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者有罪论什么时候能停?保护自己怎么这么难
最近这种恐怖的事是不是发生得太频繁了点?
10月13号,上海一女子被装行李箱抛尸。
10月14日,江苏泰州姜堰一男子半夜暴力破门而入,屋内熟睡的情侣惊醒后报警。
10月15日,上海全季鸿酒店发生一起命案,53岁的厨师长因工作纠纷把女店长杀害。
连续三天,三起涉及女性人身安全的案子。
更远的,10月初,厦门一女子被房屋中介杀害。
仅仅十月份,就发生了这么多危害女性人身安全的事件,除了破门而入的案子中的女孩因为家里有男朋友在勉强保住命以外,其他三位都没能活下来。
即使活下来,也难以自保,她在跟男朋友一起去医院的途中,被破门而入的男子纠集了七八个人堵在巷子里打了一顿。
这些本是极恶劣的社会事件,但一打开评论,却让人迷惑。
被装行李箱抛尸的新闻评论里,有胡乱猜测二人的关系,说女生“做得太绝”的;有因为女生的留学经历,就胡编女生的私生活的;还有拍手称快,说杀鸡儆猴的。
江苏泰州男子破门而入的案件中,仅仅因为警方通告中提了一句“因噪音问题”发生口角,便大呼反转,意指这女孩扰民,所以活该,全然不分两件事的区别有多大。
全季鸿酒店杀人事件爆出来之后,有店员透露男子杀人背后的细节。
说是因为店里员工待遇不高,女店长又因为客户投诉的问题对厨师长多有为难,咄咄逼人,厨师长在吵架过程中忍无可忍,才动手杀人。
果然又开始了,从多年前的“她受害一定是因为她裙子穿的太短”开始,这种风气好像一直没有断过。
每次出现这样的恶劣事件,施暴者总是莫名在舆论中隐身,甚至隐隐被保护起来,反而是受害者都被用显微镜观察,被各方点评。
“她留过学,私生活一定混乱。”
“她说话太难听,正常人都受不了这个。”
“肯定是这女的骗了男的的钱/感情。”
“一定是她把人逼急了,不然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做这种事?”
“事情一定另有隐情,等等反转吧。”
这种话,想必每一个女孩都不会陌生,在任何一个女性受害的新闻下面总是能看到这种自以为是的评论,就好像女孩出事了,必然有她的原因,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
如果没有私人原因呢?那肯定有客观原因。
上海被装行李箱抛尸的案子,经调查,女孩和杀人男子并无私交,因为二人住在相邻两栋楼,从男子的房间可以看到女孩的房间,男子隔着窗户偷窥,并多次上门骚扰,女孩均未开门,这还有人说女孩的防范意识弱。
可是,家应该是最自在最能让人有安全感的地方了,谁能想到会有这种“恶魔”在暗处窥视?
谁又能真的时刻紧绷着神经啊?
当年的滴滴顺风车杀人事件爆出的时候,许多人指责受害者坐顺风车是贪小便宜,还说为什么发现问题不及时跳车。
后来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司机多次偏离路线,越开越偏,女孩惊恐之下选择跳车,又有人说她这情况不一样,滴滴司机是蓄意为之,货拉拉司机不是。可女孩已经死亡,是或不是,不都是纯靠司机来说?
不跳车遇害,怪女孩不跳车;跳了车不幸坠亡,怪女孩自以为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不光如此,还有人指责货拉拉坠亡女孩是被迫害妄想症。
人嘴两张皮,上下一碰,什么话都让他们说尽了。
仿佛只要达到他们标准,便能从这些案件中活下来。
在“受害者有罪论” 的话术中,一个女性在以上几个案子里情况要活下来必须做到:
1、时刻关注身边的不安定因素,辨别谁会对自己图谋不轨,但又不能太疑神疑鬼,要精准判断
2、即使在自己家也要随时关门窗,连窗帘都尽量不能拉开
3、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措辞,在任何事上不能做得太“绝”,但“绝”的标准,没有人知道
4、私生活一定要“干净”,过往的经历一定要单纯,最好不要出国
既要会察言观色,又要能保护自己,要有拒绝的勇气,还要不能惹对方生气,阉割脾气,请问这是女人的标准,还是超人的标准?
难道女性想安全活着,就必须把自己修炼成超人?
这种标准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施暴者的“进化”而愈发严苛。
从前是不要一个人走夜路、不要穿吊带短裙,滴滴事件后是不要搭顺风车,郑州空姐遇害案之后是不要夜里打车,货拉拉事件后是不要在夜里搬家。
今年8月5号,微博名叫@fiore花花 的一个美妆博主发视频说,自己在入住全季酒店期间,半夜3点被一个陌生男子裸体闯入房间。
还好花花当时在工作,在发现该男子之后立刻大声喝止对方,才没有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但是当花花大声质问他:“你干嘛?你是不是有病?”
该男子居然回答:
于是评论里立刻有这样的质疑:
有好心的网友在评论区解释,这个酒店的门就是难锁。
小编独家福利!关注本站 ,快关注起来吧!
