国公映,但于2020年8月14日在全国就进行大规模点映,此后每天晚上各大影院基本都有排片,所以看过的人不在少数。
也鉴于此,青石打算放心大胆(稍微带点剧透)地聊《八佰》。
01
1937年,淞沪会战以国军大溃败为结局,大部队撤退时为了争取有利的谈判形势,国府要求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留守四行仓库,抵抗日军。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南岸是英美租界,因此这场保卫战就是一场打给外国人看的“表演”,国府希望通过这场“表演”,能为自己换来更多国际盟友的支持。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是当时四大银行的联合仓库,也是当时上海 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墙壁有一米多厚的混泥土,连坦克都打不穿。
当时被作为八十八师的师部,因此里面藏有大量的粮食、弹药、医用物资,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天然的堡垒。
对于守军来说,它还有一个特别有利的条件,就是附近有两个非常大的煤气包,因此日军不敢使用重武器,不然煤气包一爆炸将会大面积波及租借。
说白了,日本想要拿下四行仓库基本只能依靠地面部队推进,而得不到重武器的支持,因此片中有老外说道:这对于中国军队来说似乎是一场公平的战斗。
国军在这里与日军缠斗了4天4夜,对于苏州河对岸的人来说他们就像站在玻璃墙外,看着玻璃内的人进行了一场4天4夜的守卫战,这里挤满西方媒体,也就是成了一场面向全球直播的战斗现场。
《八佰》导演管虎拍这个题材还是有野心的,他在花絮中说道:
02
金钱上,就是投资了5个亿,亚洲第一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电影,除了更清晰,它的取景范围更大,说白了,以前在画面角落的群演的表情、衣服、甚至化妆可以随便应付,但是用了IMAX就不行了,因为它清晰得可以看到任何一丝小动作。
出镜的人越多,除了道具费用往上涨,也意味着NG的风险就越大,一般没什么钱的人都不敢用,管虎为了这片能够“留下来”是下了不少决心的。
其次,他们还1:1还原了苏州河两岸,总共重建了68栋建筑;此外,动用群演也非常给力,最多时出动了3000-5000号人,这个我们在片中的难民涌上垃圾桥和后面的游行场面可以看到。
从这里来看,国产电影要是都有这种精益求精的制作追求,不怕国产片走不出中国。
看片前需要了解的背景基本都差不多了,这时候如果已经看完电影的,可以跟着青石的脚步一起来聊聊这部电影拍得如何?
03
电影从一个湖北的保安团匆匆增援上海开始,根据史学家考证,本次战斗的524团的成员八成都来自湖北,可能是为了致敬,管虎特意给了一个13岁的娃娃兵“小湖北”的外号。
管虎虽然没有呈现淞沪战场全局对决的惨烈,但却用一个保安团直接影射了当时国军的情况:这个增援的保安团刚刚抵达上海,却因为看到一小伙日军,惊吓得整个部队一瞬间就溃不成军。
一盘散沙,一击即溃。
这也就凸显了此后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可贵性。
活下来的端午和小湖北被当做逃兵,编入四行仓库的保卫部队,参与工事维护。
因此,整部电影基本都是以几个逃兵散兵为视角,来展开这场保卫战的。
采用散兵为视角,也就是无法看到上层领导的决策,从观众来说就是无法看到较为全面的战术布局;但它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过于高光;
二是可以真实的呈现士兵的心理状态,看多了伟光正的我们,突然看到这种呈现士兵恐惧、逃避、偷奸耍滑的一面,反而觉得这群兵更接近真实。
不从战术层面展示战斗,而是从士兵视角展现,这也就为影片前半段的成功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可以说,如果看《八佰》的前半段,你会发现无论从叙事、氛围、摄影、场景服化道、音效等制作环节,或者是个人表演、群戏调度、细节亮点等等都是趋近于满分的,都是可以达到管虎所追求的“留下来”的。
第一,情感酝酿极为到位
比如最为打动青石的两段戏,一个是陈树生的人肉炸弹,眼看着日军的铁皮人肉挖掘机在爆破墙体,国军一筹莫展,热血一涌,只能身绑炸弹以身殉国,跳下时说出的那句:娘,孩儿不孝。
此后他们的同仁一个个视死如归,在跳下时喊出自己的名字,响彻在苏州河两岸。
看得人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第二个就是在租借街道上的抗日捐款游行,教授扔出了妻子的首饰,街道上是一个个满腔热血为求报国的国人。
这段主要是氛围营造得非常好,人潮涌动,群情激愤,整个场面壮观而又悲呛,何香凝那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就是最好的感叹。
第二,战争戏同样有板有眼,接踵而来
第一场守卫战,日军布置陷阱后迎来面粉爆炸,开灯后的视觉效果非常精彩。这里用散兵的视角展开,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玻璃渣子突然刻进脸皮的痛苦;
