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译制厂公开翻译手稿 见证中国译制片的黄金时代
中新网上海12月4日电 “一句简单的打招呼,英文、日文都有不同的发音,这就需要演绎出不同的语句。”近日,80岁的老配音演员曹蕾重回上海电影译制厂,聊起了过去的配音花絮。
著名配音演员曹蕾(右2)讲述配音剧本背后的故事。 张亨伟 摄
“译制片不是简单的翻译台词和配音,而是反复的琢磨、校对。”曹蕾回忆,这项工作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口型员(一般由演员兼职),需要数出影片中外国演员讲的每句话口型能装多少中国字,翻译人员据此调整每句话字数。
尘封的配音手稿将进行第三批上海市级档案文献遗产申报。 张亨伟 摄
目前,上海电影译制厂保存有1949年以来的译制片档案近万件,其中主要包括译制片翻译剧本、电影胶片、电影海报、工作照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千余部译制片的翻译剧本,其中包括《简爱》《魂断蓝桥》《叶塞尼亚》《茜茜公主》《巴黎圣母院》《音乐之声》等经典影片的原始档案。
让这些曾经尘封在库房中的手稿重见天日的,是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上海市级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活动。记者从上海市档案局获悉,这些档案将与巴金故居保存的巴金档案、上影集团保存的“红色经典电影”胶片档案等一起参与此次申报,在不久之后,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简爱”“佐罗”“希茜公主”等名人或许就将走进上海珍档,传承经典译制片中让人难忘的“中国好声音”。
尘封的配音手稿将进行第三批上海市级档案文献遗产申报。 张亨伟 摄
最近,上海电影译制厂刚刚完成经典重拍的著名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译制配音,担纲翻译的新一代借着此次申报档案文献遗产的机会,看到了1978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在新老版本的对比中,他们也感慨老前辈精雕细琢的匠心。
电影《佐罗》的配音手稿。 张亨伟 摄
新版翻译夏恬说,老版翻译脚本中的最后一段,侦探波洛用英文说“Takeiteasy”,在第一稿中,这句话被直译为“慢慢来”,第二稿被改为“别心急”,在最终的第三稿中,上海电影译制厂创始人、老厂长陈叙一亲自改为“悠着点”。虽然只是看上去像是大白话的寥寥三个字,老艺术家对译制片精益求精的态度却跃然纸上。
上海电影译制厂年轻翻译张悠悠感叹:“很多话在原片里就是随口一说,是当年的翻译赋予了它戏剧性的效果,为人物增添了另外一份色彩。”
上海电影译制厂展示《简爱》《魂断蓝桥》《叶塞尼亚》《茜茜公主》《巴黎圣母院》《音乐之声》等经典影片的原始档案。 张亨伟 摄
夏恬说,馆藏剧本里藏着译制片过去的辉煌、现在的传承,字里行间让她感受到前辈们的工作态度。夏恬介绍,自己第一次见到翻译手稿时,翻得小心翼翼,在手稿的其中一页,她还发现了一点茶渍,“这太像我们做翻译的感觉了。我们一般都是挑灯夜战,一杯咖啡、一杯奶茶在旁边,全心全意琢磨句子要怎么翻译。”
张悠悠说,档案的公开展示也有利于增进年轻人对译制片的了解,“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一直追求的是让外国人说中国话,说接地气的话。”(来源:中新网 李秋莹 张亨伟)
相关推荐
最新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