橘明白这是好心,但是退一万步讲,就算花花是忘记关门了,这是该男子半夜裸体闯入别人房间的理由吗?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人身攻击。
花花在发事件相关的第一个视频时没有化妆,有人说她丑,后续发处理结果的时候化了妆,有人说她颜值反差大,想红。
总之就是怎么做都不对。
并且不出意外的,在那几天出现了一个话题叫“女生酒店安全保命指南”。
点进话题,都是各种自保小妙招、小贴士、注意事项。
我们明白,因为施害者是不确定因素,所以女孩子们,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小心再小心。
这种建议不能说没用吧,实在是见得太多了,都疲累了。
女生从出生开始就被教导要“保护好自己”,长到能进入社会上班的年纪,谁没有存过几个保命手段?
一个人走夜路,假装和男性打电话,尽量避开没有路灯或灯光昏暗的偏僻小路;
一个人打车的时候,先拍车牌号,再把路线分享给一定会回复的朋友,严谨点的一路和朋友语音电话到家;
独居的女性在窗台晾晒男性的衣物,在门口放男式鞋,半夜收外卖让外卖员放在指定地点,确认外卖员已离开再自己出门取餐;
购买各种防狼道具,搞噪报警器、防狼喷雾、剑簪、阻门器、电棍等等……
(销量很高,款式多样,且价格还不便宜)
这些为了自保而付出的额外精力、手段比“粉红税”还要消耗女性资产,对于女孩来说,“安全”成了是需要用金钱购买的奢侈品。
同样的年纪、同样的收入,女性要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放在自保,而男性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放在提升自己和提高生活质量上。
不一个人走夜路、不一个人打车、不一个人住酒店则是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挤压,现在打工人们,加班、出差几乎是常态,那么上述这些情况都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想保住工作,就要顶着出事之后被舆论攻击的压力,如果不愿意加班,又有可能丢掉工作。
难道只是因为投胎的时候随机到了“性别女”,所以一出生就是地狱级别难度的大逃杀吗?
一出事,女孩都要先反思自己,是不是足够完美,是不是给出了错误的信号,是不是哪里做得过了惹怒了对方,甚至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凭什么?顺风车难道最初不就是为了方便乘客且为更多司机提供收入的好渠道吗?加班的时候、倒班的时候没有公共交通,夜晚打车不是很正常的吗?酒店难道没有保护住客安全的义务吗?
这时就有人说了,找个男朋友保护自己不就好了,你看,破门而入的那个案子,不正是因为屋里有个男生才有惊无险吗?
且不说独身无罪,就说这种把安全建立在“对象”身上的说法真的靠谱吗?
多如牛毛的家暴和杀妻案,远了有“董珊珊案”,近了还有刚判决不久的“拉姆案”。
在微博搜索“感情纠纷”。
仅仅是第一页,就有这么多。
在没有关系都要被造谣的风气之下,女孩一旦和伤害自己的人有了关系,那才是噩梦的开始。
安徽路虎纵火案,因为受害者和施害者确实曾交往过一段时间,便有许多人猜测是女方坑了男方的钱,“做得太绝”(这个说法是不是很熟悉?),逼得女方母亲一边要背负巨大的丧女之痛,一边还要应对各方的质疑。
最后不得不在微博公开澄清女方的路虎是自己创业买的,跟男的没有一点关系。
女的开豪车,那一定是男人给她买的,男人开好车,这男人真有钱。
类似双标的话我们听得还少吗?
在这种风气之下,所有女性都变成了被审视的对象。
想要为自己发声就更要先滚一遍钉板,自证清白无辜,才能收到大众的同情和怜悯。
舆论正是通过这种变相的“恐吓”和“威胁”,一边挤压单身女性的生存空间,一边则无视黑洞一般的亲密关系。
女性仿佛被锁在一个四面都是刀剑的纸房子里,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是死路一条。
这种生活真是够够的了。
我们受够了为了一个公正反复剖心自证,受够了丧命之前的嘲讽、丧命之后的谣言,受够了那些可笑的双重标准。
上海被装在行李箱的女孩有什么错?花一样的年纪,有学历、有工作,刚通过了试用期,前途一片光明。
厦门被中介杀害的女孩有什么错?二十五岁只身来到大城市打拼,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小屋,还有一些积蓄,生活充满希望。
被这些新闻吓得改变生活方式的广大女性——是我,是你,是每一个在暗巷神经紧绷的女孩,是每一个在出租车上强压困意保持清醒的女孩,我们又有什么错呢?
错的是那些在阴暗的角落里酝酿杀意的人,错的是那些选择向同胞举起利刃的人。
应该被曝光在众目之下被凝视、被审判的是施暴者,而不该是受害者。
应该是施暴者被时刻提醒不可犯罪,而不是一味地让潜在的受害者“保护自己”。
我相信,总有一天,阳光会击碎黑暗,女孩不必费力自保,男性也不会因为某一些极端的暴力者而被误解。
但是那一天又在多远的未来呢?
我不敢想。
最后一句
只会挥刀向弱者的都是垃圾。
小编独家福利!关注本站 ,快关注起来吧!
相关推荐
最新娱乐