紧接着就是毒气弹,再下来就是日军的潜伏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后的3小时攻防战更为精彩,紧张而又揪心。由于它的清晰度和制作水平都非常高,观众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痛感。
第三,场景和细节的营造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一直以来,我总是觉得国内的影视作品过于干净了,或者说滤镜太重了,导致整部作品都像是脱离现实一般。
但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场景上自然不必说了,苏州河两岸建筑还原是下了功夫研究的,关键是人物动起来,烟火气搞起来才是难的,但这部电影你可以真实地看到租界内的日子。
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的街道直接营造一个“天堂”,为了几秒钟的镜头,甚至不惜制作一场人群庞大,道具颇多的葬礼;那个游行场面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它的细节:张译王千源姜武干裂的嘴唇、欧豪穿的草鞋、老兵油子抽的烟、洋人的叫卖声,最绝的就是毒气跑到对岸时,街道上的人四处躲避,有个镜头真实而有趣,竟然有人趁机偷了包子摊的两笼包子跑了。
也就是这些细节使得影片更加扎根于“真实”,而对于一部改编自真实事迹的电影,真实,就是对电影最好的渲染。
第四,娱乐元素的体现
作为一部有商业诉求的电影,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是需要一些娱乐元素来作为佐料的,比如张译、姜武、王千源的角色就作为主力,贡献了不少战争戏外的看点,还有赌场小刀的送线戏也是如此。
基本上,前半段文戏武戏交相辉映,叙事节奏也处理得都还不错,各有看点。
04、突然的泄气
但是电影到了下半场,特别到后面的三分之一时,感觉导演突然泄气了,失去了船舵,酝酿到最后只剩下反复的煽情戏了,最为奇怪的就是最后的撤退。
煽情煽得莫名其妙,镜头不给阻击战小队就算了,前方过桥的战友们纷纷倒在血泊里,这边后面的人却站起来和对岸的小女孩敬礼。
团长中弹喊着全部冲,背后这些整齐排列的人应该赶紧往前冲了。
但是镜头却突然切了三个很奇怪的镜头,加上配乐,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仿佛是要出征似的,完全和撤退的气氛,以及前方惨烈的战斗完全不搭调。
其次,人物上的反转升华更是显得极为生硬。
一部成功的电影,首先几个主要角色要让影迷记住,因为他们承载着影片的情感爆发点,但是《八佰》几个主要角色到最后都是绵软或者说是被硬推上来的:
张译的老算盘前期油滑如精,后半段突然不见了(逃跑了),按照他的角色设定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反转,但最后给他的,也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往回跑;
姜武同样如此,前期贪生怕死,最后突然爆发出视死如归的勇气,同样转变得过于突兀而生硬;还有承载正能量的端午,全片散发着伟光正的光芒,感觉就是一直浮着的角色,李晨的角色反而比他真实多了。
这些前期着墨颇多的角色到后期基本都没消息了,让人惋惜没有将他们拧为一股绳,做一个集中的爆发,而电影则只采用了团长,让他以一人的经历来指代同仁。
还有,电影中有两个角色一直在试图把整部戏的气氛往观赏性拉:小刀和赌场老板容姐。
两人从始至终都很酷,但就是酷到没有真味了。小刀的英雄义举是很帅很酷,抡着外套,绑着头发,拔出刀子划血盖章,行云流水,义盖云天。对于影迷来说场面非常好看,也解气,但是容易失真。
容姐则是全程扮酷,对岸打得如火如荼,她随时都是手插裤带地观望,作为一个精致的旁观者,最后的吗啡仿佛是事不关己的大佬突然地垂怜。
比较合适的角色,可能就是王千源的羊拐了,吸进去的烟仿佛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平静,但是最后赴难也缺少足够的表达。
整部影片,最不得不说的就是白马了。
从电影来看,导演想通过白马来展现四行仓库守军的心理状态,从开始的惊慌、到逃跑、再到战斗,再到最后的浴血嘶鸣,都在呈现守军的心理诉求。
导演想通过这匹马来进行艺术升华,让这部战争电影能有更多的解读空间,但是感情没到位,也出现得太频繁了。使得在青石看来,这匹白马就是来串戏的,好不容易进入了影片营造的氛围,白马一出现:啥,刚刚讲到哪里了?
总的来说,从内核上来看它的表现是较为一般的,特别是后半段的泄气,遗憾不少。
但是作为一部国产战争片《八佰》还是有着不小地突破的,特别是在制作水准上还是值得影迷一看的。虽说片中有一些虚构和争议的情节,但至少它可以是让许多影迷快速了解“八佰”事迹的一个不错的载体。#影视杂淡#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娱乐,有点有料有深度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